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
倾国倾城,是形容女子之美最好的成语。
1、六日而苏
公元前601年,赵盾逝世。赵盾算是完成了他的使命,对于赵盾怎么评价?有人说是一代贤相。有人说是一代权臣。
权臣也好,贤相也罢,都是政客而已。
赵盾死后,接班人是谁?
晋胥克有蛊疾,郤缺为政,秋,废胥克,使赵朔佐下军。
《左传》就一句话,这能告诉我们什么呢?
首先人不可能无缘无故生病,而且生的病还是食物中毒。那么为什么要废了胥克?很简单,因为赵朔是赵盾的儿子,自然要遵从赵盾的两个凡事。
那么赵盾已死,谁来操纵这件事情呢?很有可能就是郤缺。
那么为什么不让赵朔成为接班人呢?因为资历不够。
为什么不让荀林父,元老级别接班呢?因为荀林父和赵盾没有直接关系。
朝中臣子多多少少都跟赵氏一族有关,荀林父升官不靠赵盾。在赵盾发家之前,荀林父已经是朝中重臣。赵盾当年迎立公子雍,荀林父明明知道不行,却根本不告诉赵盾,只告诉了同僚先蔑。可想赵盾和荀林父,关系不深。
但是赵盾也很放心,因为赵盾知道荀林父这个人要么深不可测,要么榆木脑袋。因为在赵盾执政这几年,荀林父一直在旁观,从来不发表意见。
但是作为接班人的郤缺,最后动手干掉了胥克。这就有问题了。什么呢?
郤缺本来是郤芮之子,结果因为郤芮意图杀晋文公,所以被废。是胥臣推荐了郤缺。如果郤缺背信弃义对付胥氏家族,这怎么说?
但是郤缺在权力斗争的情况下,忘记了恩情。问题是,怎么对付胥克?答案是,食物中毒。
这个理由看起来很搞笑,但是在权力斗争中,有些人就是得了一些奇怪的病。
公元前601年,晋国为了攻打秦国,与白狄媾合。晋国攻打秦国,抓住了一个秦国间谍,把他杀死,结果六天后死而复生。
六日以后死而复生,显然不可能。但是《左传》清清楚楚记载,这是为什么呢?
第一种可能性,假死。
第二种可能性,谣言。
2、东进!东进!
如果说,楚武王时期三次征随国,意图打开北向缺口。楚庄王即位以后,干了两件大事。
第一、结交好秦国,西进。
第二、铲除若敖氏
楚庄王在这两件大事完成后,为了确保后方不失,必须保住东南地区。东南地区,由吴越两国统领。
楚人灭庸是作为稳定西北方向,那么公元前601年,楚国人灭掉众舒,结交好吴越,就是为了确保东南了。
3、夏姬之乱
陈国,是一个小国。
几乎他的出现,都是以配角的形式出现,真正当主角或许要等到田氏代齐的时候了。
春秋时期,在陈国发生一件大事。
楚庄王即位那年,陈灵公同样也成为国君。
陈灵公喜欢一个女子,名曰夏姬。
夏姬是郑穆公的女儿,
陈女夏姬者,陈大夫夏徵舒之母,御叔之妻也,三为王后,七为夫人,公候争之,莫不迷惑失意。
传说,夏姬原来是陈国大夫御叔的妻子。御叔因为很早就去世了,只留下夏姬一人独守空房。
而陈灵公是一个好色之徒,知道臣子有这么一个妻子,自然难以忍耐。
于是陈灵公就成为夏姬的第一个情夫。
接着,陈国大夫孔宁、仪行父都听说夏姬之美,于是纷纷建立了不伦之恋。
公元前600年,晋国会盟诸侯,结果陈国没来,陈国为什么没来?
有可能是陈灵公因为夏姬淫乐,忘了这件事情。
但是《史记》记载,陈国害怕楚国,所以不来。
晋国荀林父派大军攻打陈国,此时恰巧晋成公逝世,晋景公立。荀林父就回国了。
因为郑国参加了晋国会盟,所以楚国人攻郑。一不小心,被郑国打败了。郑国举国欢腾,只有郑国大夫公子良犯难,说:小国打败大国,要完啊。
大家一听有理,于是跟楚国媾合。
郑国跟楚国一媾合,晋国不乐意了。好嘛,前一年,还会盟,现在就叛变了。于是率领大军攻打郑国,郑国只能再和晋国媾合。
郑国一跟晋国媾合,楚国不乐意了。媾合条约墨迹未干,竟有二心,攻打郑国。
晋国派出士会救援郑国,赶走了楚国。此时公子家逝世。因为公子家杀害郑灵公,所以掘开公子家的棺材。
书归正题,夏姬周旋于三个男人之间。并且这三个男人,互相还都知道,发展有陈国特色的共享美女经济。并且三位男人上朝之时,穿着夏姬的内衣,在朝堂上嬉戏打闹。
陈国大夫泄冶劝谏说:君臣淫乱至此,百姓怎么看你们?
陈灵公一看,就跟那两个大夫谋划。
二位大夫说:那还说什么,直接干掉。
于是就杀了泄冶
就这样嬉戏打闹,有一天,三人一起找夏姬喝酒。
夏姬原来是御叔的妻子,生有一子,名叫夏徵舒。
四人喝酒之时,就喝大了。一喝大,就管不住自己嘴了。
陈灵公说:看看你们两个,像不像夏徵舒?
两位大夫说:不是,不是。夏徵舒像你。
夏徵舒听到此言,羞愧难当?大男儿竟被如此嘲笑,将自己说成此等昏君庸臣。
陈灵公喝酒喝完了,就出夏姬家的门,夏徵舒埋伏其后,射杀陈灵公。
孔宁、仪行父跑到楚国。
灵公太子出奔于晋,夏徵舒自立为君。
楚庄王看到陈国大夫来楚,喜上眉梢。正想经略北方,陈国内乱,正是寡人大显身手之时。
于是楚庄王出兵陈国,到了陈国城下。
宣告声明说,寡人兴兵只为夏徵舒一人而来,其他人不反抗,幸福生活在等着你,如果反抗,那就别怪楚国无礼了。
士兵自然很聪明,放下武器投降。
于是就杀了夏徵舒,将陈国至县。
楚庄王灭陈回国,四方诸侯都来恭喜恭喜。唯有一人,楚国大夫申叔,报告万事情以后,闷闷不乐就下朝去了。
楚庄王就很不解,就问他:大家都来庆祝我,你为何不庆祝我呢?
申叔说:杀了夏徵舒,我没有异议,这是好事。但是灭陈,可不是好事吧。灭亡陈国,不就是告诉天下诸侯,楚国贪图陈国吗?这件事情可不明智啊。
于是楚庄王迎立在晋国的陈国太子,重新复国,是为陈成公。
孔子读史,感叹说
贤哉楚庄王!轻千乘之国而重一言。
但是夏姬的故事还没有结束,后事如何,以后再谈。
4、辰陵会盟
夏,楚盟于辰陵,陈郑服也。
公元前581年,楚庄王会盟诸侯。
楚庄王告诉天下诸侯都来朝见,郑国就犯了难了。不去,楚国就来打我们了。去,晋国就来打我们了。
最后敲定,反正晋国、楚国都不是好人,既然现在楚国虎视眈眈,先顺从楚国再说。于是与楚会盟。
很快,会盟结束后,郑国马上亲附晋国。
楚庄王一看,就怒了,这翻脸比翻书还快,出动大军攻打郑国。
5、肉袒牵羊
楚国攻打郑国,日夜攻打,把新郑围了十七天。
郑襄公一想,认孙子吧,跟楚国媾合吧。郑襄公媾合之前,要占卜,不吉利。我们也不知道郑国是怎么想的?
所谓占卜,他的作用是在中性决策的时候,可以使用。什么是中性决策呢?就是你既可以去议和,也可以去死磕,拿不定注意,去占卜,稳定人心。
既然你都已经决定议和,你占卜什么?
占卜师,继续占卜,说叫全城百姓都到太庙,哭列祖列宗,并且把战车陈列好,意图决一死战。
于是郑襄公,大喇叭广播,叫所有人到太庙,哭。
哭的是惊天动地,楚国人就知道了。
这哭声都不用间谍,声音直接传到楚庄王耳中。
楚庄王说:退兵。
臣下不解,就问庄王:为什么退兵?
楚庄王说:全城百姓要与我楚军决一死战,哀兵必胜,所以退兵。
楚庄王一退兵,郑襄公放心了。
郑襄公一看,这占卜真准,修筑城墙,防守楚国。
楚国人又不傻,后来一打听,郑国原来是这样,楚庄王就怒了。
再次进军攻打郑国,打了三个月,把新郑打下来。
郑襄公肉袒牵羊迎接楚军。什么叫肉袒牵羊?
周武王伐纣克殷,微子乃持其祭器造于军门,肉袒面缚,左牵羊,右把茅,膝行而前以告。于是武王乃释微子,复其位如故。
话说当年武王伐纣,宋国开国先祖,微子原是商纣王的叔叔,后来亲附于周室。肉袒牵羊就是承认投降。
郑襄公说:全是孤的错,没有好好侍奉楚君,还劳烦您亲临来打我。现在如果楚军要灭亡郑国,我不敢说什么。如果要让郑人做诸侯奴仆,我也不说什么。我只求楚军念在两国和好的情况下,把郑国成为楚国一个县,不灭郑国的社稷。但是我没有强迫的意思,只是我的小小请求,所有的决策都由楚军处理。
楚庄王的臣下就跟楚庄王说:既然已经攻占,怎么能放他们?我们将士血难道白流吗?
楚庄王心里想,要是郑国成为楚国一个县,晋国怎么面对?
楚庄王说:不行,郑国君主和百姓一心,不可分离。
于是与郑国媾合,郑国公子去疾做人质。
6、晋国出兵
在楚军三个月不断攻打郑国的时间,三个月,足够晋国阅兵加出兵了。
但是晋国没出兵。直到郑国被攻下,晋国才开始整顿军队,出兵。
荀林父将中军,先縠佐之,士会将上军,郤克佐之,赵朔将下军,栾书佐之,赵括,赵婴齐,为中军大夫,巩朔,韩穿,为上军大夫,荀首,赵同,为下军大夫,韩厥为司马及河
赵氏一族在整个军队中,四个人,形成了没有赵盾的赵盾路线。
晋国六卿,各占一个席位。分别是
荀林父,先縠,士会,郤克,赵朔,栾书。
这六人,就是我们以后的主角了。
我们知道赵盾势力强大,而接班人郤缺,同样在朝中很有势力。
现在,赵盾和郤缺都逝世了。其他人自然蠢蠢欲动。
作为中军的荀林父,既是元老,又是军队统帅,理应协调政治矛盾,可惜荀林父没有这个能力。
荀林父于是在六卿之下,设立六大夫,意图赢得赵氏的满意。
六大夫中,赵氏一族和依附于赵氏的韩穿,共四人。
很显然,荀林父尽管是中军元帅,但是几乎大部分政治势力是赵氏一族,荀林父毫无能力统领他们。这场仗没打,胜负已定。
晋国迟缓的大军终于出发了,到了黄河边,郑国都已经投降了。
荀林父一看,郑国投降了,那我们回国吧。
士会同意荀林父所言。
士会说:楚国现在蒸蒸日上,军队清明,训练有素。楚国这几年,天天出兵,但是楚人毫无怨恨楚庄王,说明君臣上下一心。楚国外交恩威并施,如果郑国背叛他,他来攻打郑国。如果郑国亲附于他,他就以德来对待郑国。听说楚庄王选拔人才,选拔之人,都是德才兼备之人。这样的国家,我们没法趁火打劫,还是回国好了。
可以讲这番话是很有见地的,晋国内斗不止,国力虚耗很大,而楚庄王即位以后,灭若敖氏,加强君主集权。选拔人才,以叔孙敖为相,而楚国本来就是勇武之国。
晋国即使能打赢楚国,也是两败俱伤。无非是迎接下一个霸主而已。
先毂听到士会一番高谈,腾地站了起来。
说:我们来这里干什么?就是对付楚国,救援郑国。如果郑国被楚国攻占,晋国脸往哪放?天下诸侯如何服我们晋国。我们晋国人常年与蛮夷作战,晋国士兵每一个人都是有血性的男儿,你们这些人高谈阔论,血性哪去了?如果不打楚国,我们霸主地位就会动摇,最后丧失。既然如此,何不赌一把。
现在晋军已然在黄河岸边,难道坐等郑国成为楚国一个县吗?我先毂怎么会跟你们这帮人待在一起。
先毂说完,自己带兵渡过黄河,攻打楚国。
荀林父一看,先毂自己不顾军令,就走了。
荀林父目瞪口呆,你是主帅,还是我是主帅啊。
荀林父弟弟,荀首说:先毂脑子有问题吧,就他这么一点人,完全就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了。
荀林父犯了难了,先毂这蠢人自己去攻打楚国。那肯定必输无疑,这支晋军就是白白损失了。
如果不想这支晋军输,那必须,后方支援这支军队,那几乎就是要跟楚国硬碰硬。
晋国有没有能力赢?
要不,就丢了芝麻,大军回国?
韩厥(韩国的先祖)说:您是三军主帅,如果白白损失一支军队,怎么回国?回国以后,你这个主帅,难辞其咎啊。如果这支晋军输了,传扬出去,天下诸侯可不管这里面的虚实,他们会说晋国被楚国打败了,我们晋国怎么办?
如果我们现在过河,救援这支晋国,赢了,大家俱有封赏。如果输了,那也是大家的责任,责任平摊,也不会把所有责任怪在你头上,不是吗?
荀林父听到以后,只顾自己,可不管这么多了。
7、北上?撤军?
晋国这里是出战了,楚庄王也犯难了。
因为楚国已经攻打郑国三个月之久,士卒疲惫,怎么打?
楚庄王说:要不回国?反正我们有充足的缓冲区。
令尹孙叔敖,同意楚庄王提议。
小臣伍参说:不成,必须打。
孙叔敖说:我们连年攻打外国,士卒疲惫,如果输了,你担负的起责任吗?
伍参说:要是输了,我看你先死还是我先死。
孙叔敖一听,懒得搭理,命令全军撤军。
伍参对楚庄王说:孙叔敖认为我有勇无谋,但是我看到清清楚楚。晋国气势汹汹而来,是外强中干,晋国三军,内斗不止,中军压根无法统领赵氏一族。士兵都不知道听谁的?晋国这次出兵,正是我们楚国洗刷城濮之战的耻辱之时,国君还等什么呢?
楚庄王想不想打,当然想。楚国筚路蓝缕,不就是为了今天,饮马黄河吗?
楚国历代先祖,北向发展,要么遇到齐桓公,受阻。要么遇到晋文公,楚国霸业,前功尽弃。
现在楚国国无内乱,外无外患,而晋国衰弱,正是楚国霸业复兴之时。
此时的楚庄王跟当年晋文公一模一样。
伍参补了一句话说:国君你是楚王,晋国来战的人都是臣子,如果君主躲臣子,你的脸往哪放?
楚庄王于是下令,全军,做好开战准备。
8、郑国劝战
晋国,全军还是比较犹豫。郑国派皇戌来劝战。
皇戌说:郑国服从楚国,你们也知道,我们郑国是小国,所以只能这样才能保全社稷。郑、晋都是姬姓,我们怎么可能对晋国有二心呢?我告诉你们,其实楚国现在虚耗,他们出兵多时,人困马乏,你们袭击,必能取胜。
所以我们看,现在的局势就非常类似于城濮之战。现在的楚国如同当年的晋国,不能说不想打,但是采取审慎的态度。而此时的晋国如同当年的成得臣,求战。
先毂一听,看,怎么样?连郑国都能把这个道理看明白,你们这些胆小鬼,都看不懂吗?
栾书说:楚庄王即位以来,把国政治理的井井有条,灭掉若敖氏,治理军政。况且,楚国历代先祖筚路蓝缕,就是为了称霸中原,楚人人人都有这个“楚国梦”。况且,现在郑国已经投降了,你拿什么理由打楚国?如果打楚国,那就是晋国挑衅在先,楚人理所当然反击。郑国人的话,你也听?郑国无非就是希望两国两败俱伤,自己好在其中选择哪个国家跟随。
赵朔说:说得好,说得好。
9、试探晋国
楚国少宰来晋国军中,刺探虚实。
说:我们来这里,不是为了得罪晋国,是为了安定郑国。你们就别掺乎了。
士会说:不成,当年晋国先祖文公在位时期,周王曾经要我们与郑国共同辅佐周室,现在周室不遵王命,我们自当来郑国,质问郑国。楚军何必辛苦,还跑一趟了,来慰问晋国呢?若楚军有命令,晋国自当奉行。
晋楚两国不如结盟如何?
先毂一听,就跑出去对楚国使者说:对不起,刚才士会所言不是我们国君的意思。我们国君要我们把楚国打回江汉去,并且一再叮嘱我们,不要躲避。
这么一来,楚国使者回到楚国军中,对楚庄王一五一十道出原委。
楚庄王什么都知道了。啊,原来你们晋国内部不和。
好,寡人再加一把火。
楚庄王继续煽风点火,再次派出使者,求和。
晋国答应了楚国议和的要求。并约定了议和时间。
楚庄王慌了,他要的是晋国继续内部不和,不是铁板一块。
于是派楚国的许伯和乐伯,架着战车,突然冲进晋国军营,大砍大杀。
晋国人没有防备,因为晋国人以为晋楚两国已经约定好议和时间了,怎么会突然袭击我们?
晋国人此时才反应过来,组织抵抗,乐伯一边跑一边射杀晋国士兵。
最后只剩一支箭了,看到前方有一匹麋鹿,弯弓搭箭,射杀麋鹿。
把麋鹿献给晋国将军鲍癸,说:对不起啊,还未到献禽兽的时候,只能把这个麋鹿献给将军。
鲍癸恭恭敬敬拿着麋鹿,放乐伯、许伯走了。
意思就是讲,这只箭射的是麋鹿,下一支就是你了。鲍癸不知道,他只有一支箭了。
10、莽夫之乱
却说,楚庄王两计,把晋国搞得团团转。主战派再一次抬头。
此时,晋国内部和楚国都没有想到的两个人出现了。
晋国大夫魏锜和赵旃。我们讲过,晋成公即位以后为了笼络赵盾,把君权下放到卿族,设立假公族制度,卿族子孙成为公族。但是此二人没有得到这项好处。
于是二人怀恨在心,二人此番跟随大军出征,他比楚国都恨晋国,恨不得晋国死。
于是二人在军中就散布,主战的言论。主和派不断斥责,才稍稍压住这股火。
二人假装希望求和于楚国,荀林父派他议和。于是晋国派二人与楚国议和。
但是晋国军中,也对此次议和,抱有意见。
郤克说:这两个人看起来没有好心眼,这事情不靠谱啊。
先毂说:你们这些人啊,打又不打,求和,心里又不老实。
士会说:防人之心不可无啊,如果这二人故意激怒楚军,楚军暗中偷袭,那么我军可就全军覆没了。现在防备他们,不会有坏处,即使两国议和,防备也不能解除的
到了议和前地。魏锜因为怀恨在心,假借此次议和,实则激怒楚军,故意攻击楚军。
楚国人潘党,追击魏锜。魏锜往前跑,跑到荧泽的时候,突然窜出六只麋鹿。
于是魏锜于是射了一头麋鹿,将他献给潘党。
说道:将军远来,没有什么新鲜肉食吧。我把麋鹿交给你,让你尝尝鲜。
这才留了一条命。
且说赵旃,赵旃来到楚军驻地,已是晚上。
赵旃派自己军队,骚扰楚军。自己在楚军前面,铺开席子,喝酒吃肉。
楚庄王看到此情此景,怒从心头起。亲临军中,追击晋军。
根据楚国的军中时间表:
凌晨到日中:由右广(警卫机构)值班。
中午到夜间:由左广值班。
现在正是夜晚,是左广值班的时候,楚庄王坐上左广的指挥车,追击赵旃。
很快就追上了,夜晚,可能麋鹿回家睡觉了。没有麋鹿打,于是赵旃只能弃车逃跑,躲进了旁边的树林。
楚国将军屈荡,跳下车来,跑进树林,要抓赵旃。
两人在树林里,肉搏一番,最后把赵旃的铠甲和下衣扒了下来。
赵旃只能裸奔在树林中。
潘党此刻最营地,看到前方,尘土飞扬。一想,楚庄王追击已久,还没有回来。
一想,遭了,莫不是君王身陷敌阵。
于是快马奔驰,救援楚庄王前线部队。楚人摆开阵列,迎击敌人。
孙叔敖一看,前方尘土飞扬,说:这必是晋国小股部队,正是出击的好机会。如果能胜利,楚军就可以占有主动权。先发制人。
于是楚军进攻晋军。晋国人万没想到,楚军出击如此迅速,中军统帅荀林父一时慌了。
11、大败亏输
晋国统帅荀林父,一看,楚军气势汹汹而来。脑子一顿空白,只想到,我来是求和,不是来打仗的,于是颁布命令
先济者有赏
就是,谁撤得快,重重有赏。
命令一下发,晋国将士,想的不是迎击敌人,是赶紧跑。
怎么跑?渡过黄河跑。
楚国人看傻了,因为当年宋襄公泓水之战,就是不顾时机,等到楚军过河,一溃千里。
现在晋国要渡河,楚国完全可以击敌于半渡之中。
这是自毙之道啊。
现在已然不是撤军,而是溃军。所谓撤,多少好有个组织纪律性,现在完全无组织无记录。
大家争得往船上跑,船上完全超载,船体几乎倾斜。
整个晚上,楚国都没有打晋国,只听得晋国人哭声一片。
而且最搞笑的在于,晋国撤军,军队陷入泥潭,马盘旋不进。楚国人看到晋国人如此狼狈,楚国人都看不下去,于是亲自去教他们,怎么撤军。晋国人说
吾不如大国之数奔也
意思就是说,你们楚国老打败战,我们晋国真的不如你们会逃跑。
到了第二天上午,楚军驻扎于邲地。
晋国军中只有士会率领的上军没有动。
正是
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
楚庄王于是意图进攻士会的上军。
于是楚庄王给唐国君主告急说:我无德遇到大敌,希望求助你配合我,击溃敌军。
于是唐国军队和潘党所部,组成方队,进攻上军。
郤克之子郤锜说:楚军而来,我们应该迎战。
士会说:楚军气势正盛,我们应该避其锋芒,不如撤军,保留上军。
于是徐徐退去,保留了仅存的上军。
到这个时候,战争已然结束。这场仗打了什么?可能是我们遇到最奇特的战争,两军没有排兵布阵,全然都是晋国人内部所乱。
12、贵族之风
我们留下一个问题,楚国难道在那个晚上,没有趁机掩杀吗?对,那个晚上,楚国人光看戏了。
如果楚国趁机掩杀,中原霸主,必然是楚国,甚至数十年间,晋国人也没法修整过来。
也就是此时的楚国,已经不是南蛮了,特别是两次麋鹿事件,充分的表现了当时楚国的气质。
《左传》还留下一个故事,
说楚庄王要改乘战车,原来是左广,他要改乘右广。
屈荡说:君主既然已经乘了左广,就必须一直乘左广,一直到战争结束。
于是楚国自此以左为尊。
13、温情一幕
在战争中,也出现了很温暖的一刻。
话说赵旃怨恨晋国,导致如此大患。
当时赵旃被楚庄王追击,
当时他的哥哥和叔父深陷其中,赵旃在逃跑的时候不忘亲人,于是用两匹好马,救助他们脱险。自己乘坐劣马回来。
正好遇到楚军,于是故技重施,弃车跑到树林里。
楚军找不到他,于是就走了。
他一看楚军走了,于是就出来了。出来就遇到晋国的逢大夫和两个儿子。
赵旃于是拼命呼救。
但是逢大夫嘱咐儿子,不要回头。
为什么呢?因为车里空间就这么大,并且赵旃官职比自己高,要让赵旃上来,两个儿子就要下去。不忍儿子下去,于是只能说这句话。
赵旃呼救,两个儿子不知道父亲什么意思。于是跟父亲说,赵旃在后面。
逢大夫看到儿子坚持要救,于是只能停车。
逢大夫看到一棵树,对树骂道:就在这里收你们的尸体。
就让赵旃上车,赵旃免于一难。
第二天,回来找儿子,儿子已经死了。
另一件事是发生在荀首身上,荀首有个儿子叫智罃。
这个荀首是荀林父的弟弟,是后来智氏的先祖
在邲之战中,儿子智罃下落不明,于是就带着军队找儿子。
荀首每次射箭,都要看一下羽毛,如果是好箭,就装进魏锜的箭袋中。
魏锜就很不解,就问:你儿子重要,还是箭重要?
荀首说:如果儿子在别人手中,我只能射杀显要人物,作为交换,否则怎么能得到儿子呢?
荀首俘虏了楚国公子谷臣、射杀了连尹襄老。
但是一直没有找到儿子。
后来才知道儿子被楚将熊负羁俘虏,最后用公子谷臣换了过来。
14、谁的责任?
仗打成这样,谁的责任?
根源在于赵盾的这种统治方式和荀林父无能。
赵盾的统治是通过打压政敌来巩固统治,在政治斗争中没有什么对与错。
但是卿族之间的矛盾,只是被隐藏起来了。
中国历史一直在超稳定和超震荡中徘徊。
就是稳定很长一段时间,最后不知道怎么回事,突然间天下大乱。
就是讲在一个系统内,为了保证大局的稳定,基本把矛盾的输出口留下很小一个出口,通过这个小小的出口,矛盾不断释放。
一旦,矛盾过多,系统崩溃。
在桥梁中有刚性结构和柔性结构之分,刚性结构可以承担大的冲击力。
但是刚性结构由于力量都诉诸于某一个点,日久年深后,突然倒坍。
而柔性结构,可以把力散布于全体,可以坚持很长一段时间。
所以在强势管理下,矛盾只是被隐藏了。
赵盾死后,荀林父成为元老,凭借政治资历,担任中军统帅。
但是赵氏一族根基已深,而荀林父没有赵盾的强权。
荀林父在赵盾掌权这些年,隐忍不发,或许他真的忘了,政治斗争就是你死我活的斗争。
荀林父掌权后,积极把自己势力渗透进去。
但是无法撼动赵氏的势力,并且另一方面,其他卿族对赵氏的不满,也要他承受。
他只能充当和事老,结果把事情弄得越来越糟。
如果当时,他能下令撤军回国,或许就没有这么多事情。
秋天,荀林父带领残兵败将,回国请罪。
没有实权的晋景公很为难。晋景公就问群臣怎么处理?
士贞子说:不能处死荀林父。当年城濮之战后,晋文公胜利后,依然愁眉苦脸。大家不解,就问他。晋文公说:虽然我们赢了,但是成得臣还在。直到成得臣死了以后,晋文公才放心。
如今晋国战败,是老天警示我们,如果把荀林父杀死,就如同当年楚国杀死成得臣一样。荀林父为人忠厚,是晋国不可多得的人才,怎么能杀他呢?
最后荀林父保全一命,官复原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