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些日子,从微信公众号《独立鱼电影》了解到有一部评分9.6的纪录片《人间世》,赶紧上网搜来看了。
豆瓣网上的剧情简介是这样的:“《人间世》是一场以医院为拍摄原点,聚焦医患双方面临病痛、生死考验时的重大选择、通过全景化的纪实拍摄,抓取一般观众无法看到的真实场景,还原真实的医患生态,人性化展现医患关系、全民参与、全民讨论的电视新闻纪录片。希望通过观察医院这个社会矛盾集中体现的标本,反应社会变革期,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艰难前行,通过换位思考和善意的表达,展现一个真实的人间世态。”
看这部剧时,正好赶上我心情比较低沉,情绪抑郁。剧情中的超多泪点就成了我的发泄口,看一集要哭几次甚至十几次,讲述患癌妈妈的那一集,我更是从头哭到尾。
虽然用别人的伤痛来治愈自己,说起来有些不厚道,但对我而言,确实是这样的。看了剧中这些人历经病痛,忍受折磨,与亲人天人永隔,再想想自己的那点小别扭、小委屈几乎就是自寻烦恼,简直不堪一提。
人生,除了生死,再没有其他大事。
2
看到某一集时,不小心打开了弹幕。连续几条飘过去的都写着“是从《生门》转过来的”。《生门》是什么?继续搜!
不搜不知道,一搜吓一跳!这是一部比《人间世》还长的纪录片,确切地说是纪实版网剧,不但集数多,每集时间也长得多,以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妇产科为背景, 通过40多个家庭和产妇真实的故事,展现出生命诞生过程中的残酷和温情。
对我来说,《人间世》是别人的故事。看剧时也感动,也感慨,也决定将来进行器官捐献,也告诉自己不再自寻烦恼,过好当时当下的每一刻。
但是,也就仅止于此,因为到目前为止,除了婆婆今年除夕在睡梦中溘然安逝外,还未经历过至亲被病痛折磨直至死亡。
然而,《生门》于我——一位经历两次剖腹产的妈妈——而言,观剧体验却是更直观、更真切、更感同身受的。片中妈妈的经历也是我的切身经历,她们身上的刀口也是至今仍横亘在我的小腹同时也藏在心头的伤疤。
《生门》就像一部中国式“战争片”。“战士”是产妇,她们的敌人有的是金钱或时间,有的是疾病或死亡本身。战斗结束时,有人迎来新生的奖赏,有人被死神召唤。
生死之间,有义无反顾,有纠结得失,亦有深藏的人性和只属于生命的奇迹
3
《生门》里面有很多产妇都是选择剖腹产,所以妇产科以李主任和杨主任为首的大夫们很多的镜头是在手术台上。
也许有人觉得,现在的女人都娇气了,不想承受生孩子的痛,而选择手术方式。
其实,现在的产妇,从怀孕甚至备孕开始,就阅读各种书籍,学习全套的生产、育儿知识,没有人不知道对胎儿而言,顺产比剖腹产更好;对自己而言顺产是先苦后甜,而剖腹产是先甜后苦。
有点理智的人都会选择先苦后甜。更何况在放开二胎的大背景下,剖腹产更是有明显的劣势。
那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选择手术呢?
我怀大儿子至30周,产检胎儿臀位,脐带绕颈2周半,子宫肌瘤。
大夫说,多运动,按教你的方法做操。
至34周,产检依然是胎儿臀位,脐带绕颈2周半,子宫肌瘤。37周,还是原样不变。
大夫也很惊讶,说:“你家宝宝够有定力的,就像一个佛爷一样端坐不动啊。准备手术吧,顺便把子宫肌瘤一起摘除!”
38周,因为吃了一顿地道川菜,居然引发宫缩,夜里10点多被送到急诊手术。
宝宝被取出来了,可是之前B超中超大的子宫肌瘤却是怎么也找不到,大夫怕引发大出血,最终放弃摘除。
《生门》里没有体现产妇术后恢复时,刀口疼连带宫缩疼是如何让人痛到满身大汗、生不如死。
的确,比起大出血需要抢救甚至要转ICU的危重病人,什么样的痛都是可以淡化的。
然而,对我来说,痛到无语,痛到汗水把病床印出人形的体验刻骨铭心。我记得自己当时信誓旦旦:这辈子再也不生孩子了!
可是,后来怀了老二,因为疤痕子宫,只能再次选择剖腹产时,我却非常平静。因为我知道,即使再疼,也只能忍着。痛终会过去,为了孩子,这是我必须付出的代价。
所以,对于绝大多数孕妇来说,选择手术方式生产,真的不是因为娇气怕疼,而只是因为需要动手术。
4
《生门》这部片子最大的特点是没有旁白,不做评价,只是用镜头忠实地记录下人们的语言、表情和动作。
然而,摄制组也是人,他们也有自己的是非判断标准。也许他们已经尽可能地保证客观、公正地拍摄,可是我们还是能从一些镜头拍摄手法、细节的特写等方面窥见一些他们的态度。
就像对李双双一家拍摄时,不断闪现他公公手上戴着金戒指与医生就是否预交1万元抢救孩子进行争论。
片中40多位孕妇和家庭,在面对即将到来的小生命时分别做出各种不同的选择、对待和抗争。每个孩子都上天派来的天使,都值得也应该被家人温柔以待。
然而,大人也是人,也有生活的重担要背负,面对不可预测的未来心存恐惧是人之常情。
虽然我感动于郑清明一家虽身无分文,但即使借遍全村也还是欢喜地把双胞胎女儿带回家;也替夏锦菊庆幸摘除子宫、两次心脏停跳的劫后余生。但是,我更能深深地理解李双双一家的犹豫和纠结。
李双双在怀孕快7个月的时候被优生科查出来孩子可能畸形,并且建议引产。
对于引产问题,李主任和家属产生了较大的分歧,李主任从医生的角度认为要把这个宝宝当做一条生命来看待,哪怕生出来可能是畸形,也要当做一条生命去对待治疗。
但是李双双的家人(准确的说婆家)认为如果孩子不健全不健康还不如不生,把孩子带到世上,不仅大人有可能被拖累,孩子自身也要受苦,甚至可能人财两空。
两方的态度和坚持都是合理的,因为他们分别站在不同的立场上。我怀第二个孩子时,曾面临和李双双一样的困境。
怀孕24周时按照医院规定进行例行的产检。做B超的时候,医生说B超提示胎儿的左侧脑室增宽,数值稍微有点大,要求复查。回家后我马上百度了脑室增宽含义,了解了如果一直不能发育正常的话,将来的孩子会出现脑积水。天哪!简直是一个噩梦!
忐忑不安地度过了两周后,复查数值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虽然大夫一再说胎儿正在发育过程当中,数值增加也是正常现象,但作为一个悲观主义者,我还是立刻想到了最糟糕的结果:如果这个数据持续增加,那么我可能需要在孕34周的时候决定要不要做引产手术!
之后的几周,我就在各种预约B超、做B超、预约核磁、做核磁、等待各种结果的纠结中度过!先后去了北京妇产医院、北大妇儿医院、美中宜和医院、协和医院等各大医院去做检……
为了求得心安,从来不信佛的我,甚至挺着大肚子和老公两次去潭柘寺烧香。
那些日子里,只要一想到这件事,一想到我可能会失去肚子里的这个孩子,眼泪就止不住的流!再想到如果真的要做引产手术,我是高龄产妇,还会有生命危险,那我的大儿子怎么办?更多的想法是如果冒险生下来,万一真的有先天性残疾,那是不是害了他,害了全家?
总之是各种纠结,各种担心,各种难过。
直到去协和医院做完核磁共振,扫描结果显示胎儿头部发育正常!拿到报告的那一刻,我扑到老公的怀里放声痛哭!现在写这篇文章,写的这一段,我还是忍不住流泪!
但就算是这样,也没有哪个大夫有十足的把握告诉我们孩子就是正常的。但我和老公已经决定,无论如何,我们一定要生下他。
这个过程太漫长,太痛苦!怀这个孩子太不容易,让我更加明白了生命真的是来之不易,每一个人都没有理由不好好珍惜。
所幸是虚惊一场,之后的检查就越来越正常了,每次B超结果显示数据在慢慢缩小。
原来之前数值不断增大真的是他的头部在发育。这个调皮的孩子和我们开了一次玩笑!
小儿子出生的时候哭声特别响亮,各种检查测试结果也非常好。3年过去了,他聪明伶俐,活泼可爱,长得很漂亮,是一个人见人爱的小男孩。
相比李双双一家,我们是幸运的。虽然结果不同,但我真的能理解他们。
对于他们来说引产并非本意,放弃抢救孩子更是困难的抉择。只是面对未来的黑洞,不是谁都有勇气拿着一支蜡烛走进去。
5
看这部剧,还有几点很深的感受。
要感恩命运。我觉得自己能够平安剖腹产下儿子,而且母子平安,没有任何意外,不用经历揪心和煎熬,真的很幸运!
要努力赚钱,没钱不行,在特殊的时间,钱才能保证我们的生命!
能嫁一个细心、耐心,有担当和责任心的老公,是一个女人最大的幸福!
能顺产就顺产不要剖腹产,剖腹产就好好休息三四年不然子宫破裂胎盘长到膀胱里,面临死亡危险的是自己!
医生是一个崇高的职业,也是一个极为辛苦的职业,他们需要病人的理解、信任和配合!
每一妈妈都愿意拼尽全力,与她身体中孕育的生命一起经历生死之门!
致敬片中的医生和妈妈!致敬我的妈妈!致敬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