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朋友发我一条信息询问孩子只会说一些单词,就是不说句子,医院检查语言滞后十个月。怎么办?
其实单凭这种询问很难界定如何办?我让她发个小视频给我。我和老师一起看过之后给了些许建议。后来我的朋友又给我一条信息终于找到根源。
在与孩子对话的视频中只有命令,而且声音不够柔和。在感觉统合训练中,导师特别强调要注意听觉环境的轻柔,在爱与尊重的氛围下完成所有训练。孩子本身机体就弱,所有他们会根据外界的变化开启自我保护机能。当外界声音过大时,听觉系统会出现自我保护机能,大脑激发出保护听觉器官的指令,那么耳朵对于声音的接收就会产生听过不停的选择。
正常的听觉系统是这样工作:听觉的产生,是因为空气中的声音振动而骨膜,鼓膜将震动传给听骨,筋骨扩大了振动,再传给儿喔,震动再次转为电流,继续传到大脑功能区,于是大脑感到耳朵听到的声音。
语言能力和听觉系统有很大的关系,听觉系统受到破坏时传入的声音将与实际的声音不同,所以会影响发音的学习,造成口齿不清。所以听觉系统开启自我保护机制时,如果外界的电视声音或者人的声音过大,过于严厉的时候,孩子就会对周遭环境的声音产生选择性的屏蔽,减少语言的输入,当然就影响了语言的发展进度。
还有一部分多出现在,教师家庭啊,他们对孩子要求过于严格,只追求结果,家长总是随时对孩子念叨,重复规则,要求孩子认错,强调,怎么孩子总记不住?等等这些方式造成孩子听觉疲惫,心理有压力,从而使孩子做出消极的自我保护反应。
真是育儿先育己,很多的时候家长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无意识的行为造成了孩子现在的状态。妈妈先要滋养自己,允许自己慢慢来允许自己不完美,才会放下对别人的控制,尤其是对老公和孩子的控制。
很多优秀的家长只允许自己做有意义的事情,不允许自己做无意义快乐的事情。其实听起来没有问题,不过把这个要求强行放到孩子身上就会出问题,0-6岁的孩子追求快乐的事情,他们对于意义还没有任何概念,他们就是要玩要开心,从玩和探索中学习和感知到意义是什么【这个意义类似于做的事情是否有价值】。
妈妈可以和孩子一起做些有意义又快乐的事情,培养孩子的语言能力是非常有意义的,方法是要慢要温柔要有快乐。
因为氛围也是一种触觉刺激,父母过早地严格要求孩子孩子容易对亲子关系产生质疑,在压力之下停止与父母亲近,体能弱一些的孩子则会开始调整自身的感觉运用,封闭一些感觉通道以保身体能量足以维持生存。这是身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面对压力退缩,是为了保存能量,保护生命生存条件,专心应付压力,而在其他方面,退缩是做有限能量的合理分配,是身体或心理可以面对压力顺利过关。
所谓退缩的意思,是指神经连接的萎缩或心理的逃避,其外在表现就是能力停止发展或者不表现,甚至有能力倒退。
妈妈需要调整:
第一,声音要柔和下来,每天多拥抱孩子,抱的时候要用力让孩子的那一枪,感受到爱的传递。
第二,要和孩子一起玩耍,陪孩子做游戏快乐的游戏,不要只追求意义。比如可以邀请孩子一起做家务,指令简单,语言尽量使用名词动词。如,洗菜,拿盆儿,擦桌子,扫地等。
第三,当孩子和我们一起合作时,一定及时温柔地给予孩子鼓励,拥抱他,亲吻他,感谢他。
第四,一起读绘本,唱儿歌,做一些简单的手工剪纸,而拼贴。
当然和一些专业的感统师沟通及时给孩子适当的感统针对性训练。要强调的是,感统训练也要在爱与尊重的氛围中进行,因为孩子感觉好才能做得好,神经通路的链接才会更加的紧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