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8至15小段
第七种催眠:可能性与必须性,把规则隐藏起来。
把一个“可能性”或“必须性”的规则隐藏在句子里,让对方无法对抗和否定,如:你应该拥有更好的生活;你可以变得更有钱;你一定会感谢今天的决定。这些话暗中被下了一个指令,内在却能全盘接受。
第八种催眠:遗失行动者,无画处皆成妙境。
罗大佑的《童年》随着旋律响起,脑海中涌起的是自己童年的点点滴滴,让我们被感动,被感染,被催眠。在说某些事时,并不明确指出这是谁说的,或者是说谁的,而是把行动者隐去,对方会自动把自己往故事里套,感觉说的就是自己,这就是遗失行动者,如:学习真的很重要;,自从学了心理学,人际关系好多了。这也是绘画所说的:留白,庄子的:虚室生白,吉祥止止。说话七分满,三分情,言不在多,达意则灵
第九种催眠:比较删减,没有伤害的比较
进行比较时,没有比较的对象,让比较的对象留下空白,让当事人去填充,起到一种正向的暗示作用。如:你越来越有才华了,你越来越放松了,你的人生越来越好。
第十种催眠:说话者不明确,让它像真理一样。
危机危机,危中一定有机,每个人都拥有成功的资源,就像每一颗种子都有成长的基因一样,选择比努力更重要,引用某句话,不说明是谁说的,让这句话仿佛是真理一样让人容易接受。如:没有两个人是一样的,所以要尊重别人的内心世界;凡事必须有三个以上解决方法;别人做得到,我也做得到,没有难相处的人,只用不善变的沟通者;人的行为不等于他的本质;沟通的意义在于你得到的回应。
第十一种催眠:动词不明确,把掌控权留给别人
动词后面没有明确的说明,开放空间让听者自行想象,如:我知道你知道……..;觉察你能觉察到的……..;只要你愿意去做…….;鼓励孩子时,可以说:”只要你努力了,你就能越来越好”,努力什么呢?孩子作主。
第十二种催眠:附加问句,让指令变得温和
孩子放学回来玩了很多时间,还没有做功课,你是选择将孩子大骂一阵,强硬的说:“赶紧去做功课”,还是和颜悦色的对孩子说:“宝贝,先把功课做完,这样就可以很轻松的玩了,怎么样?”两种说话,结果可想而知,所谓附加问句就是依附在陈述句或祈使句的句尾,用以询问或征求对方同意的简短问句。
第十三种催眠:同步现有经历,让人无法抗拒的指令
“当你坐在椅子上时,身体开始放松”,前面一句是真实发生的,后面一句是希望发生的。用一个无可否认的方法描述当事人现有经历,然后带出一个催眠指令,聊天也经常用到。别人向我们诉苦时,常常用的,如“我知道你现在很伤心,这样的情况肯定会让你感到很难过,接下来你有什么计划?”,前面二句是同步,后面一句是带领,这样的语言结构,一方面能让对方明白你非常理解他的感受,另一方面激发对方继续倾诉的欲望。
第十四种催眠:双重约束,让人没有选择的选择。
早餐米粉店问加一个鸡蛋还是加二个鸡蛋。这种看起来有选择,其实不管如何选择,都在自己设定的框架之内叫双重约束。如:你准备请我吃什么菜?是粤菜,还是川菜,还是湘菜,你打算什么时候开始运动,是今天,明天,还是后天。这三套房子,你看中了哪套,让客户做选择题,而不是问答题是销售的铁律。
读后讨论:共情是指什么。霞与莹:共情就是感受孩子的感受,与孩子同频共振,延伸聊到如何面对拖延的孩子。我与霞以前的作法都是着急上火,催促多次无效就会发脾气,最终双输,莹分享:急有可能是因为我们害怕对事情失控,她会提前与老师达成共识,告知孩子有可能会迟到,需要老师什么样的协助,然后跟单位领导请好假沟通好,就可以心平气和的陪伴孩子,看见孩子,让孩子学会为自己负责,孩子真迟到了自己承担及感受了后果也就自然学会了为自己负责,提前做好时间管理,反过来会提醒妈妈,从简单的分享也看出:父母情绪的稳定是孩子的榜样,同时自己变了,世界也变了。另经验是财富,只有自己亲身的经历,分享出来才更有力量及说服力。然后张总协助我们看见现在很流行换电话号码,数学能量是概率学,有一定的科学性,但并不能说你改了数学就是改命了,因为所有的东西都有二面性,有时你因为恐惧因为不想去经历,你用了一些方法逃避了,但另一种能量也会随之而来,所以如其改号,不如正视自己的问题,去用更大的发心去让更高的能量加持自己,个人感觉特别棒!这几年的学习来,也会深刻的体会到只要你面对,事情总会在不知不觉中改变,成长,提升。感恩共读所有人的陪伴,三个同行,必有我师,望彼此都成为自己的镜子,一直积极向上。祝福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