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时候贪吃,待在家里,最爱听挑担或推车沿街叫卖小食的声音,一颗半睡半颓的心即刻被唤醒,精气神也瞬间恢复。
世间的吃货都一样,对美食的抵抗力基本为零。
每次逛街,可以什么都不买,唯独不能空腹而归。逛街是体力活,损耗那么多光阴,对不起双腿双脚就算了,让胃也跟着受委屈实在不是一件人道的事,那就来一碗辣油馄饨犒赏一下吧。
以前,随便一个路边、街角,都可见一口冒着热气升腾的大锅嵌在手推木车上,摊主立在案板前飞快地一手挑馅,一手揉捏成形,煮好后捞出,薄薄的一层皮,晶莹透亮,包裹于内的粉嘟嘟肉馅隐隐可见,撒上葱花、虾皮、胡椒粉,辣椒油,白瓷汤勺把红亮亮的辣椒油轻拨开来,撇一勺清汤入口,那鲜香,整个胃都激活了,一口一个,大快朵颐,辅以辣油的劲爆,身心都跟着沸腾起来。
早点来一碗,放学下班后来一碗。吃的不仅是味道,更是心情。
一次坐我对面一十来岁小姑娘,面前一碗馄饨,一碟辣油,碗里红彤彤一大片,不见馄饨,但见她吃一口,就从碟子里挖一勺辣油倒碗里,就这样边吃边挖边热泪的直到碗底朝天。自认挺能吃辣的我活生生被雷到了,好想问一句,“妞,哪儿的?”
后来城管,再难觅到路边冒着热气的馄饨摊,取而代之的是正襟危坐的统一门店,大江南北,一个样,只是,再吃不出路边的味儿。
最有情怀的,要属南京腔的吆喝:“阿要辣油啊?”把当下即食的快感一下引爆,后来有一首关于馄饨的歌就是这么火起来的。
一元一大碗的路边馄饨已渐成历史,被岁月封存。
2 初到深圳,很奇怪街边的豆腐脑都是甜的,至今我也没敢品尝。偶尔想食,也必定是打包回家再加工一番,倒入少许酱油,辣油,麻油,佐以榨菜碎、香菜末,没错,这是北方的味道,这才是豆腐脑应有的味儿。只一勺白糖?想想就难以下咽。
南北之差,真真千里,绝非毫厘。
不知何时,现在的豆腐脑也已悄悄升级,除了应有的榨菜、香菜辅料,替代酱油、麻油的是一大锅熬制的酱浓汤汁,虽然别有一番味道,吃多了,还是怀念从前的简朴味儿。
口味一旦养成习惯,很难逾越。
3 以前吃早点,路边摊足以解决,且品种繁多,分量十足,味美价廉。美好的一天从丰富的早餐开始,豆浆、油条、包子、稀饭,馄饨、锅贴、面条,葱油饼、辣糊汤、豆腐脑、糖芋苗、赤豆小元宵,如此之多,一星期都不带重样,光想想,就觉得生活很美好,没理由不开心。
现在坐在装潢雅致、环境温馨、像模像样、四季如春的餐厅,同样是清粥、小菜,包子、油条、豆浆,吃到最后,却是果腹,再也吃不出从前的味道和幸福感来。
口味若是遗失,心境也随之改变。
那些不管酷暑寒冬,坐在路边来一碗热气腾腾辣油馄饨的欢欣,那些上学、上班路上怀揣着刚出炉还烫手的锅贴、包子的喜悦,以及为了吃3元一碗的牛肉砂锅,不惜花费来回的士费30元,直赴夜市的疯狂,连同着不断推陈出新而正在消逝的路边摊一并悄无声息地远去。
那些一路相伴的美好、温暖的感觉也从身体里日趋剥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