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卫衣风波
一天晚上,我正在房间里看书,儿子拿着手机推门走进来,说:“妈,给我买件卫衣吧。”
我冲口而出:“你都几件卫衣了?好像有三件厚款深色的,还有两件薄款浅色的吧?”话一出口,我马上意识到自己的语气有些问题,小子可能要发火。
果不其然,小子有些愤怒。他感觉到我在指责他,说他不懂事,有那么多还要买。我辩解说我在表达自己的想法。其实,我已经意识到自己刚刚又陷入了一种重复模式中,就是用指责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想法。
同时,在我的这个想法里还隐藏着一种信念:你很喜欢它,但不能拥有它,因为它的功能对你没有用。这意味着,你要压抑你的感受和需要。
当我觉察到这些的时候,我马上调整了一下自己的状态,说:“话一出口,妈妈就意识到了,你可能会感觉妈妈是在责备你。其实,是妈妈的穷人思维又出来了。”
小子还在忿忿不平。我接着说:“小时候,因为家里穷,当我们想要什么的时候,你姥姥也常常会这样跟我们说,都是精打细算过日子。所以,妈妈也养成这样的思维了。其实,现在妈妈已经比较注意了,但还会偶尔出现。妈妈知道你不是乱花钱的孩子。同时,妈妈也不希望你将来像妈妈这样,想满足自己一个简单的喜好的时候,左思右想的,舍不得。你想要哪件?把链接发给我吧。”
小子平静下来了,有点低沉地说:“我又想了想,您说得也有道理,先不买了。”
我窃喜,同时又有些惭愧,模式的调整真是路漫漫其修远兮。
(二)小黄狗篮球
第二天晚上,小子拿着手机又推门进来,边走边翻开手机上的画面给我看,笑着说:“妈,您看这是什么?”
我一看,是个球,通体黄色,其中小半圆面上画着一个很大的黄色动物头像,图案看起来有些失真,看不出来是狗还是猫。我以为是小孩玩的玩具,笑着随口说:“小黄狗呗,是踢的玩具球?”
小子一脸嫌弃地看着我说:“这哪是踢的球?是篮球。很好玩吧?我很喜欢这个球,想买,几十块钱……不过,我已经有一个了……”
有了卫衣的事情,这次有经验了,看着有点犹豫的小子,我笑着说:“想买就买吧。链接发过来,我给你买。”
“不用。开学可能就发几百奖金了,我自己买吧,用微信付。”
我也乐得让他自己去打理自己的事,小子对自己的消费水平还是有数的。我可以省心了。
(三)睡过了
买完小黄狗篮球,小子说:“今晚手机放我那吧。明天早晨八点去打球,定闹钟。”
我不太同意,总是担心小子手机玩得太晚,所以信誓旦旦地说:“你跟你爸说一下,让他走的时候喊你。以防万一,我早晨走的时候,把手机放你屋里。这下,双保险。”小子很开心地去洗澡睡觉了。
早上起来,我买了早饭,放在桌上,去上班了,把手机的事忘得一干二净。
九点四十左右,他爸打来电话说,他走的时候也忘了喊他,小子睡过了,刚才给他打电话发火了。
我意识到自己又犯错了,同时内疚也出来了,在QQ上给小子留言道歉:“对不起,小子,今天早晨我也忘了把你手机放你屋里了。刚才接到你爸爸的电话,他也忘了喊你。真是抱歉,下次若是上午有约,手机就放你自己那。”
一会儿,小子回复:“我不就这么说的?你们真有意思……”
我开始示弱:“妈妈现在记忆力太差了,高估自己了,抱歉了,小子。”
过了几分钟,小子截图,内容是他同学昨天晚上给他QQ留言上午有事,改成约下午了,然后一串“哈哈哈哈哈哈”。
我才醒悟过来,敢情这小子是故意的,想拿捏一下妈妈,但又感受到妈妈的内疚,所以最后告诉妈妈了实情。
在办公室,我不由得笑出声来,跟同事分享了这个糗事。
小子长大了,在我开心又有些失落的盼望中,他已经成长为一个有独立灵魂的个体。在这个过程中,我也因为他而重新养育了一遍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