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想活成安迪,过得像曲筱绡,结果却被现实,逼成了樊胜美……”
这是去年比较流行的一句话,随着《欢乐颂2》归来,这个话题又再次引来思考。
剧中五美,最让人惋惜的莫过于樊胜美;最真实最像我们身边每个人的,也莫过于樊胜美。
有一个爱闯祸、又无止境求助的哥哥;一个一言不合就回娘家、毫无担当的嫂子;一个还未长大,就指望姑姑找工作的小侄儿;一个重男轻女、拿女儿的钱贴补儿子的母亲。
这,就是樊胜美家庭的真实写照。
01为什么渴望成为安迪却活成了樊胜美?
从心理学上来说,我们成年后的性格和行为模式,甚至是命运,往往取决于童年的经历。
而一个人最悲剧的莫过于,出生在樊胜美那样的家庭,家人重男轻女,拼命拿女儿来填补儿子,还有一个不争气的哥哥或弟弟,成天惹事,补不完的坑。
樊胜美,虽然说是大龄剩女,可条件也不差,外企资深HR,月薪一万多,虽然三十多了,依旧貌美,身边的追求者不断,外表看起来挺光鲜的。
可实际上呢?她要交一千八的房租,寄三千回家,加上日常化妆品、衣服、吃饭等等,基本所剩无几,还要补家里无穷无尽的黑洞,随时为哥哥的混账事“擦屁股”,花光了所有存款,甚至要四处借钱。
概括一下就是,樊胜美有一份高于上海平均工资一点的普通工作,却要养活一家五口,还有很多不定期的坑,要拿钱补。哪里来额外的钱?
亏了偶尔收到土豪给的名牌包,然后卖掉换一个高仿同款的包,或者参加不怀好意的酒局,喝得烂醉回来,只为换一张几千块钱的银行卡。
你可能同情她,也可能瞧不起她。不管怎样,促使她变成这样,很大程度上由于她的人生初始设定的。
她不敢轻易换工作和岗位,甚至不敢选择没有钱的男人,因为她的人生没有资本可以让她去试错,她只能在稳定的HR岗位,因为走错了一步路,资金链就断了,不仅她活不下去,一家五口都活不下去了。
她也有令人欣赏的一面,情商智商都很高,虽然重利益,但是面对没有任何价值的舍友,她愿意帮她们出头,照顾她们,能够看出来她还是一个心地善良,很仗义的樊大姐。
她外表光鲜,一体两面,如果你看到樊胜美很有感触,你八九不离十也有一个不幸的童年。
幸福的家庭总是相似的,不幸的,却各有各的不幸。
你也明白,我们决定不了自己的出身。
那么,我们就能永远填补原生家庭的金钱和心灵上黑洞吗?我们就只能找一个相对稳定的工作,即便不喜欢?我们只能高攀一个有钱人,即使没有那么爱?
不。
02为什么樊胜美一直填补家里的无底洞?
其他人都在前进,唯有樊胜美,只有时间在前进。她的人生,好似被家人拖到了悬崖边,却仍然放不下。
为什么她要一直填补这个无底洞?
如果你也处于重男轻女的家庭,那你很容易理解。这样的家庭,父母会把大部分的注意力,甚至说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哥哥或者弟弟身上。
作为女儿,你不会得到重视和爱,这时候你哭和闹,都没有意义的,如果你想要获得父母微薄的爱,要习惯一种高成本的生活方式。
比如说,要成为学霸,以成绩让人骄傲;或者,听话懂事,为家庭做很多事,来换取父母的肯定。
可是,这种肯定是有条件的,是以牺牲你的自我作为代价的。如果父母没有能力,家庭必须有“个头高”的顶着,这个“个头高”的人,不幸的就是樊胜美。
你可能会觉得,这样也不错啊,多么成熟,多么有能力。
然而,这样的孩子是过度早熟的,这种成熟以牺牲自我为代价的。一个小孩,就想要买玩具,想要玩,想在妈妈怀里撒娇,做一个无忧无虑的孩子,可是,你必须成熟起来,必须把这些需要藏在内心深处。
每一个“樊胜美”,都把父母的需要,当做自己的需要,甚至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或者,把父母的需要,建立在自己的需要之上。
她内心深处没有办法跟父母分开,她的感受是跟父母连在一起。父母没有她,无法活;她离开父母,也无法活,她们是共生的。
而且,她的内心有矛盾,比如说,她努力追求的目标,也是她想要破坏的目标。她想满足父母对她的期待,但内心又有怨恨,不愿意做父母希望她成为的人。
就像牛一样,即便把所有地都耕完了,但依旧会对在它背后挥鞭子的人感到愤怒。
她内心深处觉得:就算成为让父母骄傲的人,能够照顾全家人,我依然痛恨成为这样的人,这样的我只像工具一样能带来价值,我就算得到了一切,依然得不到我真正想要的东西。
她渴望什么呢:你是不是能够无条件的爱我,希望我出生,肯定我的存在。
一个在重男轻女家庭中长大的孩子,一方面希望满足父母的期待,一方面她又会愤怒,不想成为那样的人。同时彻底失去了一种可能性,那就是被父母无条件爱的可能性。
她很纠结,渴望成就,潜意识又不希望走到那一天。
樊胜美的内心,也有这样的小九九:“如果我成不了你们期待的那种人,如果我需要你们的爱,能不能无条件地爱我?如果我的事业失败,陷入经济的危机,你愿意到处借钱帮我吗?如果你不是,我为什么要成为你的工具?”
在她的内心,也希望有一个拯救者来拯救他,享受哥哥或弟弟的待遇。我就往地上一躺,别人自然就回来帮我。
所以,人生到了三十岁的时候,她就已经筋疲力尽了,因为她的内心是冲突的,既想向前跑,又不想往前跑。
03
如果有樊胜美的原生家庭你该怎么办?
每个人都是背着原生家庭这种“隐形的包袱”在生活和成长的。
这个包袱也许是金钱的匮乏,安全感的缺乏,内心没有力量等等。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情节,人生总有一个核心的问题要去处理,那么“樊胜美”们,你一生一定要完成一次分离的过程,也就是说,从和父母恶性共生的状态中,脱离出来,活出自己。
说起来很容易,做起来很难,能否完成取决于两个方面:
1.先天的基础2.后天的努力
先天的基础,就是原生家庭对你的影响有多大;后天的努力,是你有没有抓住发展的机会,成长自己。
有些人一生有很多机会放在他的眼前,他都抓不到,为什么呢?
因为他的心太穷了,穷到没有办法好好活下去。
就像樊胜美的哥哥和父母,他们一辈子没有可能富起来,不是因为他们生活在底层,而是因为他们生活在“生死线上”。
如果把人生分为三个层次:生死线——增值线——自我实现。
生死线就是母婴状态,永远跟别人共生,离开别人就活不下去。就像樊胜美的亲人,离开她就活不下去,所以各种道德绑架。这种类型的人,就是寄生体,一生永远在寻找一个宿主,可以让自己“活下去”,如果离开别人,靠自己无法独立生活。
增值线,简单点说,就是她有一定的自我,处于成长阶段。
樊胜美就是生活在生死线和增值线之间的人。
她是高校毕业,在外企做HR,在某种程度上可以靠自己存活,有自己的思想,但是在精神层面有很沉重的负担。
也就是说,她有一半发展了她父母没有发展好的部分,能够靠自己独立存活。但是她也继承了父母的一部分,就是有婴儿似的部分。
就像,她把太多的期待压在了王柏川身上,在王柏川天天加班,疲于应酬的时候,她依然夺命连环CALL,因为家里的事指责他:“你帮我想办法了吗?我是让你帮我解决问题的,你倒好,给我出难题。为什么我最需要你的时候,你总是不在我身边,你怎么就那么忙啊?”
他忙,还不是因为樊大姐逼他逼得太紧了:你要快快挣钱啊,你看人家90后都在上海买房了!
她不知不觉活成了她母亲的样子,抓住王柏川这根稻草,压榨了他所有对她的爱意,想当初,她妈妈何尝不是这样抓住她这根稻草,使劲压榨她的呢?
面对樊胜美没完没了的“你要帮我想办法”,和“你什么时候买房子”“你怎么那么忙”,到现在王柏川已经疲于应对。
这还是那个“全能”的樊大姐么?
这也应征了那句话,每个早熟的人,内心就会有一个很小很小的小孩,而我们的“内在小孩”,在爱情中经常暴露无遗。
04
樊胜美们需要面对的选择
其实,明眼人都能看出来。
樊胜美带着一层厚厚的外壳活着,为了保护自己,她外强中干,内心并没有那么强大。
如果,一旦保护层被打破了,她的人生会有两个方向:
她发展出更厚的保护层;
她把保护层摧毁,重新建一个疗愈层。
先说,保护层是什么意思?所有僵化的防御机制,有毒的情绪,有毒的需要,都是你的保护层。
1.有毒的需要:分不出是自己的需要,还是他人的需要,为了别人需要而活。
2.有毒的防御:圣母心,过于在乎别人么,被别人榨取;情感吸血鬼,用迎合的游戏,榨取别人的爱和资源。
3.有毒的情绪:比如说,比如说羞耻感、恐惧感、麻木的感觉,这些感觉都防止自己内心柔软脆弱的部分,暴露出来。
只有摧毁了保护层,才能疗愈自己。不过疗愈,也分主动和被动。
有的人是主动的,想要打破过去的模式,开始学习心理学,做个人成长,疗愈原生家庭的创伤和内在小孩。
有的人是被动的,走到了人生的十字路口上,发现以前的防御机制无法起作用了,必须改变。
就像一个女人被出轨了,婚姻面临崩溃,以前她靠老公活着,现在要开始靠自己了。这时候我们会有两条路,以损害自我发展来生存,或者通过发展自我来生存。
你可以找一个男人,来帮助自己,或者通过拼命工作,来抵御内心的恐惧,这是损害自我的方式。
你也可以自我成长,疗愈内在小孩,寻找一个替代性父母的空间,来发展自我。
很多人把亲密关系当做这个空间,来疗愈自己,可是这样很危险,因为一般人做不到,他必须成为你理想的父母,但又不能完全成为。如果完全满足了你所有需求,你就不用成长了,甚至可以回避掉你生命中的“原痛”。
我们生命的原痛包括两种,一种是被抛弃的痛,一种是伤害的痛。
被抛弃的痛,比如说樊胜美,当她父母只关注哥哥的时候,她就会有被抛弃的感觉。
被伤害的痛,当父母指责你的时候,你会感觉自己不重要,另外,还会觉得失去了爱的连接。
被抛弃,好像生活在一个没有回应的世界,在荒郊野外独自生活,任由你自生自灭;被伤害,好像是被一群人,拿着针来扎你的身体。
这两种原痛需要有疗愈的空间去消化,而不是逃到伊甸园(亲密关系或工作),不去面对和处理这个痛苦。
樊胜美们的悲剧,跟她的三观有关,只有完成这样的疗愈,三观才能升级,人生也才会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