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们聊了三种夸夸场合,及其应对的回夸方式。更早些我们聊了社交的本质,社交破冰的原则等,今天我们就来聊「社交的终极核心技巧——提问。」
01 AQ模式:制造投缘性奶爸说最完美的聊天方式是AQ模式。在我看来,不管是先回答再提问,还是先回应再提问,都像是「你问我答,快问快答。」
产生社交流动性的前提是:有话聊。
怎么个有话聊呢?除了需要一方引导,更多的是学会创造双方之间的投缘性。
我们常常说,话不投机半句多,三观一致才好撩。有相似的爱好,才有更多表达的欲望。
但事实上,很多人都没什么表达的欲望。甚至这个欲望可大可小,会根据不同的人不同的场合来定。
什么叫做投缘?就是聊得来。但是如何才能让话题持续下去,如何才能激发他人的表达欲望呢?
那就是提问。
前段时间在一本书里看到,「“正确提问的能力”,指能在对话过程中,通过“正确的提问方式”,引导对方说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通过提问,我们可以和对方产生联动性,也可以通过对方的回答去了解ta,从而产生其他方面的链接。
一个好的提问,势必包括两方面。除了回答对方的问题,或是回应对方的期待,更多的是「回敬一句“你呢?”」
有提问的意识,社交才能继续下去。
02 降低自我的表达欲望:3比7在一些正式场合,要学会压制自己的表达欲望。多去提问,将话语权交出去,尽量让对方的表达占7/10,或6/10。
我从前有个梦想,这是很多个文艺青年有过的梦想。去西藏,去稻城,去云南,开一家自己的小店。旅人经过,以故事换一杯咖啡,或是茶。
听一个故事,就仿佛经历了一世情缘。
在很多个场景,我们都是沉寂的那方。学会听故事,比学会讲故事更难。
如果可以实现那个梦想,我希望可以记录下100个人间浮世。
但目前看来,我做不到。且我本身是个热爱倾吐欲望的人。
我的性子比较闹腾,接触到的朋友多为互补。就算他们不和我聊,我也能一个人扯上一路。
或许……我的表达欲望还是太强了。
在这点上,我要好好学习一下。“话少的那个人往往具有权威性。”
要讲有意义的话,更要学会引导他人讲话。
《麦肯锡图表工作法》在第三章里写道世界上90%的事情,都可以通过刻意练习来获取。
如何正确提问?
① 避免以自我为中心式的提问
② 注意对方的立场与心情
③ 避免一开始就提出非常具体的问题
④ 考虑更多的候选问题
⑤ 克服思维定式(可以刻意练习)
我相信「一万个小时定律」,也相信《20个关键小时》,我们可以通过刻意练习,提升自己的演讲能力,也可以由此来锻炼自己的倾听力。
食不言寝不语,从基础作息来压制自己的表达欲望。
03 提问的两个小技巧奶爸分享了两个提问的小技巧:
① 注意对方话语背后的情绪
② 想想这个人背后的目的
起初,我觉得第一点和个人的情商有很大的联系。后来发现,言语是具备逻辑力的,还要学会发现语言背后的深意,懂得它背后的本质。
奶爸说,破冰环节我们可以多表达,破冰后我们要引导他人多表达。我们要学会猜测理解ta的意图,方便对话的持续性。而这些,都是有迹可循的。
在日常生活中,你提问的越具体,对方回答就越省力。好比在职场中,要学会给你的上司做选择题、是非题,而不是问答题。
曾经我和好友就这个问题引起过争执。我和她说,当你和老师说一件事情时,你期待得到什么答案,就给他一个选择题,但是要让他看得到你想要的选项。
当时她不同意,每次都习惯长篇大论,会向老师说明各种缘由……
明里暗里被老师拒绝问答后,终于改为选择题。在这一点上,我想,我还是做得不错的。
珍惜大家的时间,就是珍惜你的时间。
最后,分享书摘记录2,同上(麦肯锡图表工作法):记得认真实践哦。
向谁提问,从何问起?
① 理解倾听顾客心声的意义
② 了解对方真正关心的内容
③ 向细分化的问题转换
④ 建立信赖的关系
⑤ 注意提问对象(譬如员工)
2020.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