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树的男人(资料整合)

植树的男人

一、相关简介

作者——让•乔诺 (Jean Giono)

1895~1970, 生于法国普罗旺斯地区马诺斯克市,法国著名作家﹑电影编剧。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曾当过步兵,在经历惨烈场面后成为坚定的和平主义者。

让•乔诺的作品获奖很多,部分作品被搬上银幕,被认为是法国二十世纪最著名的作家之一。1932年获得法国荣誉勋章,1953年以全部作品获得摩纳哥王子奖,次年,入选为龚古尔学院成员。他的作品风格多样,很难被人归类,多半作品都是以他的家乡和周边地区——阿尔卑斯山和普罗旺斯地区为背景。马诺斯克的居民至今还为让•乔诺感到骄傲,当地建有纪念他的让•乔诺中心,还有一条街名叫让•乔诺街。

《植树的男人》是他于1953年应美国一本杂志专题 “你曾经见过的最非凡,难忘的人是谁?”的约稿而写的。编辑收到这部让人震撼的故事后,调查得知在普罗旺斯山区的小镇巴农的养老院没有死过名叫布菲的人,稿子就被...

(展开全部)

让•乔诺 (Jean Giono)

1895~1970, 生于法国普罗旺斯地区马诺斯克市,法国著名作家﹑电影编剧。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曾当过步兵,在经历惨烈场面后成为坚定的和平主义者。

让•乔诺的作品获奖很多,部分作品被搬上银幕,被认为是法国二十世纪最著名的作家之一。1932年获得法国荣誉勋章,1953年以全部作品获得摩纳哥王子奖,次年,入选为龚古尔学院成员。他的作品风格多样,很难被人归类,多半作品都是以他的家乡和周边地区——阿尔卑斯山和普罗旺斯地区为背景。马诺斯克的居民至今还为让•乔诺感到骄傲,当地建有纪念他的让•乔诺中心,还有一条街名叫让•乔诺街。

《植树的男人》是他于1953年应美国一本杂志专题 “你曾经见过的最非凡,难忘的人是谁?”的约稿而写的。编辑收到这部让人震撼的故事后,调查得知在普罗旺斯山区的小镇巴农的养老院没有死过名叫布菲的人,稿子就被退了回来。第二年在美国《Vogue》杂志上发表,之后在十多个国家翻译发表。虽然是虚构的故事,但主人公的精神鼓舞了很多人,为世界各地的森林再生作出了贡献。

影片导演 ——弗瑞德里克•拜克(Frédéric Back)

1924年出生于法国萨尔布吕肯市(现在归于德国)。13岁的时来到巴黎瑞涅斯美术学校学习绘画,1940年开始学习插图和壁画。之后去了加拿大工作,并于1948年入籍加拿大。

1952年弗瑞德里克•拜克进入加拿大广播公司工作,在职期间,拜克主要负责动画片绘画方面的工作,利用业余时间还练习他自己特有的玻璃彩绘技巧。

他在加拿大广播公司一直工作了40年(1993年离开),在此期间凭借《摇椅》(1981)、《植树的男人》(1987)2次获得奥斯卡最佳短片奖,《一无所有》(1980)、《狂野之河》(1993)2次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提名奖,拜克也多次获得渥太华国际动画节大奖、世界动画大典大奖、戛纳轨迹电影节金棕榈奖提名等诸多国际大奖。他在世界动画电影界颇受推崇,被称为“大师中的大师”。 拜克备受尊敬的另一个原因是:这么多经典的作品竟然是一位右眼失明的人创作的!

本书是拜克从电影《植树的男人》大约两万张画稿中挑选出来重新编排制作的。

植树的男人

  才不过八年的时光,整个高地便焕然一新,散发出健康富裕的光芒。

  假如你想了解谁是真正品行出众的人,恐怕得花好几年观察:看看他的行为是否无私;动机是否慷慨;同时他还必须在大地上留下明显的印记。

  我很幸运地认识一位“种树的男人”,他正好符合以上所说的条件。

  大约四十年前,我长途跋涉来到阿尔卑斯山下的普洛旺斯高原。当时这个高原一片黄土,光秃秃的,一棵树也没有。

  我走了三天,来到一个破落村庄的废墟附近。这个村庄的房子早已在风吹雨淋之下,失去了它们的屋顶。一座尖塔倾圮的教堂,显示这里曾经有人居住,但是现在却毫无生命的迹象。

  由于我的水在两天前就喝光了,所以急需找到饮用水。我原本以为村子里应该有水井,找到它时才发现,它早已干涸。

  其实,我对这一带相当熟悉。高地上稀疏地错落着四五个村庄,其中大部分居民因为忍受不了干旱的气候搬走了,剩下几家烧炭工人,生活十分艰辛。

  我继续向前走,心想:要找到水,恐怕是没指望了。就在我爬上一个山坡时,忽然看见远处山谷似乎有人影,我朝那人大声叫道:“给我一点儿水好吗?”

  那是一个牧羊人,在石屋前还有一群绵羊。牧羊人默默地从井里汲水给我,水质清洌可口。

  他很少说话,但可以感觉得出是一个充满自信、意志果断的人,因为他在这个荒凉的高地砌起一栋石头房子。

  这栋房子到处都有他建造的痕迹,也有他抵达高地后修复废墟的血汗。屋顶很牢,风吹过屋顶的瓦片,发出仿佛海啸冲到岸边的声音。

  尽管生活并不富裕,但牧羊人的外表却很整洁。他的胡子刮得干干净净,衣服也一针一线地仔细缝过,看不出任何补丁。

  牧羊人带着我进房间,倒了一碗汤给我。我递上烟草袋,他说他不抽烟。不一会儿,他拿出一个小袋子,倒出一堆橡实,然后一颗一颗仔细地拣着。

  我好奇地问:“你在做什么?”牧羊人回答:“我要选一百颗种子,明天种。”

  牧羊人名叫艾尔则阿·布非耶,今年五十五岁。他以前在平地有一个农庄,可是当他的妻子和独生子去世后,他决定搬到高地。

  艾尔则阿·布非耶在这片荒山野地已播种了三年,大概埋下十万颗种子。不过其中只有两万颗发了芽,长成树苗;而在这两万棵树苗之中,又只有一半能逃过干旱的气候和野鼠的啃食,存活下来。

  “为什么要辛辛苦苦地种树呢?”我问。

  他说,这块高原因为没有树,正走向死亡。反正他没事业的压力,正好可以担负起拯救大地的任务。

  第二天清早,我请求他让我在这里再住一个晚上,他态度安详地说好。其实再待一天并非必要,我只是受了好奇心的驱使,想要更了解他一点儿。

  他打开羊栏,放羊吃草,并且把昨夜精挑细选的橡实,连同袋子,浸到一桶水中,背着那桶水离开屋子。

  我发现他带了一根铁棒,大概像拇指那么粗,一米半长。我们先把羊群赶到河谷去吃草,然后再一同爬上山坡。

  爬上山脊后,牧羊人拿起铁棒向下扎了一个洞,放入一颗橡实,再覆盖上泥土。他一颗一颗耐心地种下橡实。

  我好奇地问:“这个山坡是你的吗?”

  他摇摇头:“不是。”

  “那么你晓得这是谁的土地吗?”

  “不晓得,可能是公有地吧!不过管它是公有地,还是私有地,跟我种树有什么关系?”

  接着他表示:假如上天再给他三十年时间,他所种的树,数量一定非常惊人。除了橡树之外,他还研究繁殖山毛榉。在他的房子附近有一个苗圃,四周用铁丝篱保护着,不让羊群靠近。他也打算在山谷种桦树。总之,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让光秃秃的高地长满树木。

  第三天,我们分手了。

  那次相遇之后的第二年,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五年的军旅生涯使我忘记了“种树的男人”这回事。

  大战结束后,我再度踏上那条通往光秃高原的道路。景象大致如昔,只是在没有人烟的村庄尽头,有股灰蒙蒙的雾气,仿佛为山头铺上了一层毛毡。

  我想起那个种树的男人。在五年的战乱里,我亲眼看见许多人在战场倒下,一个五十多岁的老人怎么生活?

  然而事实上艾尔则阿·布非耶不但活着,身体甚至比以前更健朗了。

  他现在只养四只羊,却多了一百个蜂巢。他不再放羊,因为羊群会啃掉他种的树苗。同时他还表示:战争对他一点儿影响都没有,这段时间他心无旁骛地一直在种树。

  1910年种的橡树现在已经十岁,长得比我们都高,看起来壮观极了。我实在说不出话,而他也沉默不语。我们一整天都在他的森林中走着。这片森林全长十一公里,最宽的地方有三公里。别忘了,它是从这个男人的双手及心灵中创造出来的,没有任何外界技术的支援。

  而且在战争的五年中,他彻底执行着他的计划,那些山毛榉已经和我的双肩齐高,一直延伸到双目所及的远处。

  然后他带我去看五年前种的桦树丛,那时我正参加法国东北部的凡尔登战役。他把桦树苗全种到他认为地表湿润的山谷,结果证实他的猜测正确,这些桦树像少女般亭亭玉立,蔚然成林。

  创造有如一种连锁效应。

  艾尔则阿·布非耶以最单纯的想法,按部就班地执行计划,心里并没有任何负担。可是当我们回头往村庄走时,途中一条原本干涸已久的河床,现在居然水流淙淙。这是连锁效应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一幕。

  那条干涸的河床,很久很久以前曾经是一条溪流,而我以前走过的那些荒凉的小村庄,则是古罗马人留下的遗迹。考古学家曾经在村子里挖出许多鱼钩。只是到了20世纪,河水干涸,人们必须挖水井才能得到一点儿水。

  当水回到大地,柳树、牡丹草、野花等一一复现。这些自然的变化在不知不觉中进行着。猎人们回到高地,开始猎野兔或野猪,他们或许看到了从地上冒出的树苗,但没有人想到那是布非耶的杰作;更不曾有人想像过光凭一个人的毅力和爱心,能让大自然有所改变。

  1935年,布非耶已经七十七岁。忽然有一天,官方派了一些人来巡察这个由布非耶创造的森林。他们异口同声地宣称这是一片“天然林”,同时决定对这片天然林采取一点必要的措施,把林地列入省的保护区,不准制炭者砍伐。

  这些官员中有一位是我的朋友,我跟他提起布非耶,他大吃一惊,并且表示很想见见这位奇人。那天布非耶正在距离官员巡察林地的十公里之外,努力种树。我带了鸡蛋当礼物,三人在树下共进午餐。

  从我们刚才走过长满树木的山坡,实在很难回想在1913年,这里还是寸草不生的干旱大地。

  或许正因为布非耶拥有无私的心灵,加上住在有益健康的山林,过着俭朴的生活,上帝才赐予他如此强健的体魄。以他种树的速度,实在无法估算他还能种多少亩的山林!

  临走前,我的朋友留下几项种树的建议。他在回去的路上告诉我:“布非耶显然懂的比我多。”走了一个小时,他又补上一句,“他比大家都懂种树的道理,他已悟出幸福之道。”

  实在要感谢这位林务官,森林不但得以保全,也确保了这位种树男人的幸福。因为林务官派了三位巡山员。

  惟一会威胁森林的事,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那时候有些车的引擎是靠烧木材行驶的,所以人们开始砍伐橡树林。幸好这块高地离铁路太远,运输不便,伐木商人才没有打这里的主意。

  布非耶根本不晓得这回事。他不理会1939年的世界大战,如同不理会1914年的世界大战。

  我最后一次看到布非耶,是在1945年的6月。那时他已是八十七岁的老人。

  当我坐车进入高地时,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河水汩汩地流入池塘,池塘边还种了一棵菩提树。原先的废墟修复成崭新的房舍,周围的菜圃与花园,井然混栽着各式各样的白菜、玫瑰、韭葱、金鱼草和秋牡丹。

  虽然刚受过战争的洗礼,但大地已有复苏的迹象。山坡上铺着一块一块的小麦田和裸麦田;狭长的山谷下,草地开始吐绿。才不过八年的时光,整个高地便焕然一新,散发出健康富裕的光芒。这一切都得归功于艾尔则阿·布非耶。

这个男人告诉我们,只靠身体力行和蕴藏的品德,便能将荒地变成沃土。

  艾尔则阿·布非耶,1947年逝世于法国巴农的安养院。

                                                                   ——完——

宫崎骏(日本著名动画导演、动画师及漫画家)观后感:(节选)

当全球的自然景观正一步步的被破坏,人类反而越发思慕土生土长的大地、风景,和其中的一草一木。这份思慕之情,正和普罗旺斯的种树男人相通。初见这部作品时,我还不了解故事背景在何处,知道是普罗旺斯之后才恍然大悟。以前,我曾有过在普罗旺斯开车的经验。那里大多是绿意盎然的平原,种了很多的防风林。想来是因为季风很强的缘故。我本以为那片绿意是原生的,看了这部作品之后才明白,果然还是人为的植林。

故事里的普罗旺斯爷爷似乎是个虚构的人物,是作者汇集了许多当地人说的故事之后,才塑造出这样的人物。类似的故事在世界各地都有,日本也常常见到,特别是江户时代。

由于玉川上水(引自多摩川,从东京都羽村市流至新宿区四谷,日本江户时代承应元年(1652年)玉川庄右卫门跟玉川清右卫门兄弟开通的引水道)被当作扑灭野火的用水,为此便在它的四周种满了树木。因为武藏野从前只是个荒凉的芒草地。八之岳山脚下的防风林,据说也是为了同样的目的而种的。

相反的例子也很多。先人在开拓北海道时种下的防风林,到了近代却因为不利于机械化而被砍掉。结果,土壤渐渐的流失掉,于是人们又说要重新种回树林。

说是自然保育,人为的成分依旧很高,我们并没有完全仰赖自然的力量去恢复旧观。其实时间可以帮我们很多的忙,只不过站在人类的立场,仍自然保留原貌和人为的作用都得同时进行就是了。

日本人喜欢在神社四周维持自然林的风貌,称之为镇守之森;而为生活而种的树木则被当成一种景观。这种情况在江户时期以前还算稳定,但自从明治以后推行近代化,它们便逐渐遭到破坏。毁林,成了日本近代的历史之一。

我想加拿大应该没有这段历史,不过拜克肯定是被原著小说中种树老人的行为所感动——让荒地一步步变成绿意盎然的土地,让那里充满生命的力量,让人们在那里生活。导演亟欲表现这部作品的心情,我很能体会。

种下树苗,把它养大,长成森林之后,蜜蜂也会飞来,老爷爷仿佛望着远方,看到的是往后的梦想。拜克想描绘的,就是这样的观点。

我在报纸上的某个小专栏读过一篇文章,讨论日本人和欧洲人的生死观,上面说日本人老了之后渴望与自然成为一体,欧洲人则希望与自然面对面。日本人所想的与自然化为一体,感觉上象是徜徉在绿色的怀抱中那样,可是住在戈壁沙漠里的人,应该也有他们与自然合而为一的方式。天底下又不是只有日本人想要回归自然,我想每个民族应该都有这样的想法。大自然是生命的起源,是我们了解全世界的地点,它对任何人来说都是弥足珍贵的。

弗瑞德里克.拜克出生在德法边境一个叫做亚尔萨斯的地方,但他是在加拿大才发现了大自然的可贵,也许是人们制作枫糖浆的光景触发他对故乡的思念,所以才创作了《摇椅》吧。

当全球的自然景观正一步步的被破坏,人类反而越发思慕土生土长的大地、风景,和其中的一草一木。这份思慕之情正和普罗旺斯的种树男人相通,而这也正是这部电影要传达给观众的。

我仅以一个观众的角度,写下这部作品带给我的感动。我看尤里.诺斯坦(YURI NORSTEIN)也是一样。有这些好人在,真好。

赏读

一个牧羊人,独自一人,将全部的精力投入到造林工作中。他以双手和无比的毅力,每日种下一百粒橡实,持续了近半个世纪,让原本干旱破败的荒芜之地,重新散发出健康的光芒,成为可以让人们安居乐业的园地。

牧羊人不求名利和回报,默默奉献。牧羊人爱树、种树以及无私奉献的精神,创造了新的生命与生机,更丰腴了人类与大自然互动的生命力。

牧羊人独自一人在荒山野岭植树近半个世纪,他孤独吗?

我们的理解是:他与树为伴,他种下的每一棵树都如同他的孩子,人与树能进行心灵的沟通,山林中的一切生命都给予他充实的内心,他的内心郁郁葱葱。他不孤独。

难道只有在车水马龙、繁华喧闹中才能找到幸福、快乐,才能得到内心的充实?《种树的男人》给了我们明确的答案。

《种树的男人》的开篇谈什么是真正品行出众的人,接着用朴实的语言为我们讲述牧羊人的事迹。种树人没有豪言壮语,没有慷慨激昂,没有轰轰烈烈,但是,他干净整洁的外表,他的自信与果断,他安详的态度,他的坚持不懈,他高尚的品行,他在大地留下的伟大印记,却都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

与牧羊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这里的人们自私、狭隘,甚至精神失常;与荒地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沃土;与神奇的大自然相对照的是它孕育出来的一个大写的人,一个品行出众的人!

最后,文章说:这个男人告诉我们,只要靠身体力行和蕴藏的品德,便能将荒地变成沃土。

我们再来欣赏被誉为儿童绘本“幻象大师”的托梅克的图画。

封面画的是一个品行出众的人,但是他的外表却如此平凡,甚至五官都不清晰。衬托他的,是莽莽苍苍的绿色。一只小鸟落在他的肩上,顽皮地啄他,与他那样亲热。

扉页和封底都是一望无际的绿海。绿海中,流水潺潺,简笔画画出的鹿群在怡然地喝水。

故事前半部分的画面是焦黄一片,而中间部分则绿色逐渐增多。活动于画面中的,是平凡的甚至相貌丑陋的人。这样的画法,与种树人的默默无闻、不求名利完全相衬。

故事最后一个画面,画的是“我”坐在一条小溪边,叼着烟头,在沉思。远处,夕阳渐渐下沉;近处,秋色正浓,茅草枯黄一片,清澈的河水静静地流淌。这样的画面,给欣赏者意犹未尽的感觉。

感受文字的魅力读懂“品行出众”的内涵

﹡查资料,了解历史背景

利用互联网或到图书馆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简称一战,1914年—1918年)是一场主要发生在欧洲但波及到全世界的世界大战。当时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卷入了这场战争。

这场战争是欧洲历史上破坏性最强的战争之一。大约有六千五百万人参战,一千万人失去了生命,两千万人受伤。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资料见前。

谈对两次世界大战的看法。

影响巨大;可怕;很少人能不卷入其中。了解历史背景为理解牧羊人心无旁骛地植树作铺垫。

﹡扫清字词障碍

倾圮——qīnɡ pǐ坍毁,倒塌的意思。

心无旁骛——解释: 旁,另外的;骛,追求。心中没有另外的追求。形容心思集中,专心致志。

山毛榉——榉jǔ,一种高大的树。

引擎——发动机。

﹡从关键点切入

谈话:你认为什么样的人才是品行出众的人?

(爱国;勇敢;坚强;不怕牺牲等。注意“品性出众”强调的是品德和行为超出一般人。)

文章为我们介绍了一位品行出众的人。请读文章,注意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了解人物的高尚品质。

引导从这些方面来谈:

种树人几十年如一日,默默地种树;心无旁骛地坚持下去,不求回报,不图名利;自信、果敢;独自一人承担起拯救大地的任务……

﹡从对比中深入

用下面的表格进行对比。

居住在这里的一般人的表现

种树人的表现

为什么会这样?

大约四十年前高原的情况

现在高原的情况

为什么会这样?

参考答案:

居住在这里的一般人的情况

种树人的情况

为什么会这样?

心胸狭隘,斤斤计较,精神失常,很多人都搬走……

不怕艰苦,心胸广阔,乐于奉献,不图名利,感到非常幸福……

一般人生存压力大,生活空间狭小

牧羊人想着要担负起拯救大地的任务,心中有一个伟大的梦想

大约四十年前高原的情况

现在高原的情况

为什么能这样?

荒芜,连水都没有,到处是废墟……

焕然一新,充满生机

绿树成荫,蔚然成林

流水淙淙,鲜花遍野

……

全靠种树人一个人的果敢、坚毅和坚持不懈……

对比着读表格,让孩子说一说表格内容,自己有什么看法。

(种树人是一个真正品行出众的人;为大地做出贡献;令人敬佩……)

﹡从想象中渗入

文中的林务官说:“种树人已悟出幸福之道。”可是文中没有具体说种树人悟出的幸福之道是什么,你理解他的幸福之道是什么吗?读着文章时,我们会问:他一辈子独自一人在高原植树,他不孤独吗?我们能否想象,他看见自己种的种子发芽了,会有什么表现?当他看见自己种下的树长高了,望着参天大树,他会怎么说怎么做?当他看到树林的鸟儿飞来了,会有怎样的心情?望着一望无垠的绿海,又会怎样呢?……

(先想象,充分地说,然后把说的内容整理出来。通过想象,体会到种树人的幸福而充实在于做一件伟大的事,在做这件伟大事情的同时,他能得到大自然的回报,他与大自然的动植物交流感情,乐在其中。)

发挥想象,补充句子,用这样的教学形式来启发理解种树人是如何得到内心的幸福。

他看见自己种的种子发芽了,

他看见自己种下的树长高了,

他看到树林的鸟儿飞来了,

他望着一望无垠的绿海,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3,324评论 5 476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5,303评论 2 38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0,192评论 0 337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555评论 1 27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569评论 5 36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566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7,927评论 3 395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583评论 0 257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827评论 1 29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590评论 2 320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669评论 1 329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365评论 4 31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941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928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59评论 1 259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2,880评论 2 349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399评论 2 34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普罗旺斯的种树人与写书人 文 / 张迿 “抱歉让您失望了,埃尔泽·布菲耶是一位虚构的主人公。”——1957年,法国...
    大隐隐于室阅读 301评论 0 0
  • 看到过很多写父母亲的文章,但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那句话,女儿是父亲上辈子的情人,所以尽管我的父母都不善言表,但我相信...
    阿紫ahaha阅读 184评论 0 0
  • 学习时间 350分钟 学习内容 英语:225分钟语气词:三大类,间接命令,动词原形;过去假设,过去完成式;可能发生...
    努哈哈阅读 167评论 0 0
  • 立夏旬余接连晴, 天亮骑车清溪行。 荷叶挺拔层层绿, 荷花苞苞难以寻。 池塘一角现花林, 粉红雕琢水面停。 大娘锄...
    鹅公庄主阅读 154评论 2 12
  • 就在不久前我也制定了这个500字的计划 但是只执行了3天,又断片了。最近焦虑感比较强,总觉得没有太多的时间去学习,...
    淮水依依阅读 108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