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母亲节,早早为妈妈预备了礼物,还想买束鲜花送她,只因一早有事没忙过来,等到闲暇时也没有能买到的花店了。不过妈妈因为能我能记得给她过母亲节,并陪她吃顿晚餐也感到由衷地快乐。
言传永远不如身教,教育就是在不知不觉中潜移默化地浸润着孩子的心灵。儿子看到妈妈如此在意对姥姥的一片用心,他也在苦苦思考:我能为妈妈送什么礼物。以前每每遇到节日时总会问我,“妈妈我没有钱,买不了什么好的礼物”。
“你想送我什么啊?”
当他看到幼儿园老师带着金光闪闪的项链或者戒指时,就说“我想给你买个大大的钻戒”。
“哦,没关系,妈妈每天要做很多的家务,带着一个那么大的钻戒万一丢了多心疼啊,你的心意我领了,就当你已经送我了,我好开心,”么么哒。
等到再大一些,他的礼物会更实际些,有时是一幅画,有时是自己做的一张贺卡,有时是一个小手工,看到那幼稚又充满童心的作品,做妈妈的心里还是很欣慰的。
这一次他没有再询问我喜欢什么,而是直接对我说:“妈妈,你知道我最想送你什么礼物吗?”
“当然不知道啊”,我十分好奇小家伙能有什么礼物。
“我要把这个周末的作业认真地完成,作为今天最好的母亲节礼物送给你”。稚嫩的话语让我顿时眼角湿润,小小的年纪已经懂得感恩,估计每个做妈妈的女人都会觉得自己的付出没有白费。
经过一下午的埋头苦干,忍着肠胃的不适(可能是吃的过多,又晕车,上午吐了四次,又拉肚子),写完一项作业就稍微休息一会儿,然后又自觉地去写。终于写完了,他主动拿给我让我批改。口算30道题错了2个,听写40个词语错了2个,而且书写比平时整洁了不少。儿子看到自己没有全对,有些失望,而我及时地安慰他说:“宝贝,你已经很棒了,比以前进步了很多。看,做事认真一点,也没有那么难吧,花费同样的时间做作业,为什么不一次成功呢?写不好再返工,浪费了时间,也让自己很难过,还耽误了玩的时间。”
“嗯,妈妈,以后我一定都这样认真写作业。”
今天的教育算是完美收场。在孩子的学习上,经常感到很无力。他为什么这么粗心,连基本的加减法都做错?他为什么这么不用心,刚刚讲解了还是又错。讲大道理他听不懂,说重了他就哭,说轻了全当耳旁风。身处苦逼的教育体制下,不为难自己哪有机会上好学校?哪个父母不心疼孩子,相比长大后面临的生存压力,更希望他从小不要输在起跑线上,紧跟大部队,不求最好,但求生存。
可是今天的这一课感觉十分轻松,效果也事半功倍。学习总归要由被动转为自发性的主动,他才会想办法改变自己的缺点,稍加引导,就会更加优秀。越骂越傻,越打越逆反。长久以来的家教看来有些误入歧途了,如果大人都控制不好自己的功利心,控制不好自己的情绪,又怎能给孩子营造一个舒适、温馨的环境?
母亲节那天看到冯唐的公众号,“感谢母亲不管之恩”。作为现代文坛几个真正有才华的作家中,我尤其喜欢他的文字。加上牛掰的求学、工作经历,这个清华协和医学院走出的才子,以他犀利、幽默、遒劲的男性色彩,征服了不少70后的心。能有今天的成就与自由畅快的人生,居然感谢他的母亲疏于管教,对于同样是男孩子的母亲,让我不得不反思。教育,究竟如何拿捏分寸,既让他幼小的心灵获得自由地生长,又能被庸俗的世界所温暖接纳?
作为普普通通的母亲,在孩子呱呱坠地的那一刻感到无比的自豪。孩子第一次咿呀学话,第一次迈开双腿,摇摇摆摆的跌入你怀里,第一次自己吃东西,第一次……无数的第一次让你感到做母亲的快乐,可是等到上了学,跟别的孩子比较时,突然如梦初醒,那份对孩子的自豪感也戛然而止。他怎么才考了80分,别的孩子都能考100呢;他怎么五音不全,人家的孩子琴棋书画样样拿得出手;老师怎么不喜欢他,喜欢谁谁谁……
时至今日依然摆脱不了这份焦虑,究其原因,一是自己的方法不得当,二是自己内心不够强大,受不了别的家长的有色眼光,还有就是每个孩子的个体差异。
小区有个开书画院的妈妈,他的儿子自主招生去了本地最好的初中,没有意外的话也会直升重点的高中,除此以外,孩子弹一手好钢琴,吉他,还特别开朗有礼貌。说起自己的无助时,她说:“不能训斥孩子,哪怕他书写再乱,你就给他拿点水果或者端杯水,夸他今天写的真不错,比昨天好多了。一点点鼓励,他会越来越好。男孩子和女孩不同,他们更贪玩,更粗心,不用太严苛,也不要要求一定考100分得第一名,保持班里前十名左右就行。基础打好,重在平时的积累。”
经历了这几件事,顿时茅塞顿开。教育孩子的路上,最先受到教育的应该是家长。妈妈是世间最需要专业化的职业,而我们大多数的父母都是无证上岗,还自以为是。看看每个杰出的人背后,都有一个开明、睿智、不同寻常的母亲,做母亲的不需要伟大,但一定要有强大的内心,为孩子撑起一片自由的天空。孩子的心智能自由发展,通过发掘各自的潜能,成为一个独立的人,独特的人,实现自我价值的人。
孩子的温暖、自觉、主动、感恩,是我这个母亲节收到的最好的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