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
阅人无数不如贵人相助,
贵人相助不如名师指路,
名师指路不如自己去悟。
大部分人应该都看过这句话,但未必明白。在我们读书的阶段,我们只知道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但是对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理解的也不够深刻,因为没有历经世事,即便有经历,有些人为人行事也会陷于书本内容,而不敢相信自己的真实感受。
不敢根据自己的感受去验证书中内容的对错,反而依据书中的内容来反观自己的感受是否正确。书中的内容只是前人的感受和经验,而我们却画地为牢,把自己局限其中。
最接近明师的时候
这应该是我们的读书阶段,无论是小学、初中、高中或者大学,主要是在我们接受他人教育的这个阶段,别人在教书时的教书态度和方式方法,我们很容易都可以感受得到,即便当时还不太明了,但是毕业之后,反观读书的阶段,哪个老师教得好,哪个老师教的不够好,清清楚楚明明了了。
在接受教育的这段时间,我们在学校会发现一些教学非常好的老师,但是这样的好老师并不多,虽然这样的老师非常懂得教育的方式方法,但是更离不开背后强大的推力。无论是小学升初中,初中升高中,或者是高中升大学,但凡多一个人数,相对应的老师就会多一份奖金。正是这份奖金推动了老师把教学品质做得更好。
毕业之后
大部分时间,我们毕业了之后,老师不会再跟我们联系了,我们也很少主动跟老师联系,一方面因为我们不在跟着老师学习了,另一方面,对于老师来讲,我们身上也没有什么利用的价值了,无法再让我们入学一次拿一次奖金。
研究生并非如此
本科生在读书的时候,可能会与老师联系的多一点,但是与老师联系最多的,可能应该是研究生。我们在新闻上不乏听说,有很多研究生跟着导师做研究,有很多类似免费为导师打工,有很多导师自己开的有公司,然后让研究生到公司里面去免费做事情。之所以导师与研究生联系的比较多,是因为导师可以从中得到免费的劳动力,有很多研究生不堪压力,便会导致不可思议的后果。
以物易物
最早人们的交易方式就是以物易物,你拿你有的东西跟人家换你没有的东西,这便是资源交换。而有很多不喑世事的学生认为,只要自己学习好,就可以得到老师的青睐,便可以得到最好的指导,那是因为你学习好他可以拿到奖金,待到你毕业之后,你学习再好,别人也不再联系你。因为没有其他的价值交换,联系就没有了意义。
所以我们所看到的结果就是,学习并不一定能够决定一切,以为仅仅学习好就可以改变命运,那是你过高估计了学习这一作用。而更多时候需要得到名师的指导,那是需要交学费的,就比如你目前所见到的各种培训班,从小学教育到职业教育。
帮你是在帮自己
如果没有推己及人的能力,我们永远无法理解别人行事的动机。如果你想有所成就,那别人未尝不想。比如你想得到名师的指点然后干一番伟业,其实名师也想通过指导你干一番伟业,方式不同,目的却一样。如何证明你有一番伟业呢,最简单的方式就是你要拥有巨大的资源。
得到了名师的指导,你可能成就一番伟业。可是如果你不给老师回馈的话,老师成就一番伟业的梦想便破灭了。所以其实你想得到的指导,也是一种资源交换。只不过老师是放长线钓大鱼,不急于一时的回馈。
所以如果你没有回馈之心,也就是感恩的心,或者说你没有潜质成就一番伟业,那么都很难得到名师的指导,贵人的相助。
为什么马云会得到软银公司孙正义的帮助?为什么皇四子胤禛会得到邬思道的帮助?为什么张良会得到黄石公的帮助?
综上
儒者限于所闻,总以为无私和无偿的帮助才是正义的,然而有私和有偿的帮助才是符合人性的。
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
所以,下次希望得到贵人相助,名师指导的时候,首先想一想自己有什么可以回报的。只有进行同等的交换,你才能够有更大的概率得到你想要的帮助。否则你所想象的一切都是空中楼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