耗时六七天,两本厚厚的《约翰·克里斯朵夫》终于看完。看完全书,并没有像别的书看完后脑子里形成一股很清晰通透的观感,心里并没有松一口气的感觉,反而是弥漫着一股朦胧、胶着、混沌的气息,难以形容。
就如译者傅雷先生所说的,“这不止是一部小说”,而是一股巨流,一条奔流不息的江河。本书共分十卷,可以归纳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卷一到卷四的黎明、清晨、少年、反抗,主要记录了成长期的克里斯朵夫,身处混沌、蒙昧、急欲成长解脱的时期,坦率直白,横冲直撞,最终在小城里树敌无数、得罪权贵,最终亡命他国。第二部分卷五到卷八的节场、安多纳德、户内、女朋友们,主要描述了克里斯朵夫在巴黎的生活与成长,这一部分铺陈了很多法国与德国两个民族的对比,克里斯朵夫面对缺乏生命力的巴黎音乐界、颓废的文坛和戏剧界,痛心疾首而秉力直击,像一把利剑直接剖开这个死气沉沉的腐化的氛围,只有挖掉腐肉,机体才能新生。在巴黎,他遇到了一个个对他的生命和音乐有重要意义的人,安多纳德、奥利维、葛拉齐亚……最终在某次运动的浪潮下又远走瑞士。第三部分是卷九燃烧的荆棘和卷十复旦,是克里斯朵夫旅程的终站。克里斯朵夫遭遇了生命的重大难关,终于穿过内心世界的疾风暴雨,抓住了黎明的曙光。
这是近两年读得较慢的一部书,速度快不起来,因为对各个国家的文化背景、历史背景不熟悉,对各个宗教不了解,对音乐知识知之甚少,小说篇幅比较长,人物较多,人名容易混乱……这些原因都导致我阅读起来比较费力。这也让我看到了自己知识储备量的不足,发现了今后要继续提升的方向。
刚开始读上册的时候,感觉克里斯朵夫就是个偏执的人,凡事太较真太容易激动。慢慢地,发现耿直率真的他竟有些可爱,他不虚伪。不敷衍,不流于世俗,他就是《皇帝的新衣》里那个唯一说真话的小孩子,始终保持“真”的人。越往后看,越有点代入角色了,觉得自己就是克里斯朵夫——始终坚持真实的想法,不肯屈就虚伪,不肯虚与委蛇,坚持说真话、做真事,坚持清明的世界——置身在虚伪浑浊中倍感痛苦!这就是我在混沌中迷茫的原因。
“真正的光明决不是永没有黑暗的时间,只是永不被黑暗所掩蔽罢了。真正的英雄决不是永远没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不被卑下的情操所屈服罢了。”我不想屈服,我期待光明,这要求我须得先征服自己,“你要战胜外来的敌人之前,先得战胜你内在的敌人……不断地自拔与更新。”是的,内观自己,确实容易被太多的外界浮华所干扰,而甚少及时检视自己,征服自己,提升自己。
“世界上真正悲哀的人是很少的。应征的人一大批,被选中的寥寥无几。”克里斯朵夫的故事已经告一段落,这部英雄的史诗歌咏了他在内心精神方面的历险,让我看到了绝望后的新生。这是一面清明的镜子,给了我一窥即醒的启示。那股无以名状的气息,混沌渐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