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小时候,我最怕妈妈发脾气。那时不像现在这般很清晰地能够做个分界线——这是她自己的情绪,与我无关……
那时的我,最容易把妈妈生气的原因扣在自己头上,“都是我的错”、“我太糟糕了”……没人懂得过来摸着孩子的头给她说:“宝贝,每个人都有情绪,有时控制不住发泄出来是很正常的。这个情绪是她自己的,与你无关。你妈妈不管什么时候都非常爱你……”
谁都不懂这个道理,连大人有时也会理直气壮地告诉我,她发脾气都是因为我做得不好导致她生气造成的。
那一刻害怕失去爱、觉得自己糟糕到极点的想法,让我内在的能量紧缩成一团,压的喘不过气来。
在成长阶段,我都会条件反射地把妈妈的情绪作为自己内在能量的调节器,她开心我放松,她发火我收紧。
以至于成年后,只要她一不高兴,我就很不开心,因为这感受就像紧箍咒一样紧紧把我套牢,搞得我自己也莫名其妙。
后来花了好长一段时间,才弄清楚是怎么一回事。
慢慢地,我从那个打小就在的阴影里走出来,看到更多的是妈妈的爱,还有她的无奈、压抑与委屈。原来,并不是我不够好,而是她内在一直有各种伤痛在提醒她自己的“不够好”。每当触及到,总会出现各种无名火。
她心里有一个渴望被爱、被呵护、被重视、被照顾的内在小孩,充满了在幼年时期遭受的各种伤痛。
她已经尽力让自己保持一个良好状态了,做到一个她自己认为、别人也夸赞的好母亲、好太太的样子。
但心里的创伤太多了,也有很多不曾觉察的限制性念头,经常会被他人戳到自己不愿被触及的“伤痛按钮”,难免偶尔会大爆发一下。
能引起我们各种情绪的,其实真的不是因为外界的人事物,而是我们看待人事物的观点、感受。
当不能很清晰地把客观的人事物与主观的判断、观点、期待、感受做一个区分的话,我们很容易会认为都是这些人事物的错,他们才是罪魁祸首。
当然,如果不能清晰地分界、回到自己的中心点去看自己的话,发泄无疑是最好的方式,这样才不会难受到内伤。因为情绪也是能量,需要找到一个出口释放。假若不去释放,这股能量就会积压在自己身体中四处攻击自己的身体。
说来说去,发脾气其实是一个很个人的事情,表面看起来是跟另一个人事物有关,其实全都是独角戏。
假如我们能看见这个事实,看到这个行为背后真正的部分,你会看到那份爱一直都在。
发脾气的人儿就像一个受伤的小野兽,期待着你去关注、呵护、接纳TA,最好抱抱、哄哄TA,那里一直有个大家都不曾仔细听到的弱小声音:我爱你,我也想你好好、耐心地来爱我……这个声音小到连当事人都没注意到。
我们对自己越重视的人儿,越容易随意发脾气,就是因为我们太期待对方无条件的关注和爱了。
当你亲近的人儿发脾气时,静下心来,好好听听话语背后的声音,在冷冰冰的声音下面,还藏着一颗滚烫的心儿,虽然上面布满创伤,但依旧在小声地表达:我爱你……我也渴望你爱我……
耐心地拥抱那个正在发脾气的人儿吧,TA自己都搞不清楚自己为什么有那么大的火气、更不清楚这背后藏着深深的爱。
假若你呵护到一定程度,你也会慢慢发现,那个发脾气的人儿开始变得越来越平和,这就是爱的疗愈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