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理清楚了,「符号和意义结构」与品牌之间的关系。「品牌」的背后是一套『符号系统』,「品牌」是这套『符号系统』所承载的意义的责任人,如果符号所承载的承诺(意义)没有兑现,(一般情况是通过产品兑现),则「品牌」就会受到消费者的惩罚,抛弃品牌,再也不来了。如果符号所承载的意义能够稳定地兑现,则「品牌」就会收到消费者的持续奖励,每次买、重复买、出什么买什么、推荐别人一起买……
华楠老师在第6节中讲道:“购买理由的四大秘籍:①产品就是购买理由;②包装就是放大购买理由;③文案就是证明购买理由;④营销就是传播购买理由。”
从企业内部来看,要卖产品首先要研发产品,研发产品需要回到「母体」场景中找出「产品」
可以寄生的「母体行为」,成为「购买体验执行人」即消费者执行「母体行为」的道具,这个过程实现了产品在母体场景中的寄生。但是,要把产品卖出去就需要跟消费者产生链接,也就是要被这个母体场景中的「购买执行人」看见,跟他说话吸引他的注意力,“喂,我就是你要找的那个东西!”这个过程也就是「对暗号」的过程。
(我突然想到,这两天经历了两个场景都是「生产营销执行人」在替「产品」发声。第一个是我路过一个路边摊,阿姨冲着我说:来看看;第二个是文创店里,我刚走到画册前,有翻阅的行动意向,旁边的销售人员就开始口播销售话术,语速很快,很紧促,这个瞬间激发了我很不好的感受,然后我跟她示意安静一下。这个过程让我体会到,她非但没有唤醒我,反而让我竖起了心理防线。在那个场景中以这样的方式进行销售,我在想什么样的人才会买,大概只会有两类,第一类是真的对画册感兴趣,是产品自己把自己卖出去;第二类是,类似奢侈品柜台(一本画册3000),当销售人员传递出不屑和看不起时,会有向他们证明自己的情绪,这个时候也容易买单。)
销售产品时需要借助「购买理由」与消费者「对暗号」。这句『购买理由』“一定是基于母体与母体执行人进行沟通,它的前半句是唤醒母体,后半句是给出品种价值”。
这句「购买理由」即是「产品研发」的方向,也是「营销」时打动消费者购买的理由,同时也是企业对消费者的『承诺』,也就是通过「产品」这个物理性载体,向消费者承诺,这个产品能够为你提供很好的消费体验,能够满足你的需要。
当产品研发出来出厂的时候,需要套上包装“便于储存运输”,这是过去包装的功能。现在,包装的功能在此基础上升级了,包装最重要的意义是:放大产品的购买理由,因为只有「购买理由」被放大,才更容易被消费者看到、拿起、购买体验。这个的视角是服务于“品牌的最终目的:销售”而被提出的。
文案是在消费者看到、拿起产品的时候,迅速罗列证据,不断地给消费者传递:我就是你要找到的那个东西!并且引导他尝试购买。
华楠老师在上一节讲道:“符号是母体的所有呈现形式,其中,词语和仪式是最主要的形式。”
对于产品而言,产品的名字和购买理由属于『词语』符号形式,产品的包装是产品最主要的符号,因为包装上需要涵盖产品的名字、购买理由、其他能够促进销售的符号等等。
华楠老师在本节课中讲道:“不管你懂不懂超级符号,你都在运用这套方法,因为这是人类的本能。只要人还是人,他的本质就不会改变,听从符号的指令,获取符号所传达的意义。”
这里让我明白,通过「符号」放大购买理由的原因,因为人受符号与意义结构的影响,会按照符号的指令行动。所以借助「传统符号」卖产品能够提高销售的效率,因为,对于大众而言,「产品」是新东西,但「符号」是熟悉的,通过迁移脑海中对熟悉「符号」意义的理解和认识能够快速建立起对「新产品」的认识,快速获得产品存在的意义,也就是产品的「购买理由」。这个过程类似交朋友,虽然第一次见面但是有说不出的熟悉感,一见如故。这就省去了需要大量通过了解建立起对一个陌生人/产品的认识,而且熟悉是信任感的来源,因此也才能够提高产品的销售效率。
符号具有这样的功能,那么对于企业而言,如何改造符号,占有符号所携带的意义,使其私有化能够为商业所用。
华楠老师讲道:“如何改造超级符号?①寻找,在母体当中寻找传统符号,通过寻找传统符号来守旧,我们要传达的意义别人早就说过了,我们找出一个视觉冲击力最强的、感染力最强的,最能够体现我们的产品价值的、最能够改造的,最适合我们的符号。②改造,一句购买理由改造传统符号;③设计,视觉冲击力强且有自明性。什么叫自明性?符号传达出的价值和意义是否明确清晰。自然符号都是有自明性的,文化符号是有文化隔阂的,而所有的文化符号都需要语境,语境越强,自明性越强。在选择符号的时候,要对符号的自明性非常警惕。”
这里让我学到,把一个传统符号改造成为企业所用能够私有化的「超级符号」分为三个步骤,而在这三个步骤中,最重要的是要保持符号的「自明性」,也就是「符号」传达出的价值和意义明确清晰,明确指的是符号传递出的是集体共识中的价值和意义,清晰指的是在识别的时候,能够一眼看出符号在传达什么,所以「符号」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抽象的符号会出现分歧、偏差和歧义,这样就会减损符号在传播过程中的损耗,也就是理解偏差,以为不是自己需要的东西,从而对销售效率产生影响。
华楠老师讲道:“超级符号可以是任何任何一种人类的表达沟通形式,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我们用的最多的是视觉的,因为媒介主要以视觉的形式存在。当然你可以把它们全部混合运用。超级符号是起点也是终点,因为超级符号作为品牌最重要的资产,一切都是为它服务。最终一个强大的品牌就是一个强大的符号系统,这个符号系统提供稳定的产品价值承诺。符号包上什么,什么就具备承诺,消费者就会认为被包的东西有承诺。品牌是什么?就是提供稳定价值的符号系统,超级符号代表一定会被满足的简单清晰的超级承诺。如果你的产品不能满足符号的承诺,这个符号的承诺就会被击破,消费者就会抛弃你。”
这里让我看到「超级符号」「品牌」和「意义」之间的关系。
其实,符号是品牌对消费者承诺的载体,承诺也就是符号所携带的意义。消费者看到『符号』时,看到的不是「符号」,而是认可『符号』背后的意义。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时,购买的不是『品牌』,而是「品牌」背后蕴含的『意义』。比如,在用京东购物的时候,选择京东的原因是:快。这是京东这个品牌所蕴含的意义和承诺。
这个「意义」和「承认」是在一次又一次的购买中体验到了并反复验证,从而建立起对「品牌符号」的认知,这些认知在体验中不断地被积累和强化,储存在品牌『符号』里。这些储存在消费者记忆中的「认知」也就是品牌最重要的资产,因为这些认知能为企业带来效益。
华杉老师讲道:“「品牌资产」指能够企业带来效益的消费者品牌认知,有两个效益,买我产品,传我美名。”
「品牌」的背后是一套『符号系统』,「品牌」是这套『符号系统』所承载的意义和承诺的责任人,如果符号所承载的承诺(意义)没有兑现,(一般情况是通过产品体验兑现),则「品牌」就会受到消费者的惩罚,抛弃品牌,再也不来了。如果符号所承载的意义能够稳定地兑现,则「品牌」就会收到消费者的持续奖励,即:每次买、重复买、出什么买什么、推荐别人一起买……
这个机制,也就是「品牌」建立起了和消费者的持续博弈。
这里让我深切地理解,华杉老师在《华与华方法》中讲道的:“品牌第一原理:社会监督原理。品牌的本质是社会监督企业、保护消费者的一种风险机制。这个原理是从管理经济学的角度来对品牌做的解释。经济学理论讲,品牌是企业为了给顾客惩罚自己的机会,而创造的一种重复博弈机制。什么意思呢?比如我们到景区吃饭,总是被骗、被宰,因为那是一次博弈,赚一把以后,他不指望你再来。一次能在你身上获得多大的利益,它就获得多大的利益。至于给你带来什么伤害,他无所谓。但是,我们在社区超市购物,你就能得到价格公道和质量保障的服务,因为他需要街坊们反复来。品牌就是这样的一种重复博弈机制,一旦建立了品牌,你就要接受社会的监督。一旦你出错了,社会、消费者就可以惩罚你。”
这也让我深刻理解了华杉老师讲道的:“品牌就是为出事而生的,如果都不出事了,就不需要品牌了。假如什么事都不出,买谁的都没问题,那还要品牌干什么?这样消费者的选择成本为零了。正是因为会出事,所以才需要品牌。品牌会不会出事呢?品牌当然会出事。品牌出事和那些没有品牌的企业出事有什么区别呢?没有品牌的企业出事没人负责,没人赔;有品牌的企业出事有人负责,有人赔。所以,就引出了品牌失灵论:当品牌出事的时候,主动承认错误,买单,则品牌有效。”
这也让我理解了华杉老师在《华与华品牌五年计划》第16页写道:“做品牌,并不是一个品牌问题,而是一个经营问题,是一个做人做事的哲学问题。华与华方法说如何打造品牌,关键在7条:始终保持出品质量稳定。”
这里的“始终保持出品质量稳定”,讲的其实就是「产品质量」,品牌通过「产品」兑现跟满足『符号』对消费者宣传时传播出去的「购买理由」,也就是意义和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