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许多途径可以锻炼产品工作的逻辑能力,比如:拆解or分析已经成型的产品。
当然选择好目标很关键,建议选择工具属性较强的产品或功能,工具类产品涉及的逻辑性更强,锻炼起来也更有意思。当然,也不建议一下子就想把「Excel」或者「微信」分析明白,这样的庞然大物,即使你天天用,想了解全貌也是闹着玩。
我习惯以小见大,如果是面试小朋友,那让他聊聊「闹钟」就能对他的逻辑以及思考问题的全面性有一个很好的了解(仅考察逻辑能力)。如果闹钟产品只有一个,那几乎会是活跃用户、留存率最高的产品了。谁都用得着的工具,也更有分析的价值,适用的普遍性也更广。
那就来聊聊,一个闹钟究竟能有多大名堂。假如世界上还从来没有一款叫「闹钟」的手机软件,而你又发现了这么一个痛点,你会如何设计它。如果真是这样,我一定花一天时间先完成一个最简单的版本提交上线抢占市场。但现在没有这个机会,没有机会也好,我们可以仔细想想,用所谓的「产品思维」想想。
设计产品阶段一定要「从头到尾」,最好把需要解决/思考的问题列举出来,并在回答/调研问题的过程中继续细化问题
为什么需要「闹钟」这个工具(本质上讲所有的app都是工具)?有没有什么深层的原因?
需要「闹钟」的什么样的一群人?他们都会在什么时候使用?
他们需要「闹钟」这种工具有多迫切?
他们在使用「闹钟」时会有哪些进阶需求?
虽然「闹钟」的复杂程度远不如一款社交软件或是视频软件,但设计功能点的思路都是一致的。上边的问题其实就是在:明确需求本质、了解用户群和用户心理、以及思考表面需求背后的可能性。正常的设计流程这时一定需要做竞品调研、市场调研、用户调研了,但我们的「闹钟」比较简单,可以尝试直接回答。
1.没办法准时起床,老妈不在身边也没有女朋友叫醒自己的用户,需要一个自动化的工具,准时叫醒自己(用户群分析,没办法就这么简单)
2.「闹钟」使用的迫切程度超高,因为就算生活再规律的人,也很少有能做到每天早上7点准时睁眼的(但千万别陷入闹钟就仅仅完成早上叫你起床这一件事)
3.使用闹钟是为了在需要的时候,有一个自动化的提醒服务。所以这个「提醒」就一定需要考虑几个问题:提醒强度、提醒频率、提醒周期(灵活度)、提醒类型
上述第三点就是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引出了新的问题。其实最好使用思维导图来帮助自己整理思路。
理清问题就可以进一步思考功能点了(支持的场景),这时候可以根据需求任意罗列,之后再进行n轮筛选
1.可以设置时间,并在到时时,播放声音/震动等(基础功能)
2.设置时间:年/月/日 时/分/秒(基础功能)
3.支持关机闹钟(进阶功能)
4.支持选择时区,并在联网状态下自动对时(进阶功能)
5.设置闹钟可以自选播放音乐,播放音量(提醒强度)
6.支持设置多个闹钟(基础功能)
7.支持选择周期,每天/每周哪几天/每月哪几天/ 每年哪几天(提醒周期)
8.支持国家法定节假日自动不提醒的功能(进阶功能)
9.支持播放闹钟后,选择5分钟/10分钟后再响(提醒频率)
10.可以对设置的闹钟做标注(进阶功能)
上面是根据我们罗列的问题,初步分析出的功能点,这些功能点中有些是必须做的,有些是可以不做的,有些是需要变着法子做的,有兴趣的同学不妨对上面的功能点做些优化筛选。
除了我们聊到的功能点,其他也可以多思考,比如闹钟后边是否存在着其他的可能性(社交?),即使否定也可以思考后给出理由,也是很有意义的学习过程。
另外,想说一句,锤子原生的闹钟应用有一个功能特别贴心:在关闭周期性闹钟时,会有一个选项,让你选择是“永久关闭”还是“仅在最近一次关闭”。实际体验过程中就会感觉到好处,尤其是对经常“叫醒闹钟”的人来说,泪奔。。。所以说,体验型的产品一定要多去使用,多去感受,才能做出优秀的用户体验呀。
闹钟是个很基础的功能,但很容易以小见大,能熟练做好小功能,才能锻炼出把握全局的能力。下一期我们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