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是持续进步的一个主要方式,其他的方式应该是思考和实践。如何阅读更加有效呢?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这里说说阅读方法论。
1
2013年时,读过一本颇有名的书How to read a book,豆瓣评分8.8,当时还做了颇为详细的笔记。总的来说,书中介绍的方法是一种教科书式的方法,颇为系统和广博。把阅读分为四种:
- Elementary Reading(基础阅读):总要认字能看懂吧。
- Inspectional Reading(检视阅读):通过读序言/目录/介绍/重要段落等,来判断该书的价值。如果遇到无价值的书就可以到此为止了。
- Analytical Reading(分析阅读):我们常说的精读,书中列举了多条法则。几年下来我读了不少书,却发现自己很难按照这样复杂的法则去精读,光是把这些法则一一记下来也没有兴趣。
- Syntopical Reading(主题阅读):同一个主题多本图书,齐头并进的阅读,是系统学习一个领域知识的好方法。其实,细想之前我们上学的时候,准备重要考试,比如中考,考研之类,都是自然而然的采用主题阅读的方法,多本参考书一起看,互相印证,更容易融汇贯通。
这四种阅读方法,1/2/4都比较容易理解和接受。真正落实到固定一本书的精读(Analytical Reading),书中介绍的方式,我还是觉得难以实践和应用。
2
读本书真的要那么费劲么?直到2015年,我读了拆书帮的作品《这样读书就够了》(这个书名起的好土,应该直接改名叫拆书帮才好)才豁然开朗。拆书帮先讲读书的目的:
学习者把图书的知识转化成了自己的能力。
进而:
阅读本身也不能创造价值,理解和记忆知识都不能创造价值。改变行为才有可能创造价值。改变行为只发生在把读来或者听来的知识结合自身经验进行反思之后。
说白了,就是李笑来老师讲的,一定要用起来,这在他的一篇文章如何真正消化一本书里有详细描述。
拆书帮具体到执行方法,可以简单归结到三个字母:RIA
- R:Reading,阅读书籍片段。
- I:Interpretation,用自己的话把书中的意思描述出来。
- A:Appropriation,结合自己的已有知识或经验来应用和实践。
按照这种思路,读书就不会成为一个负担,因为:
看不懂的地方跳过也无妨——关键的问题永远是我怎样能把看懂的知识用上。
3
有些书上的知识,可能没那么容易应用,比如最近读了《人类简史》,大赞。但想想貌似自己的生活中也没有可以应用的地方。这个时候,教是最好的学习方法。就像上学的时候,给别的小朋友讲解习题解法实际上是一个双赢的机会,只不过当时不知道,自然而然做到了而已。
写出来分享是教的一种形式,而且远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因为写的时候,会发现之前很多没有搞清楚的地方,由于要写出来,从而有了弄清楚的动力。从此,这段知识有了更好的扎根在自己知识库中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