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来真是讽刺:
我的上一篇文章刚刚写道:“违背了自己定下的原则,哪怕只有一次,以后就将违背更多的原则”,然后紧接着,我便违背了自己立下的每周更新一篇文章的原则(这里称为计划更合适)。
打脸来得太快,就像龙卷风。
不过正因如此,也恰好充分印证了这句话的正确性。当第一周的周末,因为加班而打破计划时,我告诉自己不能这样,但第二周再打破时,我说反正第一周也这样,到了第三周,我又说反正前两周也这样……
那么从4月5日到4月28日,在放弃坚持的二十多天里,我在生理和心理上产生了哪些神奇感受呢?
1、一直以来,我都在轻松地焦虑着
就像有句话是这么说的:“努力不一定会成功,但不努力真的很轻松”,惰性使然,我很多时候都恨不得一动不动,但这种身体上的轻松真的可以号召心态与之达成统一吗?并不能。
因为人除了惰性之外,还有一种叫“矛盾”的东西,比如我,当我太懒的时候,我其实没有办法心安理得,因为我清楚有人不懒,我的“一动不动”实则为“不进则退”,因此,我会不由地陷入一种焦虑。
是否要重新开始,其实取决于轻松和焦虑的占比,如果你觉得轻松大于焦虑,那就懒着吧,别人管不着,你也不必和别人比,反之,就行动起来,身体累一点,但是焦虑也能得到一定缓解。
2、感觉这段时间过得前所未有的快
如果按照计划行事,我应该已经又写了三篇文章了,根据以往的心理感知,写完三篇文章就会感觉过去了很久,但自从放弃之后,竟然不知不觉就把这些日子给过完了。
那么从这一点看来,同样的时间内,有事做其实会比没事做更能感知到时间的存在,一个计划满满的人,会感觉一天很充实,而一个碌碌无为的人,却会觉得日子转瞬即逝。
究其原因,我大胆猜测或许是因为事情可以作为时间的锚点,有效标记时间以便更好地存储于记忆,所以如果想让时间变慢,不妨试着多做一些事,让更多时间形成记忆,“实度”光阴。
3、条件缺一不可?那极有可能“胎死腹中”!
刚也提到了,第一周放弃时,是因为加班,最近由于接手新客户,工作量确实增加了,但即便如此,也并非毫无时间,如果写一篇文章平均用时3小时,那么一周我大概有5倍这样的时间。
但除了随笔之外,其余文集的文章一般需要先看书、找资料,或者恰好遇到想写的热点,并且我之前给自己规定是每周日写,还要不同文集按顺序写,这样一来,哪怕有一个条件未达到,我的新文章就“生”不出来。
后来一想,何必非得卡得那么死呢?如果周二有时间,那么也可以动动笔,如果周五看到了非常棒的热点,那么也可以赶快记录下来,一周不止周日可以,随时都可以。强迫症不好,灵活有必要。
这篇文章的产出,正是来自于我对上述感受的思考,首先,我想要缓解焦虑,其次,我马上27了,想让日子过得充实一点,最后,我告诉自己想动笔就动笔,哪怕今天是周二。
好吧,其实重新开始也不是那么难,既然加入了简书,也曾经确切地想要坚持过,那就别再轻易放弃了,愿一次次写作都能成为时间的锚点,让我觉得:哦,还是做了些有意义的事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