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知乎、简书以及各种私人公众号里,总有一群人吹捧『快速阅读』,动辄一年读一百本书。和很多无知少年一样,我大一时也曾被这种毒鸡汤洗脑过,但之后我慢慢懂得,阅读最重要的,不是数量。
阅读最珍贵的部分,是走神。
前几天,整理了一下kindle的收藏夹,几番斟酌,把近期不会看的书都删除,只保留那些我真正感兴趣的或实用或动人的作品。这些作品有一个共同点:我在阅读这些作品时,都曾频繁地走神。
走神不是被动地被分散注意力,而是抓住阅读过程中诱你深思的『点』,放任自己去浮想联翩。
阅读的目的,不是记忆。如果你要应付考试,那么可能需要对教科书进行死记硬背。但在其他情况下,记忆绝非阅读的首要功能。我非常喜欢郝景芳的『生于一九八四』,翻来覆去看了好几遍,但即便这样,我依然记不住书中的大部分内容。我相信也没人能记住。
我已经忘记书里的大部分内容,但我却能说出『生于一九八四』中许多打动我的『点』。它们曾触发我的想象力与记忆,让我在几十秒内神游虚空,在脑海中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这是难得的体验,是阅读最大的馈赠。
以书中一个感悟『点』为例:『人总会走上一条自我意志推动的路』
这首先让我想到Deci和Ryan提出的自我决定论。『自主』是每个人的基本需求之一,『自主』被满足,每个人就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独特的『自由』。
我紧接着又开始逆向思考,如果『自主』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呢?一个很恰当的例子是,做自己不喜欢的工作。因为不喜欢,上班就是被逼无奈,无奈催生出疲倦,疲倦衍生出叛逆。所以他们可能会在背后骂老板,迟到早退,上班走神。
把这个理论套在我自己身上,也同样适用。我大一时对心理学很着迷,于是读了不少相关的书,大二终于成功转专业到应用心理学,能够在大学期间学习喜爱的学科是一件非常幸运的事。当然,如果我转专业失败,我相信我考研时也一定会继续走这条路。
结束联想,回头看书,对这句话的感悟又深了一层:
人总会走上一条自我意志推动的路
看,这就是一个『点』带给我的联想。这些推理是我的思考,我心满意足。
所以为什么我不喜欢『快速阅读』?因为阅读过程中的走神和联想,几乎不可能在『快速阅读』中实现。
盲目提高阅读速度,只会让自己沦为文字扫描仪。『快速阅读』把你的大脑变成一根水管,信息洪流从中穿梭,而你一无所获。
你看了很多书,可你的思考很少。只追求阅读数量,是肤浅而无用的。
人们为什么那么在意阅读数量?因为不满。不满,就会贪婪。我大一时曾疯狂刷书,上课、晚自习、周末,都在看kindle或纸书。我记录阅读数量,可后来发现自己连书名都快记不全了,这非常讽刺。
一本好书,总会有那么一些『点』,会让你停止翻页,偏着头,皱眉思索。那些引你暂停阅读的『点』,可能使你恍然大悟,找到一个问题的答案;也可能让你想到一个新问题,百思不得其解。
没关系,这些问题和答案都属于你了,因为你思考过。
很多年以后,你可能会再想起这些『点』,在大街上又停下来,偏着头,皱眉思索,忽有所悟。这就是阅读最珍贵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