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个月身边跑来咨询的朋友越来越多,让我吃惊的是,话题竟忽统一。
瞅瞅身边一抓一大把的94、95后,个个似乎都被丧文化感染,成为或轻或重型宅丧病患者。
大小节假日不想出门,周末不想出门,下完课回家不想出门,简而言之,只要进了家门,就别想再把他们拖离那方才两米高的宿舍大宅门。
床更是把引力法则运用得炉火纯青,一句话都不用说,甚至一个表情都可以没有,宅丧病患者就会自动贴近,各种粘腻,拒绝一切床壁分离干涉行为。
小轩窗,正梳妆?你可能想多了,推门而入你看到的很可能是一地的外卖盒,大大小小重叠堆在脚边、手边、面前、身后,一切目之所及的地方。嗯,就近原则的理论运用得恰到好处。
好半天你会进入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怪圈里,明明听到键盘啪哒啪嗒得响个不停,探头探脑找一圈却怎么也找不到那人儿,跟着声源,好半天功夫你才认出来面前五米处,顶个泡面头的那人不是假发模特呢。
终于把对方拖离了泡剧打怪的繁忙战场,你看到一双顿时没了厮杀敌人或者陶醉剧情的无神大眼睛,不,垂塌的眼角下今日份的眼睛小了一半。
你开始期待出门,嘴里叨叨着接下来要去逛街的场所,你说有家日料店一定要去尝尝,哦哦哦,还有一场最近上映的电影据说网评超好不看会后悔,还有啥呢,嗯,想想想想再想想,对啦,书都看完了,电影完了想一起逛个书店采采货...
对方缓慢挪动着身体,目光扫了一眼屋子,随手在椅子沙发床角散落的衣服里抓起一件,套上,冲你点个头,好,等下去。
走到门口,弯腰找鞋,好不容易等来的出发让你感动不已,你看着慢条斯理系完一只鞋带的手停了下来,两秒后,你一个声音响起:嗯,突然又不想去了,还是家里呆着吧...
宅丧病肆虐来袭,患者众多,传染率极高,疫情还在持续蔓延中。
朋友总说羡慕我天天精力满满,每天忙个不停。好像永远不知道累,什么时候都找得到事情做。
反看宅丧病患者的日常,我不禁开始思考此病的病理原因,尝试破解这一重大医学难题。
01
临床现象:不知道自己想要做什么
病因分析:鉴于没有明确的人生规划,患者往往对自我定位不清晰,生活杂乱无章,万事皆没有方向感。
建议药物:职业规划导师系列辅导课一盒,辅之必要的学业诊断意见书,再加上同龄段故事分享交流会理疗。
预期效果:通过该系列治疗,患者往往可以对自我有更深刻的认识,消除思想上的迷茫感,行动上渐有方向。
02
临床现象:什么也不想干,做啥都没精神
病因分析:此现象极有可能是01临床现象所致的并发症,患者往往因不知该做什么而什么都不做。但也有可能存在即使目标明确,情绪依旧长期低迷的情况。后者则更多是动力缺失、期望设置不合理、情绪管理能力低下等原因综合所致。
建议药物:情绪调度及管理系列讲座一听(联系服用效果更佳),期望设置与管理实践培训一期,此外,还需要来自亲朋好友的爱心鼓励与赞扬,以便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预期效果:该疗程承接上个疗程,进一步从心理、生理两大层面解决问题,患者在此阶段会取得非常明显的治疗效果,但也有出现病情反复的可能。
03
临床现象:觉得自己什么都做不好
病因分析:此症状绝大程度上是上个阶段治疗不彻底的衍生产物,会在治疗过程中反复出现。
建议药物:自卑情绪认知及消除讲堂一罐,职业规划调整与心理辅导一堂,相关技能培训提升训练营,配合亲朋好友的积极情绪辅助。
预期效果:现实情况的复杂性及治疗实施过程中病患所处境遇,很多情况下影响着治疗效果。因高复发率及现实高困难系数,该阶段治疗往往是整个治疗过程的攻坚阶段,需要医师合理设置方案,灵活使用治疗手段,与此同时,患者亲属与友人应积极配合一切以患者为主的治疗行为,方能取得良好治疗效果。
04
临床现象:偶发性开启宅丧模式
病因分析:转入后期治疗阶段,患者的宅丧病得以有效控制,但社会高压、竞争激烈及成长慢速等综合原因,影响着病情治理的彻底性。在偶发性宅丧病患者中,部分为中重度宅丧病患者治疗后的现状,绝大部份则是未接受过专业治疗的轻度宅丧病患者(该人群数量庞大且不自知,对社会不构成威胁,却不容忽视)。
建议药物:优质交友圈门票一张,职业规划+心理辅导+情绪管理压缩片剂备用。
预期效果:偶发性宅丧模式的开启,不会对患者产生比较明显的影响,但长期来看,仍对患者的学业发展、职业走向及人际关系处理等产生负面影响。希望广大轻度患者抱有警觉并引起重视,适当情况寻求专业治疗。而中重度转轻度宅丧病患者,则应与医师保持有效联系,不定时反馈自身现状,以乐观积极的心态生活学习。
宅丧病,脑科、心理学、行为学新型研究话题,慢性病(极少数情况下因患者个体差异存在突发状况),传染率高,破坏性强,复发率中。
近来由于社会环境的复杂性,患病人数呈持续上升趋势,且患者年龄日趋少龄化。希望相关教育部门引起一定重视,也希望广大社会人士予以关注。此外,建议大家对照自查是否已感染此病情,在必要情况下请接受专业治疗以免耽误病情。
宅丧病肆虐来袭,你中招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