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听到《断舍离》是去年在杭州的一次供应链流程优化课上,老师提出了山下英子的这个断舍离的理念,当时觉得很新奇,就去买了这本书,关于山下英子在日常生活整理过程中,提出的这个概念,然后把家里的物品整理的特别精简,然后开始了开挂的人生,四处演讲指导出书等一系列的演绎生涯,被誉为日本杂物管理咨询师。
断=不买、不收取不需要的东西。
舍=处理掉堆放在家里没用的东西。
离=舍弃对物质的迷恋,让自己处于宽敞舒适,自由自在的空间。
其实山下英子的理念很棒,可以应用到很多领域,比如以下:
企业的管理,这个跟精益化生产其实也蛮符合的,就是砍掉不产生价值的动作或流程,从而提升流转效率。作为管理者,真正需要思考的,是如何将工作流程简易化、有效化,用最少的人力做快而有效的动作。不要用固有的僵化思维把自己陷在原设定的框架里面,完全没有效率的工作,还觉得这不是自己的问题。比如我们会经常犯愁,关于库存数据的不准确,设了很多出库入库的流程,每一道工序都办理入库手续,然后出库,移转下一道工序,然后再入库再出库再流转,如果一家公司有十个工序,那么就要损耗九次的出入库流转,且在每次出入库流转上都会发生物流的碰划伤。其实我们是不是没有找对方向,数据不准确难道全部是出入库没办理的问题吗?还是出入库太频繁人工出错率增长?亦或者因为流转太麻烦,员工不乐意这么做?个人认为,要思考流程,做最简易的,最少误差的,砍掉不带来价值的。
产品的设计开发,个人对研发其实没啥兴趣,觉得研发男都很闷,可是好的产品都是靠这些闷男们设计发明的,其实很多产品会因为设计者的个人爱好会增加出很多无意义的附件。说个简单的吧,就说产品的包装,设计师总是喜欢根据产品的大小和性能去设计他的包装,而不会过多考虑标准化、成本化、使用方便性等等,我个人的想法,一个公司的包装,需要尽量做成统一化,砍掉那些不增值的附加,越简单越好。
个人学习成长,在互联网的影响下,大量的信息让我们目不暇接,这让我想起一年前的自己,因为性格问题,我学的比较杂,每天有时间就去线上听课,有用的没用的,感兴趣的不感兴趣的,都去听一下,为了大量的填入式的信息。后来发现时间根本不够用,而且也学不到太多内容,主要学的东西太多,都无法深入的研究。断舍离其实告诉我们,从“我”的需求角度出发,找到真正适合自己,也是自己真正需求的知识,深入研究,扎根某一个领域,其他都只是附属品,不会给你带来有效价值的知识,都需要砍掉。
社交圈,我们需要慎重的选择社交圈子,带有目的的选择朋友,或许这会让人觉得很现实,但是我们的时间和精力真的有限,一个好的圈子是提升自己最快的一种方式,比自己能力强,专业度高的人多沟通交流,是快速成长的最佳途径。与每天快乐有正能量的人多交流,会让你豁然开朗,清晰自己的人生目标,对于没有实际意义的社交,需要断舍离,尤其是一些消极负面情绪的人。
生活购物,还记得每一次双11,或者商场打折,女人们总会买一堆觉得划算的东西,结果买来就丢在一边,没啥用;每次过季,整理家务的时候,因为觉得东西还很新,以后可能会用到,又舍不得丢弃;山下英子告诉我们,考虑物品是否应该被留下时,思考的主语是“我”,而不是物品。我曾经有个闺密,一个人买了一箱苹果,因为整箱的价格要便宜,结果还没等她吃到一半,后面半箱已经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