茱萸沜
王维
结实红且绿,复如花更开。山中傥留客,置此芙蓉杯。
沜同“畔”字,岸边。茱萸沜就是拥有大片大片茂盛的茱萸林的一处水岸。也许是欹湖边?水岸的风致如何,一取决于岸边的水态,一取决于岸边的植被。辋川的这处水岸遍生茱萸,风致如何呢?
念诗前,且先睹一眼茱萸吧。
知道“茱萸”,也是从王维这里,小学学他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知道了世界上有种植物叫茱萸,可以插戴在头上。小丫头的年纪,从园子里抽了韭菜苔,有时也去村边的野地,挑选一种一尺多高一茎笔直的野草,类似韭苔,把一根绿茎左一折右一折,还要小心翼翼地保持着表皮的粘连不断,折成一根垂着两根流苏的软乎乎的绿钗,费尽巴力地别进乱蓬草般的黄发里,连镜子也没有,心里美得不行。知道茱萸时,小小的心思里,馋得要死,固执地以为插上有香味的茱萸会非同寻常地漂亮。
稍大一点才想到还应该弄明白这个问题:为什么要九月九插茱萸呢?知道才证明喜欢啊!
后来在梁人吴均的《续齐谐记》里找到个故事,汝南桓景随费长房游学累年,长房谓曰:“九月九日,汝家中当有灾。宜急去,令家人各作绛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饮菊花酒,此祸可除。”景如言,齐家登山。夕还,见鸡犬牛羊一时暴死。长房闻之曰:“此可代也。”于是茱萸“辟邪”便流传下来。
《风土记》记载:“九月九日折茱萸以插头上,辟除恶气而御初寒。”《西京杂记》卷三也有类似的记录:“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令人长寿。”
原来插茱萸是为了驱邪防病求寿。而且,古人也不光是头插茱萸,还可以在臂上缠茱萸,身上挂茱萸,不管怎样,在重阳这一日,男女老少,都可以大大方方地让自己衣袂飘香、步步生香。南朝宋帝刘裕在重阳节宴请群僚,还把茱萸赏赐犒赏军队。唐代的山水诗人储光羲在《登戏马台作》里面特意提到了这件事:“天门神武树元勋,九日茱萸飨六军。”可见茱萸在古人心目中气质美好,招人喜欢。
茱萸的形象也好。小小的果实,圆长形状,一串串地挂在枝头,青碧如玉。秋天果熟,满树红艳欲滴。远远地看,绿叶摇红,可不就象花开么?
“结实红且绿,复如花更开”。熟透的了红果果,还没熟的绿果果,一串一串,一嘟噜一嘟噜挂在枝条上,鲜润明艳,繁盛无比,好比茱萸花又新开了一回。这样美丽的茱萸沜,哪里舍得离开呢!“山中傥留客,置此芙蓉杯”。“客”非别个,正是诗人自家,自家不甘心走,反说山中留客,把一段眷恋不舍藏在其中。恋恋不肯走,索兴取来精致的芙蓉杯,对着美景,畅快地痛饮吧!杯里还可以泡几粒新鲜的茱萸果,祛病延年呢。
盯着这一大片的茱萸林,在茱萸沜的这场闲走,走得王维心情舒畅,逸兴横飞。
裴迪也在茱萸沜闲走,他走在王维的旁边,但是他的目光只在岸边的茱萸林停顿了一小下,就被林畔的水泽深深吸引。“飘香乱椒桂,布叶间檀栾。云日虽回照,森沉犹自寒”(裴迪《茱萸沜》)。那一小下的停顿目光,与其说是为茱萸丛的外观而停,不如说是为茱萸奇异浓郁的香气所留。茱萸丛的香气如此浩荡浓烈,差不多与椒香桂香混同不辨了。因对这香气的寻找留意,诗人才仔细地打量了一回茱萸丛,茱萸不是水岸边唯一的植物,茱萸丛中还夹生了无数的青竹,竹枝纷披,茱萸蓊郁,水岸边葱茏深幽。诗人的目光很快掠过水岸,长久地投入水面上。天色向晚,落日透过云隙照下来,这一点点的亮光太过微弱,更显得本就阴沉沉的水面越发地森冷幽寒荒寂。
一样的风景,用不同的眼睛去看,风景便如此地大不相同。这里不是存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左右了存在吧?
这一天的王维,心情放松,完全是见山是山,见水是水,见林是林,它用愉快的情绪捕捉了一个刹那的美,并把它完完全全地描绘下来。
这一天的裴迪,心情是寂而静的,这让他眼中所见的风景,与他的心情仿佛,充满了寂和冷的趣味,这是修行人追求的趣味——禅的趣味。
��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