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以为,父母老去是个很遥远的话题。
在小学时写作文,题为《我的爸爸》或者《我的妈妈》,我们写下僵硬的套路,妈妈在雨夜千辛万苦送高烧的我去医院,与辛苦工作的爸爸唯一的联系是夜里亮着的台灯……一幕幕像电影里上演的一样感人,我们心里却毫无波澜。
以前的我们,目光所及皆为自身,我们更关注自己的成长和变化,一步步往前走,却没有发现我们走得越来越快的时候,父母的步伐日渐沉重,他们慢慢被我们甩在身后了,直到,不再被我们需要……
很多人不敢想象自己年老的模样,觉得太陌生太遥远,更重要的是害怕岁月在自己身上留下苍老的痕迹,可现在我们最害怕的事是父母苍老。有时我们会自欺欺人:虽然父母正在衰老,可和我又有什么关系,他们还能自理呢。我们只把这件事当作客观事实,以为离他们真正的老去还有一大截时光。其实,我们也清楚,我们的“以为”,不是真的。
寒假时,南城和妈妈一起去山上上香,妈妈骑摩托车载着我,我趴在她的肩上,猛地发现时间走得太快太快。上幼儿园的时候,妈妈骑自行车载我去学校,那时我很小,一小只坐在自行车的后座上,向前看去,目光所及只有妈妈那被汗水浸湿的后背。时间滴滴答答流逝,自行车早已废弃在车库里,我突然发现自己的目光已经越过妈妈的肩膀望向了远方,幼时那双环不住妈妈的腰的肉肉的小手,也能够紧紧抱住妈妈了。
南城问过鱼饼君一个问题:什么时候突然觉得自己长大了,妈妈老了?
她说:“上次回家时发现妈妈开始买胖大海了,以前都不买这些药的。”
鱼饼君的妈妈是一名小学教师,因为农村女教师越来越少了,她连着好多年教一二年级。上次回家时鱼饼君发现,她印象里那个嗓子很好的妈妈不在了,在她面前的是身体渐渐出现健康问题的母亲。
上了大学,我们的生活被学习、社团、游戏、旅游填充,父母的存在感渐渐衰落了。扪心自问,有多久不曾想过家里是什么天气?不曾询问父母今天吃了什么或者最近有没有什么开心或烦恼的事?爸爸妈妈打电话给我们的时候,我们在和朋友吃饭,在打游戏,在谈恋爱,往往随心应付,他们问什么就答什么,甚至疲于应对,一句“现在有事”挂掉父母的思念。渐渐地,他们不再给我们打电话了,他们发现自己的孩子需要自己的自由空间,需要“无忧无虑”的氛围。爸爸妈妈会笑着告诉我们家里很好,告诉我们要吃饱穿暖,然后渐渐退出我们的生活。我们呢?觉得理所当然,觉得自由自在,我们和父母的交流也变得越来越少,再不知父母冷暖,以及思念我们的心情。“真心说出来的不一定是真话,可能是情话。”父母为了给我们更好的条件和空间,懂事地说了太多的情话,我们却不懂事地由着他们懂事了。
在这里安利奇葩说第四季第九期,辩题是:父母想去养老院,我们要不要支持?
南城从来不曾见过马薇薇在节目上哭到哽咽,像她说的,“孝顺是由后悔构成的”,是“无数个我们后悔的瞬间”和“无数个难以割舍的瞬间”构成的。我相信每个看这期节目而流泪的人,他们的眼泪无关正反方的立场,那些眼泪是为自己曾经的不懂事而流的。这期节目给观众的冲击是我们因多少琐事和父母争吵、甚至离开父母,我们意识到当有一天意外发生时,后悔的意义不存在了,我们再也没有忏悔的机会。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
每个人的家庭情况不同,有人从小被宠爱到大,有人生活在单亲家庭中,有人甚至经历过家暴。南城相信每个孩子都曾因为或大或小的事怨怼过父母,甚至现在依旧。可仔细想想,当有一天你讨厌甚至心生怨怼的这个人不在的时候,你连怨恨他的机会都没有了。
有个作者曾问过自己的爷爷:老了是什么感觉?她的爷爷,一个满腹经纶的读书人,抽了一口旱烟,神情寂寞地说:“就是一种多余的感觉吧……”
我们越来越大了,走的每一条路其实都在离开父母;我们越来越独立,自立的每一步都会让父母觉得自己不再被需要。那我们可不可以把这个过程放得慢一些?我们也向父母说些情话,让他们知道我们永远是爸爸妈妈的小宝贝,永远需要他们。那就把不能表达的欢乐与委屈分享给父母吧,向他们撒娇、与他们谈心,知父母冷暖,做贴心的小婊贝,留给自己和父母一方温暖。
众人眼中,大学是个自强自立的大舞台,我们要身披铠甲,征战四方,我们要光芒万丈,大气从容。但我们也会有难过委屈的时候,希望那时候我们想起父母,想起他们的体贴与温暖,想到他们的笨拙又真挚的爱,心里有一个角落莫名的柔软。
前两天是母亲节,朋友圈晒“母女情”成热潮,也有不少人开始物色未来的婆婆或丈母娘了^o^
我不愿在那一天发表文章,是希望提醒每个离家的孩子,不要让母亲节传递的情感成为一种形式。
一年365天,愿天天是母亲节和父亲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