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吴军博士的《态度》一书,书中主要收录了吴军博士写给两个女儿的电子邮件,受益匪浅。我想到了我的父亲,他没有给我写过信,他不是博士,他甚至没多少文化,可是他一直努力做一个好父亲。不像吴军博士,除了是一个父亲外,还在自己专业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我爸爸这辈子最重要的成就和角色大概就是我们姐弟的父亲。
上周日给家里打电话,我爸跟我讲了他对于我弟弟为人处事的一些担心,我站在弟弟的立场反驳了他,我甚至直接地对他说我们的生活环境和你已经完全不同了,你的见解只适合你的生活,不再适合我们了。我是开玩笑的口气说的,他笑着,可我知道这还是会伤害他。但是生命啊,就是这样残忍,小鸡从蛋壳里孵出来,会跑了会跳了,到了大千世界,蛋壳被留在后面,他无力跟随小鸡的脚步探索世界了,他多想能再给他的小鸡遮风挡雨啊,可是小鸡长大了,回不到蛋壳里面去了。不过,小鸡们回忆起来,或许,他们看待或对待世界的方式,跟他们来自哪个蛋壳脱不了关系。
按照《态度》的目录,我也整理了下,我的父母教给我和影响我的事情。
一,人生哲学
积极的悲观主义者:我爸是个悲观主义者,他敏感多思,叶落悲秋,事情发生了,他会去想一些不好的后果。这大概是遗传吧,我爷爷也是这个体质。我觉得我们姐弟也受其影响颇深。我弟弟曾经跟我说,他觉得自己总会去想万一事情的后果很坏怎么办,他很羡慕我表弟那种甚至有些盲目乐观的傻气。是的,我研究生的时候做课题,也总是会想,如果这个实验失败了,我要怎么做。我的硕导好几次说我是悲观主义者。我曾经觉得这个标签听起来刺耳,可是现在想来,悲观怎么了,我觉得在做事情时,积极的悲观主义比盲目乐观好上许多。真的勇士,是知道生活惨淡的真相仍然热爱生活。我预想到了最坏的结果,然后做好应对他的预备方案,这让我感觉安全,对事情的推进也有好处。悲观不是我爸主动想教给我的事,但是基因啊,它就是这样神奇,我妈家族的乐观基因也没能对抗住老俞家强大的抑郁质。
失败是成功之母:我读研的时候,实验失败、课题不顺,偶尔给家里打电话,流露出挫败的感觉,我爸妈总是跟我讲"失败是成功之母",总结经验你就会做好的。嗯,其实我觉得这就是一种精神胜利法,我赞同吴军博士的说法“成功是成功之母”。因为知道1加2不等于4,还是不知道1加2等于几呀?只有知道1加2等于3,才能推算出1加3等于4。后来,我好像有跟我爸提及这个看法,他表示了赞同,但仍认为,从失败中总结经验,可以减少下次失败的概率,嗯,好吧,虽然这样效率有点低。
好习惯:我近视后,我爸就特别怕我弟弟近视,对他读书写字时头离书本的距离特别关注,我可怜的弟弟不知道因为书写习惯不好被扭了多少次耳朵(虽然后来他的书写姿势相对好了,可他还是近视了,这是后话了)。每次给家里打电话,我爸都要我11点前睡觉,要我早起,要我运动,要我养生。我爸很看重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这回事。他在这方面对我不厌其烦的提醒还是起到了一定地作用的,我觉得自己现在早起早睡,喝藏红花,吃红枣,已经很享受中年少女的养生生活。
二,洞察世界
教育改变命运:大多数负责任的父母都会这么想吧,在承受的起的范围内,让孩子受最好的教育。我爸妈通过辛苦的劳动,支持两个孩子念到了硕士,甚至还很支持我们读博。现在我工作了,他们还是会问,你最近学了什么呀,多向同事学习呀,你之前学的东西别落下了。我在硕士论文致谢里写,我觉得我是枯藤上开出的一朵花,父母用所有的养分滋养了我,寸草之心,难报三春之晖,写完后泪如雨下。
生活是具体的:大约在我十来岁的时候吧,有一次,我跟我爸骑车在路上,路中间有个砖头,我很不爽地想,谁干的,怎么把砖头放在中间。但其实我们都可以绕过那块砖头而往前走。可我爸停下车,把那块砖头拿到了路边。我爸应该不记得这件事情了,但当时给我的震动很大,早熟的我以为自己知道了很多道理,我从书上看到过勿以善小而不为,可是我并没有想到搬走砖头,不让他继续碍别人的事,更没有去做,可是我的可能说不出这句话的父亲就这么做了。这是我父亲在我心里的高光时刻,我认可了少说多做,生活不会因为你知道几个道理而改变,只会因为你实践了几个道理而改变。
三,对待金钱
金钱是为人服务的:在我读研究生之前,我爸妈没啥积蓄。他们起早贪黑,种菜卖菜,可是挣来的钱还没捂热,就被各种花销,最大头的就是我们姐弟的学费。从小到大,我想要什么参考书,想买什么学习机,他们都会付账(现在想起来,买的那么多书都没看完,学习机更多地被用来娱乐了)。我在外读书,每次给他们打电话,都会问,你的钱够不够,吃好点,不要省钱。他们教育我对待朋友要慷慨,不要吝啬金钱。不过我觉得他们有些过于压抑自己,有段时间,我的学生津贴迟发了好几个月,我想去要,我爸妈极力阻止了我。他们现在觉得我有拜金的倾向,经常提醒我,不要过多去想钱的事,不要累着自己,钱够花就行。嗯,我觉得大体而言,他们的观点是对的,人不能沦为金钱的奴隶。不过,我还是觉得钱挺重要的,于我而言,现阶段,金钱就是自由。所以,继续努力,早日实现我的十万块的小目标。
花自己的钱,明算账:读研的时候,我给过读本科的弟弟一点钱,我爸妈知道后,一定要把这个钱还给我。他们认为读大学的弟弟需要钱是他们的责任,我的钱要自己留着,以后用得着,更认为不能让我弟弟认为可以依赖姐姐。后来我坚决没要他们“还”给我的钱,但我觉得他们的态度是超出我想象的酷。尤其是后来全网都在同情樊胜美,对比之下,我只觉得自己无比幸运。
四,人际关系
多交朋友:我小时候害怕见生人,除了跟家里人,不喜欢跟别人说话,念书时,也没有呼朋引伴。我爸妈很忧虑,他们希望我多些朋友,总是问,你怎么没有同学来我们家玩?直到现在,他们还是会问,你跟某某某不是关系很好吗?现在还有联系吗?对于他们这种焦虑,我很能理解,之前他们的这种疑问也会加重我的社交焦虑。我也曾经为我的社交障碍苦恼。不过上大学时,大约是大三吧,我好像忽然跟自己和解了,我接受了花开数朵,各有各的姿态,我就是这种不大热衷于社交的人,只要我做好自己,不伤害别人就行了。因为对自己要求低,我更放松了,对有没有很多朋友这件事不那么care了,后来我反而有了几个很聊得来的朋友。大概只有自己真正放松了,愿意袒露自己了,才能接纳真的友情吧。
五,有效学习
勤奋和专注:我爸观察地很仔细,他说我小时候读书时,别人跟我说话,我是听不见的,但我弟弟马上就接上别人的话了。他们更多的时候,是用对比的手法,用我的勤奋和专注去激励我弟弟。我觉得我可能是遗传我妈,我妈看电视剧时,也听不到别人跟她讲话。
Be open:我爸妈是看《非你莫属》的,每次都听别人怎么点评求职者的,然后讲给我们姐弟,让我们取其精华。我爸研究了很多养生知识,对于我们家每个人是什么体质,有了深刻的分析,据说过年回家要给我补海参。不管学的东西对不对吧,这种开放的学习的态度还是非常inspiring。我妈始终鼓励我感兴趣的事情就去做一下,鼓励我坚持我的广播,鼓励我弟弟尝试去做不同的工作,甚至可以去创业。这也是我敢于直接跟我爸妈讲他们的一些见解不适合我们了的底气,我觉得他们会努力去接受这个事实。实际上,我觉得到了一定年龄,父母是不可避免地要跟不上世界的发展变化的,做子女的,有时候要承担起培养父母的责任,不能因为觉得他们不懂就不跟他们沟通。我希望我老的时候,我的孩子可以直接跟我讲我是个落伍的老太太,我哪里哪里落伍了,而不是让我对纷繁复杂的世界充满困惑。
六,做人做事
尊重别人:尊重师长,友爱同学,是从小听到大的提醒,我妈还曾经因为我没回应一个同学的打招呼训斥了我(我回以了微笑,只是没出声)。有段时间,我会对我觉得虚有其名的人表现出明显的鄙视,然后,我告诉了我爸妈,他们更多地强调人家能走到哪个位置上,一定有过人之处。大部分情况下我赞同他们说的话。我也觉得人和人的感情都是相互的,只有尊重别人,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
这是我们的《态度》,我的原生家庭带给我的礼物。我爸妈也有很多自己的局限,我爸很为自己培养了两个他认为优秀的孩子而自豪,可是他自己也承认,自己肯定有很多做的不好的地方。嗯,我也知道,可能哪一天,我再写下我们的《局限》。
我的2018是变动剧烈的一年,可能若干年后回首,我今年做的很多决定在我的整个人生道路上会起到转折的作用。但我觉得人生有很多东西是很难改变的,它们在人生的长河中奔流涌动,直至生命入海,比如从父母那里得到的基因和人生剧本的基调。
谨以此文,感谢我的父母,致我温暖的蛋壳,致我可能转了个折的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