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周作人
周作人,中国现代著名散文家、文学理论家、评论家、诗人、翻译家、思想家,中国民俗学开拓人,新文化运动的杰出代表,是现代散文的最早倡导者与开创者,称他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位全心全意经营散文并取得卓著成就的大家”也不为过。
他是鲁迅的弟弟,但是他的散文风格却与鲁迅大不相同。郁达夫曾对鲁迅和周作人的散文的风格作了比较:“鲁迅的文体简练得象一把匕首,能以寸铁杀人,一刀见血。重要之点,抓住之后,只消三言两语就可以把主题道破……。与此相反,周作人的文体,又来得舒徐自在,信笔所至,初看似乎散漫支离,过于繁琐,但仔细一读,却觉得他的漫谈,句句含有分量,一篇之中,少一句就不对,一句之中,易一字也不可……。两人文章里的幽默味,也各有不同的色彩:鲁迅的辛辣干脆,全近讽刺,周作人的是湛然和蔼,出诸反语。
虽然在五四前后及二十年代谈论时事的杂文属于浮躁凌厉,但是五四落潮陷入迷茫彷徨期,将散文作为自己的精神寄托和精神家园。周作人将自己的人生态度都融入在精神创作中,将写作作为自己闲情逸致、自我情感的表达。五四后期,各学者对社会的思考归于冷静,开始理性地分析。周作人对文艺与人生的关系也有新的看法,从以前个性解放的要求出发,充分肯定人道主义,强调一种"利己而利他,利他即是利己"的"理想生活",提出以"人道主义为本,对于人生诸问题,加以记录研究的文字,便谓之人的文学",认为新文学即人的文学,应充分表现"灵肉一致"的人性转变为以个人为主人,表现情思而成艺术,独立地表现人生。这里的人生指的仅是艺术家个人的情思,主要是为自己,而不是为别人,淡化了艺术的社会职能。所以,后期周作人的散文风格以平淡冲和最为突出,尤其在五四时期的杂文、读书随笔及二十年代他称之为“美文”的艺术性散文。
而他散文风格“平和冲淡”除了受社会背景的影响,还受其他影响。这些影响主要来自五个方面:
中国传统思想的影响。
这个影响在《喝茶》《北京的吃食》表现明显,《喝茶》中“喝茶当于瓦屋纸窗之下,清泉绿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共饮,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的尘梦。喝茶之后,再去继续修各人的胜业,无论为名为利,都无不可,但偶然的先睹为快优游乃正亦断不可少。”与《北京的吃食》中“我在西四牌楼以南走过,望着异馥斋的丈许高的独木招牌,不禁神往,因为这不但表示他是义和团以前的老店,那模糊阴暗的字迹,又引起我一种焚香静坐的安闲而丰腴的生活的幻想。”展现中国传统的文人色彩,恬淡适然、向往平和淡然的生活。正如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隐士高洁淡世之情,像《醉翁亭记》中欧阳修“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用这种冲平淡和,闲适的人生态度展现中国文人的风采。
受日本俳句的影响
周作人美文的闲适淡雅,冲淡平和深受日本俳句的影响。在他的眼中,日本俳句的三种境界:“一是高远淡雅的俳境,二是诙谑讽刺,三是介在这中间的蕴藉而诙诡的趣味,而他本人倾向于第三种境界。在日本俳句传入中国的时候,他致力于日本俳句的翻译,促进了中国小诗的发展,同时,也对自身的文学创作产生深远的影响。
与佛教文化的渊源
周作人与佛教文化有一种特别的亲切感,佛教的价值观念,思想方式对他的思维方式,情感价值与生活创作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如周作人五十寿辰时写的《五十自寿诗》:“半是儒家半释家,光头更不著袈裟。中年意趣窗前草,外道生涯洞里蛇。徒羡低头咬大蒜,未妨拍桌拾芝麻。谈狐说鬼寻常事,只欠工夫吃讲茶。”从中可以看出他淡然超俗的人生态度,将自己的寂寞与痛苦和对社会的隐忧藏在诗中,以一种自嘲的语气嗟叹世事的艰辛。周作人本身含有佛教的文化思想与诗人王维的佛教思想、淡然于山水不同。周作人是通过平常的生活的琐事来表现淡淡的禅意,其中夹杂着对社会的关心,并未完全脱离社会时事。
受晚明公安派、竞陵派的散文风格的影响
公安、竟陵派的散文理论与创作实践,最引起周作人共鸣的是他们的“抒性灵”及“立‘真’字”,周作人将其概括为“真实的个性的表现”,这也正是周作人自己遵循的创作原则。公安派主张“独抒性灵,不拘格套”,发前人之所未发。其创作成就主要在散文方面,清新活泼,自然率真,但多局限于抒写闲情逸致。而竞陵派重视作家个人情性流露的体现,可以说是公安派文学论调的延续。周作人与公安,竞陵派在思想观念与创作理念存在共鸣与继承。周作人用笔记叙平常的事,用极力平淡、含蓄简洁的方式描绘,展示不一样的风格。
有道是“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用平常的事展示自己的人生态度与哲理,让人回味无穷。
主观上,周作人的悲观乐生、文化教养和个人气质
周作人幼时曾接受良好的传统文化教育,在管轮班时,具有良好的英语基础,又去日本学习,研读经典。回国后,他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并阅读国学经典。他对各种文学都有一定的了解,曾教学过希腊罗马文学史、欧洲文学史、近代散文、佛教文学等课程。周作人能够将外来文化与传统文化相融一体,展现闲适、幽默、忧患意识,中庸精神,博学多识。在对平常事物的絮谈中,就将知识、哲理与趣味融为一体。冲淡平和不仅仅只是他的散文特点,更是他的人生态度。
在他的散文中,具有冲淡平和特点最典型的是《吃茶》、《谈酒》、还有《故乡的野菜》等。在《吃茶》表现的是人生态度是“喝不求解渴的酒,吃不求饱的点心”与《醉翁亭记》中欧阳修的人生态度有异曲同工之处,将野趣与雅趣相结合。通过对茶的种类、喝茶步骤以及自己对茶的看法的描写,给人一种淡然的感觉,让人十分享受这种阅读。同时,将自己对人生的看法与哲理悄悄地融入其中,在无形中影响着读者,引着读者也想一探茶道之文化,用艺术的方式享受人生。再如《谈酒》,用平淡质朴的语言描写自己对酒的看法、对自己家乡酒的回忆与我对酒的看法。尤其在描写我认为喝酒的趣味时,写我所想,将自己对喝酒最真实的想法与感受记叙下来,极其富有感染力,在字间引起读者对《谈酒》中的好奇心。通过对不同场景喝酒的描写如战场上的酒、女儿出嫁的酒和朋友之间交谈时的酒等,展示酒的不同和平常老百姓生活。再如周作人的《故乡的的野菜》,通过妻子买菜为引,让他回想起家乡的野菜。通过自己对家乡野菜的回忆勾勒了一幅幅浙东古朴自然的民俗画卷,流露出自己在日常生活品花赏草的闲适情趣,表现自己对家乡的深情地怀念。在描写各种野菜时,不断引用各种乡间风俗,征引古人对野菜的描写。同时,具体的描述妇孺摘野菜的画面。用白描的手法,平淡的描写在不禁意间引起人们的思乡之情,有种温馨、自然朴实的氛围。
除了这些,还有《雨天的书·初恋》淡笔淡情,却令人回味无穷;《爱罗先珂君》用笔平淡,感情真挚,富有感染力;《乌篷船》平平淡淡的叙述,其中夹杂的淡淡的文学哲理,将自身人生态度融入其中……周作人的美文在他的冲淡平和的散文中最负盛名。在他的眼中,这种“美文”是“真实简明”的。其中,“简明”是对文字的要求;“真实”便是说真话、说自己的话,而不是说假话、说别人的话。“美文”就是周作人在《看云集·冰雪小品·序》中所说,是“个人的文学之尖端,是言志的散文,它集和叙事说理抒情的分子,都沉浸在自己的性情里”,这极其地符合他的散文“冲和平淡”的特点与对人生与艺术的看法。周作人曾说“美文即现代散文小品,‘是那样地旧而又这样地新',这因为它是‘安派与英国小品文两者所合成'”。这表现了周作人深受外国文学的影响。
最爱周作人的《雨天的书》的一段“遍现有生,唯人最长生。蜉蝣及夕而死,夏蝉不知春秋。倘若优游度日,则一岁的光阴也就很是长闲了。如不知厌足,那么虽过千年也不过一夜的梦罢。在不能常住的世间,活到老丑,有什么意思?‘寿则多辱。’即使长命,在四十以内死了,最为得体。过了这个年纪,便将忘记自己的老丑,想在人群中胡混,到了暮年还爱恋子孙,希冀长寿得见他们的繁荣;执着人生,私欲益深,人情物理都不复了解,至可叹息。”表现了他对人生的淡然。正是这种艺术性的人生态度,让我见识到平淡冲和又富有哲理的文艺趣味,展现了他独立于人生的人生艺术,一种有着鲜明个人风格的、自我的表现的的言志的艺术。
周作人冲淡平和的风格,周作人的散文简单、散漫,可内涵丰富,在读作品时要细细地体味,尊重自己的阅读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