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工作的第十个年头,但凡是过年值班,我都会选在大年三十这一天。前好多年当姑娘的时候,领导说你没成家,家务事少,这一天你就值班吧,当这一天被安排成任务的时候,我就总要给自己来点心理暗示,整出点凄凄惨惨的悲壮感来。慢慢的,这一天变得有意思起来,到了办公室后,关起门,戴上耳机,终于能在一年内的一整天坐在这里,而可以完全无关工作,没有电话,没有召唤,静下心来写点自己想写的东西的时候,内心开始变得平静而满足.
尤其是伴随着外面此起彼伏的鞭炮声,这一天的值班就变成了让我无比享受而珍贵的一天。
2010年的新年也很有意思,2月14号是大年初一,那一年是虎年,也是我的本命年,我给自己写了一篇《新年快乐》,那时还是单身狗,字里行间里总有着抹不去的忧愁;2011年的新年,我写了一篇《一点点》,那时刚刚结婚,日子过得平静而自在,多是对家人的祝福和期许;2015年的新年写了一篇《琢磨幸福》,蹬蹬马上一岁了,作为母亲的我对生活有了更饱满的认识,文字里全是为母则刚后的理智和坚强。
一晃一晃的,十年过去了,我的年龄被划入到了中年妇女的年龄。
2018年,我三十二岁;十年后,四十二。一个很久很久之前从未想过的远方,远得仿佛在地图之外,可是,转眼就是下一站。
在去往下一站的快车道上,我该怎么来过?
一
2017年的最后一个月,经历了生活中的低谷,感受了婚姻不易的艰难,体会了工作中的无奈,整个人被击的七零八落,当这种情绪持续了有足足一个月的时候,我突然害怕起来,如果这种情绪继续泛化到三个月之久,那我就会演变成严重的心理问题,那个时候就该治疗了。想到这,脑部控制形神一体的杏仁核迅速开始了工作,于是我很快的冷静了下来,给自己找了固定的时间,听着心理学的课程看着心理学的书,就这样,悲观的情绪不知觉的没了。
然而值得一提的是,我的失眠居然也治愈了。原本以为每个晚上都会睡不着的日子就在我的呼呼声中安然的度过了。
还有我断断续续却也算坚持了十几年的锻炼,无论是靠走路、跑步、健身房、拉丁舞、瑜伽还是我现在学习中的肚皮舞,这些不断更新变化着的锻炼方式,充分的证明着我有一颗追求新鲜事物的不安定的内心,但也算我一直坚持着也打算一直坚持下去的一个小爱好。
前段时间下大雪的一个周天下午,我穿着很少的露着肚皮的裙子跳着舞,旁边就是落地窗,落地窗的外面是正在飘着的大片大片的雪花,窗户外面的世界是白茫茫的,而我的内心却很火热,平日里的所有伪装都随着身体的舞动和汗水散去了,跳着跳着,我居然有了就这样冲出去,穿着这样的衣服在雪地里舞动的冲动,我甚至能清晰的听到内有一个声音对我说,“去吧,孩子,这才是你啊!”。
还好,三十岁的女人有了更多的不死不活、不好不坏的理性。这个理性让我把脚步停在了室内,但是我也再次确定,没有了内心的坚守,会让我变成死人。
“老子在《道德经》中言:出生入死——人一出生就直奔死亡而去。这条路上,有三分之一的人长寿,还有三分之一的短寿,那另三分之一呢?老子幽了一默:原本长寿,但为了长寿,做了太多的事情,最后短了寿。”这是白岩松文章里的话,也正是一位朋友教我养生时对我说过的话。
关于养生这件事,我心存敬仰并且正式提上日程,让自己有一个正常的作息,充沛的精力,变成一个健康的人,然后可以延缓容颜的衰老,美丽而动人,这当然是值得用一生的时光去做的一件事情。
身体是拿来用的,而不是一味地养,当然得用的有分寸。但是在养生与运动中,我为了养生做出过停止运动的妥协,可是我并不快乐。我去跳舞,不是为了有一天站在舞台上表演给别人看;不是为了拿出来炫耀说我有一个特长;也不完全是为了保持体型的优美。我就是很享受跳舞的过程,这个过程让我很快乐,这个过程能让我释放身体和心理的压力,这个过程可以让我爆发自己的能量找到自己。
所以,既然是一件能让自己快乐的事情,能取悦到我自己,我也想用下一个十年,下下个十年,甚至到了老太婆的年龄任然去坚持去做。
想想看,在我40岁的时候,有人会说,这个女人虽然不再年轻,可是跳起舞来还挺美,想想看,当一个这样的女人,是不是还蛮可爱?
二
哈弗大学教授丹尼尔.吉尔伯特在《科学》上发表过一个研究,这个研究的名字叫做“A wanderying mind is an unhappymind”,也就是说,一个走神的心是一个不快乐的心。这个研究告诉我们,只有当人们全神贯注手头上所做的事情时,生活才是最愉快的。
这正好就印证了苏格拉底在2000年前的一句名言:“浑浑噩噩的生活是最不值得过的。”
知道这个观点后,我对自己一周的生活进行了观察,在工作的八小时内,我正在做的工作一度会因为拿起手机、外界打搅、突发会议、同事聊天及坐着发呆而中断,有效而高效的工作时间连4个小时都无法保证,尽管这样,我每天还是觉得自己很忙碌,手头的事情堆积如山,甚至很多工作不得不拿回家做,进而又占用了生活中的时间。我自己观察的结果和实验结果中人们一天中走神的时间,占到清醒时间的46.9%是完全相符的。
我的恐慌是从三十岁那一年开始的,我感觉不到我工作的意义,也找不到人生的价值,那个每天占据我绝大部分时间的工作让我无比厌烦,在这个工作中,我发挥不出自己的特长,我找不到工作带给我的成长,取而代之的是那些活跃在脑子里的想法、激情、创意却随着年龄在一点点消耗,这个悲剧耗费了我十年的时间,而我更怕这个悲剧会延续到下一个十年。
我认为,这会让我早衰。
但是我却无力改变和控制,所以两年来我在用尽全力给自己找出口,尽全力寻找存在的意义,把自己的生活安排的很满很满,满到要时刻看着表甚至得靠跑步才能完成我的计划和安排。
可是这样做,到底有没有带给我快乐和收获?
结果是,两年来和自己赛跑、和时间赛跑并没有带给我想要的结果,2017年年底的时候,我内心的感受还是遭得一塌糊涂。
寻找了原因,是因为我并没有专注的做好每一件事。我没有专注的工作、没有专注的带孩子、没有专注的看书、没有专注的学习、没有专注的运动...我所计划的每一件事我都去做了,但却没有专注的做好每一件。
根据这个结果分析完原因后,我也很快明白了为什么自己会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恐慌焦虑的所在了。
就拿看书这件事来说把,看书这件事对我已经成了习惯,这个习惯已经足足有二十五六年了,一件事情一旦变成了习惯,就是一件没有理由去诘问为什么会这样做的事情了,就像自己每天睡觉要枕枕头一样自然。这件事情本身是没有什么可拿出来说的,甚至它带给了你什么,也不用你说出来,你的眉眼、你的笑容、你的身体、甚至连你的呼吸都散发的出来。但就是这样一个像需要枕枕头一样的二十几年的习惯却在近几年被手机所扰乱和干扰了,这几年的晚上,我拿起书、放下书,拿起手机,放下手机,斗争,挣扎,自我超脱,却还是摆脱不了这个毒瘾。
慢慢的瘾重了,我的眉眼真的就没有那么好看了。
虽然我的内心并不惧怕衰老,哪怕皱纹丛生、面部下垂,但我还是想让自己的眉眼能一直好看下去,所以我把我的生活中的所有步骤打乱了,一块块拆开,一块块打乱,重新梳理,做了减法。
手机还是放不下,但是也不用强迫自己放下,看看,控制好时间就行。所以内心明了了,习惯很快就复位了。新的困扰是,看书这件事很简单,但显然对于我这样一个女人,仅仅靠看书来排遣寂寞、提高知识面,获得内心的平静已经不能满足我的诉求了。我必须要在三十岁找到自己真正感兴趣的方向,在这个方向上刻苦钻研和学习,有针对性的在某个领域内看书识字,这应该才是我下一个十年读书的方向。
这个方向很难找,我用了整整两年的时间通过各个维度的探索,终于在17年的年底给自己交差了。
这个方向确定后,我开始专注于这一件事,我发现,不知觉时间慢了下来,焦虑没有了,我真正让自己平静了下来。
所以,我理解的专念或者活在当下,并不仅仅是说我们要知道此次此刻正在做什么,它其实是一种思维方式,一种对自己思维的控制力。它让我们不停地问自己:除了理所当然的规范,还有没有其他的可能性?还有没有其他的选择?我可不可以离经叛道,走出我自己的道路?
下一个十年,我想能活在当下,无视时间的流逝,专注于心理学的学习。不念过去,不畏未来,专注当下,突破固有的思维模式,获得自我革新的力量。
想想看,在我40岁的时候,就算我已经不再漂亮,但是我的眉眼却还是那么美丽,是不是也蛮可爱的?
三
看池莉的《来吧孩子》,流了很多眼泪。一个好的作家,会把自己狠狠扒开了写。
看了一篇关于池莉这本书的文章后,我开始四处淘书,最后在淘宝上以78块钱的高价淘来了这本当时售价23元的书,拿到书后,居然发现还是一本旧书,书皮已经泛黄并且里面有多处折页,开始很不爽,有一种被骗的上当感,但翻了翻书后,不爽很快就没了。毕竟我需要的是书里的内容,如果这本书被很多人看过,并且都从里面找到了自己需要的东西,最后到了我的手上,如果我也能找到我自己需要的东西,那么多贵多旧也都值了。
《来吧孩子》的扉页上有这样一段话;“我希望我的女儿,首先能够从真实不虚的生活中懂得生命意义。如果她慢慢懂得了衣食是一种大事,勤俭是一种美德,心静是一种大气,宽容是一种真爱,知晓是一种最好,那天下还有什么功课她拿不到A呢?”这段话我反复琢磨了很久,也一直再想一个问题,这是一个怎样的妈妈,能培养出这样有主见的孩子。
我离一个这样的妈妈,还差多远?
蹬蹬马上四岁了,孩子的性格特征已经很分明了。说实话,在这四年当他妈妈的路上,我过得并不轻松,虽然我没有无时无刻的陪伴他,没有照顾他的衣食起居,但是我真的过得一点也不轻松。买了很多本儿童心理学的书籍,有从头到尾看完的,有看了一半看不下去的,也有做了标记和笔记的,这些书籍带给了我很多育儿的新鲜知识,但是没有经过系统学习靠书籍中一知半解的信息的反而会严重干扰我的认知,这个时候我意识到,靠这样零散性学习到的育儿观来教养自己的孩子是一种错误的方式。
这些年来,我从未停止过问自己,我该带给他什么?我能带给他什么?我又该做什么?
这个问题到今天截止,也给出了我自己明确的答案。
首先,我必须树立自己的教养体系,而这个体系的基础包括我自己能成长到哪个程度,会有什么样的视野和怎样的认知。
其次,我要时时刻刻提醒自己,孩子是独立的个体,有注定的基因和天赋,我不该强求,但我也一定会仔细地观察我的孩子,找到最适合引导他的方法,并且坚持。
在下一个十年,当妈妈的十年,我无法做出预测会怎样,会成为一个怎样的领路人,但是我想一定不会太差。
想想看,在我四十岁的时候,无论孩子怎样,而我依旧还是一个平和的、温和的且对生活充满热情的母亲,是不是也蛮可爱的?
这篇文字本来还应该有四、五、六,因为时间的关系,就只能写到这里了,我也得收拾收拾心情,画上口红、穿上美衣迎接新年的到来了。今年禁炮,窗外只有零零散散的炮声,但我的内心还是感觉到了一股涌动着的迎接明天的力量,那股力量会成为明年的强大和勇敢。新年快乐!
2018.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