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想要的爱情,一定是带着神性的信仰,如月入水,如鹿慕溪。
“从前,我对结婚的看法是以爱情为主,个性的投合不考虑。我不否认我爱过人,一个是我的初恋,他是一个影响我很重要的人。另一个是我死去的朋友。一个是我现在的丈夫。如果分析爱情的程度来说,初恋的爱情很不踏实、很痛苦的,假使我在那个时候嫁给初恋的人,也许我的婚姻不会幸福。第二个人因为他的死亡,他今天的价值就被我提升了。也许他并没有我认为的那么好,因为他死在我的怀里,使我有一种永远的印象。而他的死造成了永恒,所以这个是心理上的错觉。我跟我先生没有经过很热烈的爱情,可是我对婚姻生活很有把握,因为我知道他的性情跟我很投合,我们的感情在这种投合中产生。”
她说“这个世上不会再出现第二个荷西。”她说:“他是一个心如皎月,身如冬日暖阳的人,他身上有一种特别的光芒,照耀着别人,我们结为夫妻,他把这种光芒反射给了我……对于死亡这件事,我们曾经戏谑地讨论过,我说:愿意两个人穿戴得整整齐齐躺在床上,手拉手,一起喊一二三,就死了,死后紧紧地合葬在一起,不能分开。”她连死亡都想得这样美好。但终究,她敌不过那运命。
她的一生本就是传奇:几乎环游了世界,几乎体尝世间极苦与极乐,几乎拥有极重的名利和极重的失落。她的一生抵得过旁人的几辈子。到如今,流年安然无恙,草木毫发无伤。而她,来人世逡巡一遭,捡拾了破碎与支离,便匆匆与人世告别。她终究会这样选择,远离尘世喧嚣,安享欢喜寂静。
因此,以“自剖自白”作为写作题材的名人三毛难免掉进一种陷阱中。她成了名人,被人窥视,必须更加暴露自己,而人们对她所暴露出来的部分,则疑真疑假。三毛在自杀前曾告诉友人说她是“不自由”的。她的这种感觉,也反映出自我暴露、被窥视、成名的负担等恶性循环的道理。
她的环游世界,走遍天下,让人懂得对世间还是存有希望和憧憬,否则都走遍了,也无意义,倒是走了,临了,也死而无憾。
我亲爱的三毛小姐,话不多说,愿你一切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