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陪着我的一位已经结婚的朋友聊到凌晨,她提到的一个观点与之前带我的导师提到的观点不谋而合,我想了很久决定写下这篇文章,以提醒自己如何与自己的伴侣相处。
她谈到原生家庭的重要性,她说自己结婚前没意识到,但是结婚后意识到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由于她丈夫成长于一个氛围不太好的原生家庭,这也导致他本身对婚姻是一种很悲观的态度,骨子里有点不自信。好在我的这位朋友原生家庭相对好,相处和睦也能渐渐平复丈夫的有点悲观的生活观。那究竟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人生过程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呢?
原生家庭是藉由三角关系和家庭投射过程影响下一代个体发展出自己的分化水平, 当两个低分化水平的个体 建立自己的婚姻关系时, 原生家庭的影响就开始凸现出来, 导致冲突、配偶功能失调和对后代的投射等问题,从而影响了婚姻关系的满意度和质量。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夫妻双方在婚前和婚后都必须付出持续的努力, 尤其是彼此的坦诚沟通。此外, 原生家庭对新建家庭的干预应该谨慎, 以免影响其建立有效的婚姻互动模式。
01原生家庭与自我分化
个体的成长过程, 是自我感从其情感所依附和寄托的家庭系统中分化出来的过程, 即自我分化,自我分化,说明了个体与家庭成员间情绪黏附或独立自主的程度。自我分化对个体成熟和心理健康而言是最为关键的个性变量。
在内心的层面上, 自我分化意指个体区分理智与情感历程的能力。自我分化水平高的个体可以依靠理性的判断 ,弹性运用自己的情绪和理智功能,在体验情绪的同时能够避免情绪驾驭他们的理性。
若一个人的自我分化水平较低 ,则容易置身于情感的驾驭下 ,难以区分感受与事实。面对压力情境, 他们作出更多的情绪性反应, 表现出偏执、焦虑和恐慌。
在人际的层面上, 自我分化意指个体在与他人的关系中同时体验到亲密和独立的能力。良好自我分化的个体能在家庭中同时维持独立自主和情感连结的平衡。
他们在与人相处时能够保持一个清晰的自我感,面临他人压力时能够基于理智去坚持自己的信念。
因此, 这样的个体在与他人相处时能保持灵活的界限。自我分化水平低的人 ,其行为更多地基于自动化的情绪反应,而缺乏理智判断。他们容易受外界的影响,在人际交往中出现“融合”的状 态 ,即在情感上与他人黏附与纠缠。
在自我分化过程中,原生家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原生家庭,就是个人出生后被抚养的家庭,是个体情感经验学习的最初场所。
其中的关键则是个体与父母的关系。原生家庭主要通过两个动力结构来影响个体的自我分化水平:三角关系和家庭投射过程。
一般外在环境平稳时,两人关系的运作即可保持稳定 ,一旦面临压力时, 为舒缓压力,低自我分化者会将第三者拉进关系中形成三角关系 ,以此暂时转移双人关系的紧绷情绪。
夫妻双方关系紧张的时候,最缺乏分化能力的孩子最容易被扯进来缓解紧张。
藉由这个三角关系, 原生家庭中双亲会将自己的压力投射给孩子。所谓的家庭投射过程,是指父母将自己的不成熟与缺乏分化的状态投射到子女身上的过程, 从而影响孩子的自我分化过程。
这种投射过程取决于下列两个因素:父母的分化水平以及家庭所承受的压力。
代际投射过程在所有的家庭都或多或少地发生。当然 ,这并非意味着双亲的 分化水平决定了孩子的分化水平。一般而言 ,家庭投射的对象通常是对父母情感依赖最强或者与父母情感接触最多的孩子,受家庭投射过程影响较少的子女则能发展出良好的自我分化。
02原生家庭对婚姻关系的影响:自我分化的作用
原生家庭在一定程度上为个体的人际关系奠定了基石。
个人在心理上的冲突常是来自个人的原生家庭,而后持续在当前的亲密关系中不断地表达出来。
原生家庭是通过夫妻双方自我分化的中介作用对婚姻关系产生影响的。
原生家庭藉由三角关系和家庭投射过程, 影响下一代个体发展出自己的分化水平 ,当两个低分化水平的个体准备或开始建立自己的婚姻关系时,原生家庭的影响就开始凸现出来。
来自原生家庭的影响或许是有意识的或许是无意识的,但即便是与原生家庭的联系已经中断,这种影响仍然存在。
在新的家庭系统里,这些代际影响对夫妻双方的价值观、信 念、行为、自尊以及交互模式都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大量的研究已验证了这一点:原生家庭对后代婚姻满意度和婚姻质量而言是一个有效的预测因素。
一般人往往会选择与自己分化程度相似的人作为亲密伴侣 ,他们结合并形成 新的家庭情绪系统。但若双方在各自原生家庭中的分化水平较低 ,他们会和自己的后代之间形成不稳定的“未分化之家庭自我团”
而出现下列几种状况:(1)婚姻冲突:当夫妻中的一方不再让步或接纳时, 婚姻冲突即会产生, 包括从小吵小闹到大打出手的各种形式。每个人都坚持认为自己是对的, 配偶是错的, 毫无顾虑地指责对方的种种毛病。
(2)配偶功能失调:这种往往是夫妻中有一方首先出现了能力障碍。
于是另一方倾向于掌握全局和照顾对方,而能力障碍者则成为让步方。照顾方会逐渐扩大照顾的范围,让步方则更加的虚弱。如果时间够长的话,让步方的身体和情绪容易发生机能障碍或失调 。
(3)对子女的投射 :实际上就是新的三角关系的形成 ,夫妻之间的某些不成熟和低自我分化程度在新的家庭情绪系统中投射给下一代。
当家庭面临压力时, 致使下一代更有可能患心理障碍或身体疾病。所有这些状况, 都容易导致婚姻关系的恶化,影响婚姻的满意度和质量。
比如, 在婚姻关系中,若夫妻双方无法与自己的原生家庭做适度的分化 ,则容易以自己过往的原生家庭经验作为婚姻生活事件的决定或处理的准则,但因双方原生家庭成长经验的差异 , 婚姻冲突就此产生, 而这种冲突在新组合的婚姻关系中则是最为常见的。
03对婚姻生活的启发
夫妻坦诚沟通的价值
大部分夫妻都是感情世界的俘虏,夫妻双方出 于种种原因 、为对方的情结所束缚 ,而没有去真正 了解对方。婚后 ,每个人都开始有更多的互动机会 而迅速彼此了解 。但为了防止彼此的不适, 双方往 往都避免引起焦虑或不快的问题, 于是, 婚姻中越 来越多的问题就成了讨论的禁忌话题。因此,从某 种程度上说在多数婚姻中 ,这是一种沟通的失败。在现实的婚姻生活中 , 双方的幸福源于多个方面, 但不可否认的是 ,彼此身上都存留着原生家庭的影 子 。因此, 除了了解彼此的能力 、感情、智能等, 同 时也要关注来自社会传统及原生家庭的有形或无 形的影响。夫妻双方与原生家庭的分化程度,在某 种程度上关系着婚姻的满意度和质量。双方若能 从不同的角度去彼此观察 、分享与认识, 将有助于 彼此的调适 ,并在或分或合间作出成熟且正确的抉 择 ,以此避免婚后的冲突或紧张 。在家庭面临压力 的时候 ,藉由双方积极的自我探索、坦诚的沟通 ,以 达致逐渐化解可能或潜在的阻力。
警惕原生家庭的过度干预
“家”是中国文化的一项特殊而关键的内容。中国人的自我价值往往消解于家庭之中 ,注重个人对家庭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几乎可以说, 中国文化全部都从家族观念上筑起。
中国家文化的一个典型在于对“孝 ”的认同和膜拜上。
“孝”在很大程度上意味着对长辈的尊重和顺从。因此,在婚姻生活中碰到困难 ,原生家庭的干预往往是理所当然的。
但实际上,如果干预过度,则剥夺了后代在婚姻关系中建立自己有效的互动模式的权力和机会 ,而让不良的家庭互动模式一再循环。
因此,原生家庭的长辈对后代婚姻关系的干预应该是有限和谨慎的。干预的目的不是越俎代庖, 而是鼓励他们坚持进行自我分化的努力, 摆脱源于原生家庭的消极影响, 发展自己的应付能力 。
婚姻是一辈子的幸福和归宿,我们在选择配偶的时候,外在条件虽然应该考虑但是原生家庭这部分更不能忽视,它或许是未来幸福婚姻的源泉,也或许就是不幸婚姻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