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绣,见证了在战乱中享太平的安世之道,寄寓了人之生活百般滋味。她用一针一线描绘最平凡的美丽,又用秀丽的面孔展示最精致的人生。
蜀绣与苏绣、湘绣、粤绣共称“四大名绣”,又是其中源起最早的一个。她起自古蜀“蚕从国”,无论战争和平,都是民众不可或缺的美之体验。
人们对它视若珍宝,皇家对它也是青睐有加。蜀绣于三国蜀地为经济大宗,两晋与金银珠宝价值齐名。此后刺绣作坊遍地开花,清代道光设立“三皇神会”,光绪又立劝工总局刺绣科,统筹研习御用技艺。
刺绣作为女红常为女子做工,而蜀绣尤其特殊,常有大量男绣工的加盟。
这般妙艺是于绸缎绢纱之上行针走线,蚕丝制成散线和股线,为她提供了绚丽的色彩与多变的视效。有时,还用到金制的片金线和捻金线,更为刺绣图案增添华贵之气。
蜀绣针法百余种,除平常的齐针、铺针技法外,还有适合衣物图案的衣锦纹针。
适合表现写实画面的针法更是纷繁复杂。晕针与掺针结合,便将不同颜色的线条柔和的过渡起来,丝线相杂却能光滑细腻;盖针与缠绕针令图像变得立体,凹凸有致;滚针与留水路之法则令图像边缘清晰,线条灵动。
车拧针最为细腻写实,令线条自然顺畅的错落分布,尤适于表现动物毛发之疏密与曲线图案。
另有加金银丝线的钉线类绣法,以线钉线,称包金绣。
此等缤纷绣法在蜀绣中不仅见于衣物装饰、单面画作,还见于一种独特的双面绣。
双面绣也叫两面绣,是中国优秀的民族传统工艺之一,双面绣始于宋代,是在同一块底料上,在同一绣制过程中,绣出正反两面图像,轮廓完全一样,图案同样精美,都可供人仔细欣赏的绣品。
蜀绣的内容从自然、动物、人像、神话,到吉祥图案应有尽有,用于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如今,它亦是一种艺术创造,其画稿从国画到油画,皆可绣绘。
现今于人民大会堂四川厅陈列有“芙蓉鲤鱼”、“万水千山”等多幅蜀绣作品。二十世纪就已有“海棠鲤鱼”、“白孔雀”等作轰动欧美各国,于博览会上大放光彩。
世界刺绣只看中国,中国刺绣首看蜀地。
故蜀绣之魅力尽显,蜀地之幸福美丽的生活方式亦于绢上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