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背景分析
【设计理念】
新课程标准倡导第三学段的阅读教学要“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教材分析】
《伯牙绝弦》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艺术的魅力”一组中的文言文。它讲述了伯牙、子期千古流传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伯牙、子期的真挚情谊令人动容。文章语言凝练,音韵优美。伯牙、子期的“知音”故事虽只5句,却跌宕起伏,荡气回肠,章法奇美。第1句总起,一个善鼓、一个善听,是成为“知音”的基础;第2-4句顺承,一个所念,一个必得之,是“知音”的境界;第5句转接,一个“死”,一个“绝弦”,是伯牙看待“知音”的意义。
【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接触了简单的文言文,基本上能字字要准地读简短的文言文,但还不能读出其中的节奏和韵味;大体能明白故事讲了什么,但要感受伯牙和子期千古传奇的“知音”情,体会语言的凝练、优美,章法的匠心独具,还是有一定困难的。
二、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节奏有韵味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了解故事的内容,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感悟“知音”文化。
3.体会语言的凝练优美,章法结构的严谨奇美。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节奏有韵味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了解故事的内容,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感悟“知音”文化。
教学难点:体会语言的凝练优美,章法结构的严谨奇美。
三、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设计
【教学资源】
1.多媒体课件
2.课文插图
对此开展教学设计如下教学环节:
一、导读题——未成曲调先有情
二、练读文——抑扬顿挫品音韵
三、品读“情”——高山流水得知音
(一)感知“琴”——千里知音一“琴”牵
(二)感悟“情”——高山流水得知音
四、悟读“痛”——摔断瑶琴凤尾寒
五、诵读文——此曲只应天上有
【教学过程】
一、导读题——未成曲调先有情
师:高年级的同学,已经能自主预学了。打开乐学单,谁来读读前两行的四字词语?(课件出示乐学单)
预 学 单
一、我能读词语,想画面。
气势磅礴 崇山峻岭 层峦叠嶂
群山巍峨 高耸入云 巍峨高大
洪流滚滚 奔流不息 一泻千里
气象万千 浩浩荡荡 浊浪滔滔
我发现前两行的四字词都是写 的;后两行的四字词都是写 。
生1:气势磅礴 崇山峻岭 层峦叠嶂 群山巍峨 高耸入云 巍峨高大
师:说说你的发现。
生2:我发现这些四字词语都是关于山的。
生3:我发现这些词语描写的山都很雄伟。
师:第二行,一齐来。
生:洪流滚滚 奔流不息 一泻千里 气象万千 浩浩荡荡 浊浪滔滔
师:继续谈谈发现。
生:这些词语都是写很有气势的水。
师:“一切景语皆情语。”自古以来,中国的文人擅长用文字寄情山水。文学艺术是相通的,同样是寄情抒怀,文人用文字,画家擅长用——
生:色彩。
师:歌唱家擅长用——
生:歌声。
师:演奏家擅长用——
生:乐器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就与艺术有关。(课件出示“伯牙鼓琴图”,配乐)
师:让我们走进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我们看到的这幅画叫——“伯牙鼓琴图”。谁能根据预学查找的资料,分别介绍这两个人?
生:穿长袍的是俞伯牙,穿布衫的是钟子期。因为古代穿长袍的是贵族。
生:短衫的是钟子期,他是一个打柴的樵夫,喜欢音乐。
生:俞伯牙是晋国很有名的琴师。
师:正如大家说的,图中这位入神弹琴的,一身长袍,羽扇纶巾,他是晋国的上大夫——俞伯牙(板书);这位凝神听琴的,青布包头,两截布衫,他是楚国的一个打柴的樵夫——钟子期(板书)。
师:这节课我们要学习关于他俩千古流传的友情故事,题目叫——(师板书课题)谁来读课题?(指名读课题)“琴弦”的弦右半边读“玄”,加了“弓”字旁就读“弦”了。
师:“绝”是什么意思?(断绝)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呢?(看注释)
师:借助注释或工具书,这是我们学习古文的一个重要方法。这是“绝”字的小篆写法,一个跪着的人,拿起一把刀把整束丝都剪断了,一根不剩,就叫——
生:绝
师:“绝弦”是什么意思呢?
生:割断琴弦。
师:表面的意思是“割断琴弦”,其实还指不再弹琴了。现代汉语有很多这样的词语,譬如:两个人从此不再交往了,叫做——(绝交),著名作家金庸不再写文章了,叫——(生:绝笔)绝笔不是这个意思,是封笔,“封口”的封;电影演员从此不再演电影了,叫——(生:封影)不对,叫“息影”,休息的息……所以,不再弹琴了,叫——(生:绝弦)。
师:理解了意思,我们再读题。(生读题)
二、练读文——抑扬顿挫品音韵
师:这是一篇文言文,课前同学们已经读了几遍。请同学们打开课本137页,同桌互相检查读文情况。注
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尤其要读出词句内部的停顿。
(学生互读互查)
师:谁能尝试着读一读《伯牙绝弦》?其他同学注意,文中有两个语气词,听他读准了没有。(指生读)真好,两个语气词都念准了,我们一起读两遍——“哉”“兮”。
师:在读文言文的时候,语气词后面延长、停顿一下,一咏三叹,颇有音乐美,我们试一试。(男生读、女生再读: “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师:除了语气词的停顿,其他词句间的停顿也得注意。谁再来读《伯牙绝弦》?大家听他是怎么停顿的。(指名读)
师:你在用心体会停顿。最后一句的“谓”是什么意思?
生:认为。
师:嗯,言字旁,更准确的是“说”。很多时候文言文的一个字就是一个词。这一句读起来有难度,我们再试试。(生读——师读——生读)
师:看来,要想读好停顿,我们要准确理解文言文中关键词语的意思。在这篇文言文中,有没见过的词语吗?(峨峨、洋洋)什么意思?(……)
师:还有不理解的吗?(……)
师:比如“善”,文中出现了几次?(生:四次)分别是什么意思呢?打开预学单。
生:前两个“善”是擅长的意思,后两个“善”是好的意思。
师:文言文中,同一个字可以表示不同的意思。 “善哉”是什么意思?(赞叹、表扬)用我们现在的话可以怎么赞叹?(妙极了!真好啊!了不起啊!好快乐啊!)
师:还有两个字,“志”、“念”什么意思?观察这两个字,都是心字底,都含“心里想”的意思。(志、念)汉字是表意文字,偏旁相同的字有时可以表示相同的意思。
师:我们把上面三步结合起来,注意字音,注意停顿,注意关键词语的读法,自己试着按这三个要求练习朗读。
师:我们一起再来读读,慢一点,轻一些,注意把握。
(生再次齐读课文)
三、品读“情”——高山流水得知音
师:我们一遍一遍地读课文,读到这,你能伯牙和子期的关系读成课文中的一个词吗?(板书:知音)什么叫知音?
生:就是朋友。
师:朋友都是知音吗?
生:不是,知音就是相互了解、理解得很深的朋友。
生:心心相印的朋友是知音。
师:还记得伯牙、子期何许人?(出示插图、出示资料)
师:当两个人的资料集中展示在你眼前的时候,你有什么疑问?
生:这样的两个人怎么会成为知音呢?
师:是呀,装扮相去甚远、国家相去甚远、身份相去甚远,是什么让他们走到了一起?
生:是音乐。
生:是古琴。
师:伯牙擅长的是——(弹琴),钟子期擅长的是——(听琴)。课文的哪句话是这个意思?
生: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师:读好两个“善”字,再读!
生读。
师:能让大家听出他们分别擅长的是什么吗,谁再读?
(指2名学生再读)
师:千里知音一“琴”牵,爱好相同是伯牙和子期成为知音的基础。
师:从哪看出来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到相关的语句,勾画下来。(生默读、勾画)
师:我们来一块交流吧。
生:我是从“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看出来的。(课件出示此段)
师:看来你们读懂了这几句文言文,谁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几句文言文的意思吗?
(生略)
师:据记载,当年的伯牙焚一炉香,席地坐于瑶琴之前,他弹得忘情、投入。现在你们就是站在琴旁的子期,用心来聆听伯牙的琴声吧!
师:伯牙的琴声幽然响起,他的思绪飞向了那峨峨的泰山之颠,(播古琴高山流水的“高山”片段)善听的子期,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泰山呢?用上一个四字词。(生欣赏音乐,感受音乐,想象)
生1:我仿佛看到了气势雄伟的泰山。
生2:我好像看到了高不可攀的泰山。
生3:我似乎看到了挺拔险峻、高耸入云的泰山。
……
师:把你们想象到的、感受到的,带到句子中,旁若无人地赞叹。
(生练习朗读)
师:谁愿意来赞叹?(一生读,“峨峨”读得重)“峨峨”读得高昂、激越,读出了气势,这是你的赞叹。
(一生读,“若泰山”读得响亮)
师:好,强调了“五岳之尊的泰山”,而不是别的山,由衷地赞叹。
(一生又读)
师:是这样的铿锵有力、是这样的激情满怀。
(又指几名学生读)
师:我们一起赞叹,善听的子期呀,当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生读)
师:伯牙转轸拨弦,将琴再鼓,洋洋的流水仿佛从他的指间流淌而出,——(听音乐)子期,此时你又好像看到了怎样的流水?
生:我仿佛看到了广阔无边的江河。
师:于是,你脱口而出——(生读)
生:我好像看到了浩瀚奔流的大江。
师:于是,你满心赞叹——(生读)
生:我看到一望无际、广阔无边的江河。
师:于是,你激情满怀——(生读)
师:刚才听的琴声,是《高山流水》的片段,相传《高山流水》是这样创作出来的,大家自由读一读。(出示链接,生阅读:相传伯牙学琴三年,虽技巧娴熟,但缺少神韵。于是他的老师成连把他送到东海蓬莱山。伯牙独自在岛上,每日面对浩瀚的大海,倾听澎湃的涛声,远望山林,鸟鸣深涧.十多日后,这些景象使他突然觉得自己的心胸像大海一样奔腾于宇宙间,情操像高山一样屹立于天地中,伯牙把这些融于创作中,谱写了一曲《高山流水》。 )
师:文学家、艺术家擅长寄情山水,伯牙鼓琴,念在大海,透过大海,他还想表达什么?伯牙鼓琴,念在高山,透过高山,他还想表达什么?小组讨论讨论。
生:他还想表达像大海一样奔腾于宇宙间的宽广胸怀。
生:他还想表达像高山一样屹立于天地中的情操。
师:可是,多少年啊,伯牙在诸侯大夫中、在宫廷乐师间演奏,有人能听懂他的峨峨高山吗?(生:没有)有人能听懂他的洋洋流水吗?(生:没有)
师:有人能听懂他像大海一样奔腾于宇宙间的心胸吗?(生:没有)有人能听懂他像高山一样屹立于天地间的情操吗?(生:没有)
师:孤独的伯牙呀,多少年寻寻觅觅,他的琴声只有、也只有遇到了钟子期,才会得到这样的赞叹——(生:‘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师:孤独的伯牙呀,多少年寻寻觅觅,他的抱负、他的心声,只有、也只有遇到了钟子期,才会得到这样的理解——(生:‘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师:一个所念,一个必得,心有灵犀一点通,这就是伯牙和钟子期知音的境界。
师:现在我就是伯牙,你们就是子期,让我们在一鼓一听的朗读中,感受这美妙的意境。(师生分角色读)
师:琴瑟相和,心心相惜。现在,男同学鼓琴,女同学听琴,让我们再一次在一拨一应中感受这奇丽的境界。(男女生分角色读)
四、悟读“痛”——摔断瑶琴凤尾寒
师:据记载,这次相遇,伯牙、子期洒泪惜别,相约第二年的八月十六再相会。夏去秋来,当伯牙赶到楚国,万万没想到传来子期因病去世的消息,(音乐起——)(出示句子,生读——)
师:此时,如果你就是伯牙,满怀希望而来,等待你的却是一块冰冷的墓碑,一掊无情的黄土,你会是什么心情?(一个词)(悲痛欲绝、痛不欲生)
师:面对一块冰冷的墓碑、一抔无情的黄土,伯牙做了什么呢?
(破琴绝弦)
师:伯牙可是著名的大乐师,音乐是他的生命,琴是他的至爱,他为什么这么做?
师:是呀,知音不再,留琴何用?这样的友情哪里找,这是世上绝无仅有的友情,琴断音绝是伯牙看待知音的意义。谁再读?
(一生读)
师:古人云:“志哀则音促”,“乃-破-琴-绝-弦”,这样的决心,这样的痛心,是一个字一个字数着读出来的。谁来读?
(指几名学生读,教师或示范,或点评)
师:你听得见吗?子期,如今你一走,“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我又要回到没有知音的孤独中去,读——
师:你听得见吗?子期,如今你一走,我之所念,无人能得。“摔断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琴随你去,心随你碎呀,读—----
五、诵读文——此曲只应天上有
师:正是这震撼人心的痛,才演绎出这凄美动人的“伯牙绝弦”。 “伯牙绝弦”的故事成为了中华民族交朋的千古楷模,“伯牙绝弦”成了知音的代名词。让我们在这曲高山流水中再次体会伯牙子期的深情,再一次诵读全文。
六、拓展阅读:
像这样写深刻友谊的还有“管仲之交”“桃园结义”等等,课后好好读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