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样一个“拼爹”、“拼脸”、“拼户口”的时代,如果没有这样的“天赋条件”,又想成就个人价值、实现个人理想,那就必须要“拼学习力”了。
不管你学什么、工作内容是什么、工作环境怎么样,要想获得强大的学习能力,首先问问自己这三个问题,可以让你少走许多弯路:
第一个问题:没有学会游泳之前,是不是坚决不能下水?
有的人肯定会觉得奇怪:不下水,怎么可能学会游泳啊!谁能够在陆地上比划两下游泳姿势,就可以下水游泳啊。只有边尝试边学习边研究,不断在水中找到感觉,才能学会游泳啊。
现实生活中,恰恰常常看到这样的人:
等我学好了写作技巧,我才敢开始文章;
等我学好了演讲,我才敢开始在公开场合说话;
等我学好了编程,我才敢开始写程序;
等我学好了恋爱技巧,我才敢想心爱的人表白;
等我怎么怎么样我才敢怎么怎么样,这个句子是不是在你心里重复过成千上万次?
当然,这与我们所接受的教育和身边的文化有关。从小到大,老师和家长就教育我们要“稳重”、“不能丢人”,所以,大部分人稍微出一点小错误,就害怕身边人的嘲弄和笑话。这个情绪是很正常,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正如在陆地上不可能学会游泳一样,你不实践与应用怎么可能掌握这个知识、技能呢?
相反,我们生活中常常可以看到,有很多外国人在学习中文的时候,虽然没有掌握几个单词,语法也不太会,但是总是一副“老司机”的样子,不管对方能不能听懂,张口就来。看起来好像很盲目,但是其实是很有科学道理的:
当你学习的时候,你首先要想,学了之后能在哪里应用,能够应用的地方就一定要尝试应用。即使做错了也没关系,你想想,假如你是一个蹒跚学步的婴儿,你不摔倒几次能成功吗?相反,这种失败的经历更够让你明白自己的薄弱环节,找准下步努力的方向。
所以:该下水的时候一定要下水,该运用的时候一定要运用。
第二个问题:是不是只要有拥有了最好的照相机、最好的镜头和最美的模特,就一定能拍摄出最美丽的照片?
如果真的是这样就好了,省去了多少学习光线、快门、取景技巧的时间,直接花钱买相机镜头就行了。但是很奇怪啊,为什么这个世界上最厉害的相机专家并不是最厉害的摄影师呢?很显然,这事情没有那么简单。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好的学习工具、学习方法、学习环境对一个人的学习成效毫无疑问具有正面积极的作用。可问题在于:研究学习方法并不等于学习某样具体知识啊。
你想想,如果一个摄影爱好者把主要的精力放在研究什么镜头好、什么照相机的性能好,他哪有时间去研究构图、光线和比例,这样坚持下去,看上去好像是在学摄影,最后却培养了一个机器专家。有很多摄影爱好者刚开始学摄影的时候,花了大价钱买了许多昂贵的镜头和机器,却猛然一下子不想学摄影了。因为这些机器和镜头带给他摄影技巧的提升太有限了,没有摄影技巧作为支撑,再好的摄影镜头也是浪费。
学习也是一样,方法很重要,但是内容更重要。打开各大搜索网站、知乎、百度贴吧之类的,方法贴、秘诀贴、速成贴绝对是热门中的热门,类似的文章也不知道有多少。研究一下、学习一下、借鉴一下当然是有好处的,别人的经验拿过来就可以直接使用,可以避免走弯路。不能把研究方法变成一个主要工作,那就本末倒置了。
其实,网上流传的很多关于“xx天之内成为xx高手”、“只要xx搞定xx”、“我是如何在xx天之内通过xx考试”又不是经过严肃论证的东西,看看就行了,即使变成了手机收藏夹里面布满灰尘的超链接也无妨。等到你的学到一定的程度,有了自己的体会的时候,再结合这些经验,更容易产生奇妙的“化学反应”。
怕就怕有的人想越过“枯燥”“重复”“无聊”“失败”“挫折”这些学习中必经的过程,总想抄个近路、绕个小道,一不小心掉沟里去了。要么就是急功近利,成功的欲望太过于强烈了,很容易把别人成功的经验当成了自己成功的预期,方法帖越读越热血,两个小时药效过后,便急躁不安,没有办法只好再来一篇。活生生把“方法”变成了“精神鸦片”。
所以:与其痴痴寻觅“神功”,不如珍惜点滴进步。
第三个问题:假如你有一块名贵的木头,你会选择把这块木头雕刻成艺术品再出售,还是会想办法找更多的木头去卖?
这是很多人不得不面临的两难选择,到底是成为一个“博而不专的万金油”,还是成为“不可替代的一把刀”。这个选择直接决定了你学什么以及怎么学。
如果是想当“万金油”,那么你每年学习一门新技术或者新知识,年年当好“小学生”,年年大幅度进步都是有可能的。
如果是想当“一把刀”,那么你必须忍受相当长的一段“高原期”,要花很大的精力,付出很大的努力,却可能获得非常微小的进步。
有了这个基本的判断才能对自己的学习过程有一个准确的预期。到底能不能快速学习,或者能不能快速进步,其实与你学习的阶段是有很大关联的。
为什么很多人容易学了一半就放弃了呢?就是因为没有想明白,自己是在拓展新的知识技能,还是强化固有的知识技能,分不清主次先后,以至于长期在两者之间徘徊,白白耗费了大量精力。
当然,在这里值得一提的是,人们广为熟知的“木桶理论”其实并不适用于个人。因为对于单个的社会人来说,有短板是很正常的,而且正是因为靠分工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对于一个人来,长处明显不明显会更重要。因为每份工作都是按职业划分的,需要的恰恰是专业技能。当然,在这个问题上,你可以完全有不同的意见。
所以:“学好”还是“学多”,这是一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