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找工作第1步是先想清楚自己的需求,第2步是了解候选公司信息。
如何用低成本获取大量公司的信息呢?
本文尝试探讨这一主题。
02
1. 为什么要了解公司
在进入正题前,先想一想,了解公司的目的是什么?
我的理解是:为了找出有价值的公司,特别是被严重低估的公司。
什么是有价值?
从近处看,能够提供就业机会,就是有价值,可以从它那里获得工作。
从中处说,能够提供合作机会,算是有价值,可以借它的能力解决问题。
从远处看,能够提供投资机会,也是有价值,可以分享它的发展成果。
所以,了解公司,本质是提升对公司的理解,储备认知资源。
这些认知资源,有价值可变现,在将来可能变成一份工作,一次合作,或者一次投资。
2. 为什么要大量获取
刚毕业的时,我们根据所学的专业来选择职业;
工作几年后,我们根据过往经验来选择新职业。
不知不觉中,我们总在用一些隐藏条件限制自己的求职范围。
这么做似乎有足够的道理:市场竞争如此激烈,即使专注本职领域都不容易找到工作,更何况去尝试一些新领域。
但我想说:正是因为竞争已经如此激烈,所以才有必要扩大原有的圈子,在更大范围内寻找机会。
大量获取公司信息,才能扩大候选公司范围,增加职业选择的可能性。
3. 拆解问题
现在回到主题,将它拆解开来:
* 如何:有哪些路径,明确方法
* 低成本:多少算低成本,明确投入
* 获取:怎样算是获取,明确形式
* 大量:多少算是大量,明确数量
* 公司信息:公司的什么信息,明确维度
1)如何
获取公司信息的本质是我和公司产生连接,有两条路径:
一是主动去找,考察公司向外延伸了哪些点,只要我找到公司向外延伸的一个点,就算产生连接了;
一是被动吸引,考察我向外延伸了哪些点,只要公司找到我向外延伸的一个点,也算产生连接了。
两个之前不关联的事物产生连接,连接点是关键。
想知道获取公司信息有哪些渠道,只要知道公司和我对外分别延伸了哪些点。
2)低成本
为了获取一些公司的信息,我愿意付出哪些成本?付出多少?
一是时间成本,我想拿出多久做这件事?
二是金钱成本,我想拿多少钱做这件事?
三是人情成本,我为此要搭上多少人情?
需要对这些成本做一个量化,比如:1周内2千预算,最多麻烦3个人。
3)获取
怎样才算是获取?需要明确形式。
比如规定,仅仅是看到听到不算是获取,只有把信息按指定格式记录到表格中,才算是获取。
比如虽然无法全部理解,但是只要把信息记录到表格中,也算是已获取。
4)大量
多少算是大量?100条?1000条?10000条?
这个因人而异,自己复盘时调节。
5)公司信息
要了解公司的哪些信息?
可以参考各类营销模型,也可以用这个简单模型:
公司名称,
做什么的,
能赚钱吗,
有价值吗。
4. 构建系统
我们尝试构建一个系统作为问题的背景。
角色:求职者,渠道,公司。
关系:连接,不连接。
过程:注册,公示,采购,招聘,广告推广,会展推广,媒体推广,运营,融资等。
系统左边是各个求职者组成的大集合,就像一个大盒子里装了无数个求职者。
系统右边是各个公司组成的大集合,就像一个大盒子里装了无数个公司。
系统中间是各个渠道组成的大集合,就像一个大盒子里装了多个连接器。
左边的求职者会与中间的某些渠道相连;
右边的公司会与中间的某些渠道相连。
对于一个求职者,他的问题在这个系统下就是:
通过主动连接中间的哪些渠道,能够获取到这些渠道下的公司信息,或者能够等到公司主动连接他?
5. 描述细节
经过上述的分析,最后定义问题,描述细节如下:
目标:1周内,获取1000家公司信息,从中找到100家可以标记为有价值的公司。
条件:自己,互联网,人脉圈,2000元。
障碍:有哪些渠道,选哪些渠道,用什么工具触达渠道,怎么快速评判公司是否有价值。
整理后的子问题:
1、有哪些渠道?选哪些渠道?
2、有哪些工具?选哪些工具?
3、怎么快速评判公司价值?
03
1. 有哪些渠道
1)从公司入手
想知道有哪些渠道,可以从一个公司的日常生产经营的各环节获取线索。
以一家互联网公司为例,各环节如下:
* 得先有公司吧,注册代理公司,工商局,企业公示系统,企查查,天眼查,启信宝。
* 得有员工干活吧,各大招聘网站,内推平台。
* 得有供应商吧,各类to B工具服务商,上游供应商。
* 得有产品或服务吧,各类产品或服务的现场和市场。
* 得对外推广吧,各类营销工具,各平台的广告投放。
* 有日常经营吧,财务,税务,物业,饮用水。
* 得做品牌吧,各类软文,品牌公关,排行榜单,奖项,会展,活动,新闻媒体,行业报告。
* 得走资本市场吧,各类融资信息平台,股市。
2)从自己入手
还有一个路径是让公司来找我,比如招聘平台开放简历,人脉圈,行业圈,自媒体,社交媒体等发出声音。
不过这些是大V,大咖的福利,普通人只能碰碰运气。
3)从他人入手
之前是否有人遇到过类似问题,他们已经做过什么,获得了什么成果?
比如那些咨询公司做研究的人,他们出具的行业报告。
比如人力资源领域的专家大咖,他们提供的课程或咨询服务。
比如喜欢分享的同类求职者,他们已经贡献出来的成果。
有事没事,用一些平时积累的关键词搜索全文,说不定有意外惊喜。
搜索不仅仅有谷歌,百度,还有搜狗,可以看看微信平台和知乎平台的内容。
2. 有哪些工具
1)通用工具
通用工具是指,市场上已经存在的第三方工具。
1、企业公示系统,天眼查,企查查,启信宝;
2、找互联网公司:桔子雷达,鲸准,梅花网;
3、找传统公司:58,赶集,百姓,地方论坛;
4、招聘网站:百度招聘,智联招聘,前程无忧,猎聘,BOSS直聘,拉勾,内推网;
5、QQ群,微信群,搜“地名+创业”“地名+公司”“地名+企业”;
6、网站导航,APP应用市场,小程序市场;
7、数据分析平台:友盟,TalkingData,Growing IO;
8、各大咨询公司网站,营销平台,电商平台等等。
2)定制工具
定制工具是指,为你个性化的需求定制的工具。
1、定制的数据抓取工具;
2、甚至直接定制的数据。
3)肉身工具
肉身工具是指,互联网以外的工具。
1、自己去办公密集区拜访;
2、与人脉圈沟通交流获取。
3. 怎么快速评判
怎么判断一家公司是有价值的?
这个问题我没有很好的答案,只能留给你自己。
我这里正在使用的方法是:
给自己限时,比如一家公司最多给3分钟时间判断价值。
看的时候问自己这4个问题:它叫什么,做什么的,能赚钱吗,有价值吗。
如果答案是有价值,那就记录到表格中,否则,就PASS。
4. 解决方案
如果时间充足,在做解决方案时可以考虑多种情况,
比如最简的,中等的,复杂的;
比如最坏的,普通的,理想的。
现在针对上面的目标:
1周内,获取1000家公司信息,从中找到100家标记为有价值的公司,
做一个简单的解决方案。
1)选择哪些渠道
1、选择招聘网站,毕竟是专业做这个的;
2、选择融资平台,能获得融资的公司值得关注;
3、选择广告平台,能有钱打广告的公司值得关注;
4、选择咨询网站,参考分析人员写的报告;
5、选择产品市场,到一线现场感受下氛围。
2)选择哪些工具
每个渠道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一个或多个。
1、招聘网站,比如猎聘;
2、融资平台,比如IT桔子的投资速递;
3、广告平台,比如百度搜索关键词,从结果中找公司;
4、咨询网站,比如艾瑞,找行业报告,从榜单中找公司;
5、产品市场,比如应用宝,知晓程序中找公司。
3)怎么快速评判
方法:3分钟内,回答,做什么的,能赚钱吗,有价值吗。
有价值就收录,没有价值就放过。
4)最终成果形式
成果有2个:
1、记录100条数据的表格;
2、记录若干关键词的词库。
这个词库是执行过程中顺手做的,是一个线索库,便于以后拓展。
5. 执行计划
执行过程分3个阶段:练手期,正式期,复盘期。
第1天,练手期,先梳理自己的需求,明确关注点,然后看上100个公司,练练手。
第2-6天,正式期,每天看1个渠道,1个渠道看200个公司,记录表格和词库,看完后,当天及时复盘和优化。
第7天,复盘期,整理战果,并做一个全面的复盘。
6. 结果评估
我上周执行了上面这个计划,只是每天只做半天,工作量减半。
最终的感觉很不错,收获明显。
这个计划可能有如下执行结果:
1、半途而废,执行一段时间,由于觉得没有什么收获而中断了。
这个属于认知差异,就像读同一本书,不同人的收获不同。
2、坚持执行完,但仍然没有明显收获。
这个类似半途而废,改善的方式是抓住每次复盘机会根据自己情况调整。
3、感觉很不错,收获明显。
是我这次执行的结果,在大量的统一格式的信息刺激下,大脑中平时不关联的模块活跃起来,产生了很多有趣的连接。
4、醍醐灌顶,受益匪浅。
也许刚开窍的新人会产生这种感觉,大幅度拓展了认知边界。
这个解决方案和计划并非要一周,只是我正好做了一周而已。
它的本质是在一段较长时间内,大量频繁地解析公司信息,以刻意练习的方式提升认知。
可以利用周末或者假期,试着做几天。
04
这是找工作系列第2篇文章,全文最有价值的点,是提出了“要从现在开始,投资对公司的认知”这一主张。
此外,用猿解题模型分析了“如何低成本获取大量公司”这个问题。
遗憾的是,由于刚刚涉足这个领域,尚没有积累出足够有力的原理,方法和工具。且待后续积累吧。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