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神秘的叶老师
芷吟向山下滚动,那团白气把她包裹起来,让她着地就像在气垫上翻滚。
到山脚下时,滚动停止,她睁开了眼,站起身,发现自己浑身上下都好好的。那团白气消散不见了。
已是日落时分。霞光映照在山下草地的斜坡上,有羊群在草坡缓慢走动,大团白色在淡黄的底色上慢慢移动,霞光映在它们毛茸茸的脊背上,闪闪烁烁。这种慢悠悠的状态倒很安闲、适意,像是晚霞写下的一首诗。
芷吟到家时,奶奶已做好晚饭,爸爸妈妈都在等她吃饭。
妈妈看见她,嗔怪道:“跑哪儿去了?这么晚才回来,让人担心!”
“我去爬香积山了。”
“香积山?那么远,一个小姑娘自己跑去,你胆子也太大了。这次你安全回来了,就算了,以后可不能这样,奶奶会很担心的。”爸爸克制着自己的惊讶和担忧,尽量用温和的语气说道。
“我只是想爬山散散心。也没想到回来得这么晚,让你们担心。”芷吟说完,就埋头吃饭,饿了一天,她吃得很急,也吃了很多。奶奶看她吃得这么香,脸上堆满笑容。
芷吟晚饭吃得太多,到院子里走走消化消化,她边走边仰着头,对着天空中星罗棋布的繁密星网看,过了好一阵儿,转身跑进屋里。
奶奶和爸爸妈妈正围坐在火炉边聊着庄稼和收成。芷吟依偎在奶奶身边,好奇地问:“奶奶,你知道 ‘捕气老人’是怎么回事吗?”
“‘捕气老人’啊,是传说的会捕气的药师。听说有一些树啊,花啊,草啊什么的,修炼成精,可以化成人的样子,就有一种特殊的精气,这种气能治病,能延寿,还有人说能长生不老呢。有采草药的人能认出这些植物精变的人,还能抓住他们,取出他们的精气。不过,谁也没见过植物精,谁也没见过会捕气的药师。我小时候还听人说世界上有鬼,到老了还不是没见过?这些都是瞎编瞎说的呀。”奶奶慈爱地抚摸着芷吟的头,“好孩子,今天累了吧,早点去睡哦。”
“奶奶,我今天见到‘捕气老人’了。”芷吟将白天在山顶上和下山的遭遇都说给大家听。
爸爸笑了:“芷吟啊,好好学习,以后当个作家吧,现在编小说已经有点像样了。”
妈妈也笑了:“就是,好好学习,以后考回融城,爸爸妈妈全力支持你做任何你喜欢的事。”
“我当然会好好学习的。我先去睡啦。”芷吟回到自己的房间,把白天的经历都记录在日记本上,结尾一句是:这么奇怪的事,大概也只有你这个小小的日记本会相信我了吧。哎!
初四夜晚,大雪纷飞,整整下了一夜。
初五一早,地上积了厚厚一层雪,爸爸妈妈却不得不赶回融城上班。妈妈离开柳泉镇的时候,紧紧拥抱住芷吟,叮嘱她:“要听奶奶的话,好好学习,多帮奶奶做些家务。”芷吟只是“嗯,嗯”一个劲儿地点头。妈妈转身上车离开时,抬起手臂,在眼睛处不住地擦拭。芷吟的眼泪也不停流淌,直到爸爸妈妈的身影在远处的路口转弯处消失,她还在对着雪地上那行车轮印发呆。奶奶把手臂轻轻搭在她肩上,揽着她回了家。
芷吟回到家,就找出计划本,对自己的时间重新进行规划,把一切能用来学习的时间都列出来,安排进去一项一项的学习任务。计划设计完成,她立刻进入了学习状态。
芷吟虽住在柳泉镇,却和这里的人们有着完全不同的节奏。她走路风风火火,学习争分夺秒。柳泉镇的人们走路、说话都慢悠悠,路上遇见个熟人就停下来彼此问候、闲聊一阵儿。奶奶的生活节律完全跟着太阳走,天亮起床,天黑休息。每晚奶奶和柳泉镇的人们都进入梦乡时,芷吟还在挑灯夜读。早晨,芷吟和奶奶几乎同步起床,奶奶做早饭,芷吟晨读。
开学了。
芷吟在天微亮时就起床,穿上奶奶缝制的棉袄。棉袄是玫红色背景,上面均匀点缀着朵朵淡黄的梅花。奶奶是出名的巧手,棉袄做得暖和又不显臃肿,她穿着很合身。早饭后,她把棉袄、围巾、帽子全部穿戴整齐,向香积山下的香积学校走去。路上可以看到三三两两的学生,在这新学期第一天,都焕发着新的神采。
芷吟走进教室,看到许多同学都来了,他们三五成堆地聚在一起,有坐在桌子上的,有倚在讲台边的,有站在角落里的,都像失散多年又重逢似的,急不可耐交流寒假的种种,喧闹声连成一片又一片。许多同学冻得一边跺脚一边双手不停地互搓、哈气,忙着交流,都顾不上去生火炉。
芷吟在融城上学时当了三年班长,养成一个习惯:看到有什么事情需要做,二话不说,先去做好。这会儿她擦净一个空位,放好书包,走向讲台左边的火炉区,按照这几天在奶奶家学到的生火炉方法,从炉边上用废砖围成的柴堆里取出一些玉米苞叶,放在火炉下面,再交错着放上去五六个玉米芯,把煤块铺在最上层,划着一根火柴,将火柴头从炉眼伸进去点燃苞叶。很快烟气在教室里弥漫开来,大家才注意到炉火边多了一位新同学。
一些同学围到火炉边,叽叽喳喳地问她“你叫什么名字?”“你从哪里转来的?”“你为什么要转到我们这里啊?”“你看着不像大城市来的啊,竟然还会生火炉!”
芷吟一一做了回答,又埋头去扫地。
她出去倒垃圾时,看到最后一排教室右边,一个修长的身影在移动。仔细看看,才发现那排教室后面有一条河,那人手捧一本书,沿着河堤边走边朗读着,隐约看见她口中不时呼出的热气,在遇到寒气的瞬间凝成小团白烟。河里的冰层尚且厚硬,她穿一件浅棕色长款棉衣,上面点缀着黄色小花,棉衣下面露出一截藏青色长裙,丝毫没有怕冷的动作。寒风中,苍黄的柳条在她身前身后瑟缩着颤动,她的目光却始终在书页上。
她凝视着那个人,微笑地看着那个和自己一样有晨读习惯的人。她望着那人的披肩长发和裙身下摆在风中飘飞,忘了要去倒垃圾。
那人似乎意识到有人在看,朝她这边望过来,她立刻转身向垃圾堆走去。
芷吟回到教室几分钟后,乱哄哄的教室忽然安静下来。刚才在河堤边读书的那个女子出现在教室门口,同学们的目光都被她吸引过去。
她身材高挑,五官精致,长发披肩,明显地和这里那些被太阳晒得黑黝黝的女孩不同。她迈动盈盈脚步,走上讲台,站定了,静静地、含笑地看着台下的同学们,她笑起来就像阳光照在盛开的花朵上那么明媚。她的眼睛好像汪着一湖水,将每位同学的倒影都映进去,让坐在最后一排角落里的同学都觉得“她看见我了”。
“大家好!”,她说了一句话就停下了。她的声音,透着雪一般的晶亮,清纯的音色里带来一种幽远,让人想到宇宙洪荒一类的阔大时间与空间。她用期待的眼神看着同学们,温和地说道:“我叫叶浅,从今天起担任你们的班主任和语文老师。”
同学们看她都看得入神了,听到这句话,才好像从另一个空间梦游回来似的,纷纷正了正身,用笑容迎接她那特别的声音。
“刚才,我感受到每位同学身上都有一种高贵的品质。”她再次看向同学们, “这种品质,就是安静。”
有个同学忽然举起手,叶老师问他有什么事。他站起身,故作认真地说:“叶老师,我们班李冬冬,他最有这种品质,他每天都发呆很久,特别安静。” 大家都看着最后一排靠窗的那位男同学,他的头已经快低到桌面上了。
叶老师微笑看着他,认真地说:“古往今来,发呆和思考是人类智慧发展的重要方法。在发呆的时候,可以调整情绪,修复心灵,积累感觉,酝酿思想。还可以听见大自然的心跳。只要不影响到听课,发呆就是好事。”
听到老师这样说,那位男同学慢慢抬起头来,他眼睛里像是闪过一道光,将一盏快要熄灭的灯重新点亮。他那表情变化,好像心底角落里的尘土都被叶老师的话吹净、飘散了,无影无踪,幽闭的门窗里有明亮的阳光照进去。
叶老师看了看李冬冬,说话的语速稍快了点,节奏和音高的变化更明显,语调里洋溢着一种热情,她说了很多关于安静的内容,最后说道:“同学们正是在好动的年龄,好动是天性,如果能动起来也能静下来,你们就会成为更丰富的人。如果你们能安静下来,就能听见花落花开的声音,就能更好地享受阳光、享受风景,因为只有安静下来,人的心灵和感官才是真正开放的,才变得敏锐,才能接纳大自然深处的智慧和力量。”
她讲得有点深奥,但同学们都现出轻松、愉悦的表情,好像都能听懂。
她用白粉笔在黑板上画了个句号一样的圆圈,建议大家盯着那个图形或闭着眼,安静十分钟,什么也不做。
芷吟和大家一样,盯着那个圆圈,试着让自己完全静下来,盯着盯着,她忽然转移了视线,眼睛一眨不眨地看着叶老师衣服上的图案。叶老师闭着眼,一动不动,正享受着她的安静时光,同学们都盯着那个圆圈,表情平静。
十分钟到。叶老师请大家谈谈刚才那十分钟里自己完全安静下来的感受。同学们都说了自己的感受,各不相同。
轮到芷吟交流了,她先是抿着嘴唇,又张开嘴,深吸一口气,吞吞吐吐地说:“我……我一直盯着那个白色圆圈看,我想知道……自己的心在这种安静中能飞多远。当时,叶老师站在讲台旁,那个白圈在她的腰边,叶老师衣服上那些黄色小花……本来是含苞欲放的静态,但那会儿它们正一朵一朵地慢慢绽开着,我的注意力……被它们吸引了,就去看那些小花的动态,听那些小花嘻嘻哈哈地笑...... 十分钟结束时,叶老师睁开眼,就在睁眼的瞬间,她衣服上所有的小黄花都像听到命令似的,忽然停止开放……变回了原来的样子。”
她一说完,同学们都哈哈大笑,忍不住交头接耳评点这位新同学的发言。
叶老师也在某个瞬间露出吃惊的表情,但她很快平静下来,制止了同学们:“好了,大家别笑了。每个人真正安静时,感受到的东西是不一样的。在真正的静中,确实有许多动态,人们说的‘静中有动’就是这个意思。有些细微的动态和声响,在喧闹时容易被忽略,静下来就可以把握住它们。这位同学说出了她独特的感受。”
叶老师这样说了之后,大家不再笑了,芷吟的眉头却皱得更紧了。
后面发新书、排座位时,芷吟都是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
晚饭时,芷吟问奶奶:“奶奶,你听说过画龙点睛的故事吗?”
奶奶打趣道:“我们庄稼人,哪知道你们那些文绉绉的故事哟!”
芷吟把这个故事讲给奶奶听,讲完之后犹豫了一下,问道:“奶奶,你说有没有那种很会做棉袄的巧手,做出来的衣服上面的花会自己开放呢?我是说,本来衣服上的花穿在身上的时候是没开的,穿着穿着那些花就开了。你听说过吗?”
奶奶笑得皱纹都堆在了一起:“听说过啊,那些神仙故事里头,什么怪事都有的。观音菩萨的玉净瓶里,洒几滴水出来,死了的树都能活转来呢!”
芷吟抿紧了嘴唇,回房间写作业,走出堂屋时,瞥见门口挂着的日历本上写着“立春”。
她写完作业后,将白天课堂上的奇事写在了日记里,合上日记本之前,又拿起笔,在日期和天气那一行,添加了“立春”两个字。
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