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经过长途暴走的青春
怎能配充实热血的灵魂
长按下方图片,让考试不再任性↓ ↓ ↓
干货丨拓展丨趣闻丨指南
ACCA
参加过面试的童鞋们,多多少少都经历过“反向提问”这个环节。不论是出于对被面试者的尊重,还是对企业民主文化的彰显,现如今不少的企业在面试末尾都会友好的问:是否对公司有想了解的部分,或者想要问公司方面的问题?
作为一个资深面霸,也碰巧入职后反过来做招聘工作、面试别人的人,看到了太多痛心的案例,在此向大家简述一下向公司提问的“三不要两要”,希望大家改变一些已知的误区,并且,在 HR 姐姐友好的笑容里,不至于大脑失去管辖,忘记了面试战场上的行动纲领。
三不要
一、不要问薪资
说到这里很多人会反对了,考察一家公司,特别是在非应届,而是跳槽的情况下,最首先考虑的恐怕就是公司能支付给我多少薪水。
纠正这个观念,首先要告诉大家的是,薪资不是只能靠问的,而是可以侧面了解的。
想知道新东家能给多少报酬,首先就是研究他们的招聘启事。现在大部分的公司都与国内知名的招聘网站有合作,打开每个岗位的详细内容,自然能看到薪金的区间。少数岗位没有写薪金的具体数字,而是写着面议,那基本代表此岗位的薪资不是过高就是过低,需要面谈来定夺。(少数随便填写数字的公司除外)
另外,搜索该公司的名字,也有很多网站专门统计该公司工作的人的工作环境、业务内容、感受和薪资区间,也可以参考。
另外,同行业的人,或者是不同行业同岗位的人,出于对圈子的了解,多少也能猜到一些,有这方面的人脉,也可以进行咨询。
有人会问,我何必这么大费周章的自己去寻找蛛丝马迹?直接问问不就可以了吗?
之前上学的时候参加招聘会,我最不屑的就是企业的 HR 们慷慨激昂的陈述了一大片蓝图,描绘了数不清的美好未来,但到最后某同学问:那每个月给多少工资?立马开始闪烁其词,什么不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啊,根据个人情况再判断啊,极少有公司(除非工资数字真的好看)能回答的痛快。
但是现在我明白了,同学啊,这个问题真的很难回答啊!
首先,没有看到你的个人简历,我不清楚你是一个年年奖学金、社会实践经验丰富的优等生,还是天天挂科,没有拿到毕业证的特殊个例;
再一个,如果涉及到技术部分,我们可能需要部门领导面试加上技术考核,需要外语的部分也有外语考核来测试你是否符合岗位要求,只要不是最后一个给你面试的人,恐怕都拿不出一个具体的数字;
第三,公司针对各类不同人群(例如博士/研究生学历或者外语大拿)可能有不同的奖金,这些也构成了工资的差异……
如果不是应届生,需要考虑的因素会更多,这也是许多企业工资保密的原因——每个人考察的方面不同,被“利用”的技能不同,造成了薪资的差异。
所以,你还认为,校园招聘会上,或者是第一次简单的面试,你就能得到准确的薪资数字吗?
在国外留学的时候参加过一次校园宣讲,世界 500 强排名前十的大企业,招聘留学生到他们的中国总部工作。
当时现场熙熙攘攘,人满为患。印象最深的是,有个男孩在提问环节中询问HR毕业后过去工作能拿多少工资。
如此大的企业,发展前景和企业规范程度已经毋庸置疑了,哪怕 HR 姐姐们不那么卖力的讲解,我想来的人也都是冲着投简历来的。全场关注的焦点,只剩工资这一点。男孩话一出,大家都心领神会的笑了,估计心里都在默默点赞。
HR 开始是拒绝的,说的也都是我上文描述的一些“官方话”。可是这个男孩锲而不舍的连问三遍,最后甚至反问道:“是不是工资太低你们没法说啊?”
HR 没办法,思考片刻,很认真的给出了一个具体数字,说应届生在公司大概能拿到这个水平。
当时记得现场一片哗然,因为工资实在是太低了,完全违背了我们心中该企业宏大的形象。连我这个对金钱欲望薄弱的人,都没投简历直接离开了。生活固然要有诗跟远方,但是拿着小企业的工资,到一线城市厮杀,恐怕连生活的苟且都过不去。
这次失败的招聘会固然有企业方的责任,但是苦苦追问的那位男同学,我想他也不会再得到该企业的垂青。
每次面试,总有一些打破砂锅问到底的人,我建议大家面试的时候就充分的展示自我就好了,表现得好、言行到位,自然能得到衬得起这一切的薪资水平。哪怕事后发现薪资不符合自己的要求,白白去参加了面试,我想,多一次双向的沟通,自己也是有所得的。
凡事都有特例,如果是金钱需求特别大(例如房贷车贷孩子奶粉钱紧张)或者实力超强(应聘总监、经理人等)的情况,先谈薪资再去面试,也可以是一种选择。这里只是希望一般的求职者理解企业的这些内幕,不要在面试的开始就执着于工资具体的数字。
二、不要对企业有所图
来到企业工作,我们的目的很明确,就是通过自己的劳动换取薪水。如果能有奖金、福利、培训等等附加收益就更好了。
虽然我们这样想,但面试的时候我们绝不会说我来你们公司工作,是因为你们每季度丰厚的奖金,或者说是为了你们公司年底就会上市,等等。
虽然我们能避免这些坑,但还是很多人在不知不觉间就把心里话告诉了企业方。
例如公司面试最后的提问环节,有人曾经问:我知道你们公司在新加坡有个项目,我有机会被派过去学习吗?
部门领导表示,进入公司还是需要先学习和在部门贡献自己的力量,男孩摇摇头表示,应聘我们公司主要是看中了有去新加坡交流和学习的机会,自己的妹妹也在新加坡留学,过去了可以有个照应,并且自己英语很不错,过去工作也完全没问题……
虽然领导最终也没有当面回绝男孩,比较顺利的结束了面试,但是后来冲我们发了一顿牢骚。说这个孩子很可笑,还没有为公司创造利益,就先想着让公司为他付出。
其实学生应聘企业,最首先需要转变的一个思维就是:不要告诉企业你想要什么,而是告诉企业你能为企业做什么。
这个道理看似简单,但很多人不懂。不然也不会有那么多的人应聘的时候,告诉HR我上一家公司离职的原因是因为我学习不到东西了。
这种心里话,放在心里说说就可以了好吗?
向企业提问时,不要问你们可以派我出国吗?可以送我去公费培训吗?第一年我能全额拿到年终奖吗?我工龄累计每年可以休 10 天年休假,你们休假制度完善吗?
任何对企业有所图的提问,都会影响 HR 的判断。其实这些问题,实在想问,简单的换个角度就可以了。例如,淡淡的问问企业的培训制度和人才养成计划,我想没有人会提出质疑。
三、不要问公司主营业务和产品
任何能填入公司简介的内容,我建议你都不要问。
为什么?很简单,网上能搜到。
来面试连最基本的公司了解都不做的人,我想HR都会比较怀疑应聘的诚意。
特别是公司的主要业务,核心产品,客户群,销售利润等。
大的公司有自己的网站,且会及时更新内容,我们分析他们的网站和公众号等官方宣传渠道的内容就可以。
小的公司,从他们自己进行的网络推广的内容中,也能看出一二。
两要
那么,我们再来看看,什么是比较适合提问的,和我们面试时一定要明确的?
一、要参考公司发展规划
刚刚毕业的时候觉得,选择一家好的企业是最重要的。
现在认为,想要获得稳定的,特别是长期的发展,企业所在的行业,也十分重要。
在没有发展前景的行业里,有的时候很多事情会变得很无奈。比方说个人发展空间,比方说薪资水平。企业是不能抗衡与改变的,因为大环境如此。
所以,公司是否有长远的发展,公司是否能经过一波波的金融危机浪潮,我们可以听听企业长远的发展规划。
公司的基本信息,相信你在网上已经搜索过了,那么,带着现有的这个组织,听听企业按怎样的计划、如何向前发展,也是判断企业是否长远的一个方法。这对我们是否要投身这个企业、这个行业,是否不久后会面临撤资、面临裁员,都可以起到一个参考作用。
二、要了解即将应聘的部门的组织架构和人员构成
我非常建议大家,进入一个公司、一个部门的时候,先了解一下你未来即将进入的组织是如何构成的、未来的上司和同僚们是否各司其职。这点非常重要。
例如我进入的第一家公司,面试综合办公室助理,其实一进入公司我就看出了些端倪。例如进入公司时,整个前台区空无一人,应聘时,人事总监亲自给我打印面试表,贴照片,我当时已经敏感的认识到这里后勤部门人员严重不足,知道自己如果入职,工作量一定会很大,但反而单纯的认为这样能学习到更多的东西。
结果是,入职后发现,后勤部各位领导都不缺,偏偏都缺小助理,大 BOSS 本着节俭成本的出发点,只聘用了我一个打杂的,我每天跑腿伺候各路领导,苦不堪言。
后来再面试,我开始委婉的询问 HR,我即将进入的组织都有哪些方面的工作,而我会负责哪一部分。问完了,哪怕自己不打算改变主意,起码心里也有个思想准备。
特别是后勤部门,如果不单单是你的岗位空缺,那你后来很有可能面临身兼数职,或者转岗的命运。一个是忙得披星戴月,一个是有违自己的职业规划——我想这是大家都不想面对的。
限于篇幅,这里简要的给大家提这几点。要知道,面试,也是处处皆学问,希望大家不要在不必要的地方失分,也能多多理解企业的立场和招聘人员的心思。
学而时习之
不亦说乎
by:孔子
做一个有点酷的ACCA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