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小事
2017.9.13
刚刚接到妈妈的电话,听着妈妈在电话里喋喋不休的讲着家里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好似许久未见,明明今天下午刚刚从妈妈家回来),一种幸福感油然而生。眼前浮现出1989年9月14日的那一幕。
1989年9月14日 (农历八月十五)早上 ,这一天年仅16岁的我,下了夜班回到宿舍,准备补觉,可内心里却怎么都无法平静。
“每逢佳节倍思亲”,这个中秋节是父亲去世后的第一个中秋节,我思念着父亲,内心里被悲伤充斥。
在悲伤中隐约还带着一丝丝怨意。我怨妈妈,怨她不爱我,不疼我,怨她偏向姐姐,怨她总是批评指责我,让我感觉在家里就是个多余的人。
随着原本最疼爱我的父亲的去世,15岁的我我感觉家是冷漠的,没有温度。在那个叛逆的年龄,只想早日离开这个伤心之地。
于是我选择了退学,参加工作;选择了第一次离开家住宿舍,让自己独立,远离妈妈。
那段日子我基本没回过家,我好似也没有太多的想起过家,想起过妈妈。我有了一种小鸟出笼的感觉,这种感觉让人留恋忘返。可以不用再听妈妈的唠叨,不用在看妈妈的脸色,不用在担心做错事被妈妈骂。
那段日子里我内心里充满了喜悦,兴奋的体验着这从未体验过的幸福生活,连最疼爱我的父亲似乎都忘到脑后了。
随着八月十五的来临,这种幸福被打碎了,心好似被悲痛揪住了,胃里堵的满满的,眼泪像掉线的珠子稀里哗啦的落下来。这原本家人团聚的日子,我感觉好孤单,我像是被世界抛弃了,好委屈,好无助,好想找一个温暖的怀抱大哭一场。那一刻满脑子里都是家,都是妈妈,我想回家。
就在这时我听到了轻轻的敲门声,弱弱的,我听错了吗?这个时间谁会敲门?我稳了稳情绪,擦干了眼泪,问了声“谁啊?”
“是我”,好熟悉的声音,是妈妈。心跳立马加快,我愣住了。
随着又一次的敲门声,我蹦起来,冲到门口,打开了门。
我看到了妈妈,是妈妈。
稍微有些自来卷的短头发有些凌乱,微笑的看着我,眼神里充满着急切,风尘仆仆的样子。一件咖啡色的上衣肥肥大大的罩在她的身上,让她原本微瘦的身体显得更加的瘦小了。妈妈手上提着一个带盖的竹编的篮子,看着沉甸甸。
我赶紧躲开她的目光,害怕她看出我哭过。
可能是上楼梯到六楼的缘故,妈妈的呼吸有些急促。
我连忙接过篮子,让妈妈到宿舍的床上坐下。
一进屋妈妈就迫不及待的说,今天是八月十五,我知道你们这忙,不能回家过节,特意给你做了炸肉,炸鱼,丸子给你拿过来,还买了你爱吃的枣泥月饼。在这里吃食堂不比在家里。
我一头扎进妈妈怀里,“妈”,我放声大哭。所有的委屈无助随着泪水喷涌而出,心里立时轻松了,顺畅了。
这一刻我感受到了妈妈的爱。
我问妈妈,怎么来的?这里离家80多里地,不通车,妈妈还不会骑自行车。
妈妈说,她前几天托人打听到今天有来这里送货的车,她坐货车来的。
我的眼泪又一次的喷出来。妈妈轻轻的拍着我的背,“傻孩子,别哭,妈妈来看看你,一会还要跟车回去。你自己在这里受苦了。”
我看到妈妈眼圈红了,声音有些哽咽。
这一刻我懂得了妈妈的爱,那份用她的方式表达的爱。
这份爱消融了心中的怨,让我看到内心里那份深深的渴望,我渴望着妈妈的爱。
这件事过去了29年,它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冲淡,反而越来越深的刻在了我的心田。
这件事让我看到了一个妈妈的伟大之处,她可以为了自己的儿女不顾辛劳。
这件事让我体会到有妈的地方就是家,有妈的孩子是块宝。
这件事让我懂得了什么是无私的爱,什么是无条件的付出。
这件事让我明白无论我们多大在妈妈眼里都是孩子,走到哪里,妈妈的牵挂就跟到哪里?。
这件事让我知道爱是付出,不是一味的索取。妈妈用她的爱滋养着我,为我的成长保驾护航。
这件事成为我人生路上的转折点,让我改变了对家的看法,让人生的路开始有了色彩。
这件事打开了我的心门,让我开始接纳更多的人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