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人称苏东坡。
苏东坡的一生,是贬谪,是漂泊,是跌宕起伏。
却也是豁达洒脱的一生。
然而他还有一个不太为人知道的身份,是老饕,是吃货。
1079年,苏东坡由徐州调任到湖州任知州,向皇帝作表谢恩,却被王安石手下的改革派断章取义,污蔑讽刺新政,被贬回汴京(开封),关押御史台,因为御史台经常落满乌鸦,被称为“乌台”,北宋著名的“乌台诗案”由此得名。而苏东坡的一生,也于“乌台诗案”发生重大转折。
大宋有“不杀士大夫”的祖训,苏东坡也因此保住了脑袋,却被贬到湖北黄州任团练副使,并无实权。在黄州的谪居生活非常清苦,他在城东开垦一块坡地耕种,“东坡居士”的称号由此而来。
他在黄州任职期间游历赤壁,作著名的“一词两赋”:《念奴娇·赤壁怀古》、《后赤壁赋》、《前赤壁赋》。
在黄州,苏东坡热爱上了吃,“自笑平生为口忙”。还作了不少菜谱的诗,有制作江鲜的《煮鱼法》,有调制菜羹的《东坡羹颂》,当然还有著名的“东坡肉”的做法的《猪肉颂》。
“净洗锅,少著水,柴头罨烟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侯足时他自美。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猪肉颂》
在宋代,从宫廷到民间,羊肉才是最主要的肉食,猪肉根本不受待见,“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富贵人家不肯吃,贫困人家又不知道怎么煮。在苏东坡的推动下,猪肉开始登上大雅之堂。到了明代,猪肉成为了中国最为广泛的肉食。时至今日,“东坡肉”也成了中国的一道名菜。
1094年,苏东坡再次被贬,这次是更为偏远的惠州。自“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后,这十年期间,苏东坡自登州被召回,八个月内擢升三次,官至翰林学士、知制诰,距离相位仅一步之遥,这是他一生仕途的高峰,自此他又一再被贬。
到了惠州,水土不服,阴雨连绵,“瘴疫横流,僵仆者不可胜计”,瘴气多,医疗条件不足,使得苏东坡多年以来疾病缠身。加上多年来患难与共、唯一留在身边的爱妾王朝云去世,苦闷是他这一时期的主题,病、穷、惧是关键词。
然而这并不能将苏东坡打倒,他在当地修桥筑路,改良农具,施药救人。同时,也不忘追寻美食。
他自创了“羊蝎子”的做法。当时羊肉贵,但羊脊骨却很便宜,这对于贫困的苏东坡来说并不难得,三五日便吃一次羊脊骨,在羊脊骨间摘剔碎肉。但他没想到,他所喜欢的羊脊骨,千百年后逐渐被更多人喜欢,并且有了一个新的名字“羊蝎子”。
然而在惠州的生活,给世人留下最有名的莫过于荔枝。他超级爱吃荔枝,一颗一颗晶莹剔透的荔枝肉送到嘴边,哪怕饱受痔疮之苦也无法停止。作诗《惠州一绝》:“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可见他的喜爱程度。如今一提到惠州,就会想到荔枝,想到荔枝,就会想到吃货东坡。
到惠州三年后,1097年,苏东坡又被贬到极其偏远的荒凉之地海南儋州。而在当时,流放海南是仅次于满门抄斩的极刑。
海南“食无肉,病无药,居无室,出无友,冬无炭。夏无寒泉”,缺肉吃,食物匮乏。即便如此,吃货东坡仍然发现了无上美味——“生蚝”,惊叹“食之甚美,未始有也”,并一本正经地修书给儿子不要公开海南生蚝的秘密。因为怕朝中士大夫知道了会跑来海南跟他抢。
流放海南三年后,遇朝廷大赦,才得以归还。
1101年,66岁的苏东坡在回京路上,看着昔日好友为他作的画像,他百感交集,题诗:“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这也成了他的辞世绝句。两个月后,苏东坡在常州病逝,弥留之际平静地对三个儿子说:“吾生无恶,死必不坠。”
自笑平生为口忙。这便是苏轼。乐天、幽默、旷达、豪迈、洒脱。纵使人生起落、官场沉浮,他总能“游于物之外”,“无所往而不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