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阿迅》的苦难背后
读完《阿迅》,窗外已晨光熹微。合起书,书中的阿迅也收拢起她轻柔的翅膀,在封底笑靥如花。“我曾遍体鳞伤,但伤口长出的却是翅膀。”这句写在封面上的话简直就是朱迅自带的背景音乐,以苦难为师,以坚强为盾,人生得以轻盈和辽阔。
小小、阿迅、朱先生、朱迅、朱大胆儿、王的女人、丫头……《阿迅》中,作者从十五岁的小小起笔,以人生不同时期的称呼为结点,回顾自己大起大落的经历:从中国童星到日本的厕所清洁工、洗碗工;从日本主流电视台唯一拥有固定节目的中国大陆女孩到回国后成为“美丽却空洞的花瓶”继而成为“海待”;再历经蛰伏和“偷艺”,最终登上中国综艺的最高舞台——春晚……其间她屡经与至亲的生离死别,目睹疮疤把一个爱吃爱笑的父亲变成一张撕碎又缝合起来的老照片,她自己也先后上过三次手术台,忍受最恶毒的谣言和攻击,走在用血与泪铺就的逆旅,早已习惯用微笑掩盖一切,笑称“王的女人”。从这番“她笑着写,我哭着读”的小说式阅读体验来看,《阿迅》完全不逊于《老人与海》般的“硬汉文学”。
我一直笃信,灾难和不幸本身并不能使人变得坚强和高贵,如毛姆所言,在大多数情况下它只能使人们变得心胸狭小、报复心更强。真正使人从不幸中站起来的,是他审视深渊的目光。阿迅在谷底摸爬滚打时,只想怎么办,从不问凭什么。无愠,也就无畏——读《阿迅》,我发现了这种我们很容易忽略的情绪勾连。世人道无牵挂才能无畏惧,人哪能了无牵挂,你的软肋就是你的铠甲。阿迅为人女、为人妹、为人妻、为人母,牵挂千丝万缕,唯有以“我认”的心态直面一切不幸,才真正强大到无所畏惧。
面对病痛的深渊,她因知耻而强大。“有其父必有其女,面对病痛,我们同样耻于退让。”正因牵挂满满,她不怒不惧:“枕边是黑的,脑子里却满满的是爱的光亮。父母、丈夫、孩子、亲人、朋友,拥抱、心跳、感动和亲吻。此时,能陪你的就是这些,此刻,如果死神真的推门就进,我能带走的也只有这些。这是真正意义上的财富,扎根在你灵魂深处,给你堵住门的力量和活下去的信心。”
面对谣言的压力,她因知足而无愧。母亲说,公众人物要允许别人伤害,她明白:“受到表扬立即骄傲,听到骂声就憎恨对方的人很容易成为虚荣的俘虏。”老公王志说:“别怕,我在。”知足,已可安慰她的所有委屈,让她明白最好的报复就是原谅,只有原谅别人,才能放过自己。
面对事业与家庭,她因知味而兼顾。无论巅峰还是谷底,阿迅永远以谦逊甚至谦卑的态度面对。事业上因一天主持十七档节目被同事封为“朱十七”、“朱大胆儿”,在家里侍奉公婆、贤助老公、教育儿子、操持家务无一假于人手。更是因为她的不怒,乐在其中,惜福而珍存点滴。这些点滴珠玉汇在“王的女人”一章中,像阿迅的微笑一样晴朗明媚。
知耻,知足,知味,所以阿迅的坚强是厚重的也是轻盈的,是尘埃里的花,是伤口上的翅膀。在书的后记里,朱迅这样回顾:“看看阿迅:曾经历了背叛,才知道忠诚的价值;曾直面了磨难,才激起奋斗的意志;曾被嘲笑损贬,才清楚尊重的意义;曾被四面围困,才倾听内心的声音;曾被病痛折磨,才领悟健康的攸关;曾感受了孤独,才珍惜真爱的陪伴;曾遭遇了绝望,才明白梦想的力量;曾经历了生死,才懂得因果的必然。”
我依然想说,阿迅,不幸就是不幸,永远不必感激。你不是因经历过才懂得,而因经历这一切的是你,才能懂得。临于深渊,如果我们都有阿迅的谦卑,不怒不惧,以软肋为铠甲,无需遍体鳞伤,你我也会拥有翅膀,人生变得更轻盈,更辽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