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你查过的每个单词都装进大脑?

本文共5000余字,有点长,所以写了个简单的目录 :)

目录

一、引言和关键词

二、 正文

 1. 疑惑

  2. 对策

           2.1 工具

           2.2 方法

   3、总结

三、杂谈

四、资源分享


引言

   语言的学习和掌握几乎是伴随我们一生的事情,它虽然不像自然科学那样要求严谨和强调逻辑推理,但涉及的范围却实在太广,可以说是无边无际,即便是母语人士也会持续地接触新的表达。很难想象只懂得少量单词和几个简单句型的人, 在表达时却能做到绘声绘色、妙语连珠。因为词汇、概念是人类思考和认知世界的工具。

    我们平时阅读、听音频、看视频...都是在输入信息,在这过程中或多或少会碰到一些陌生的词汇和表达,然后你可能会去查词典→识别、理解→继续输入新的内容。但过了一段时间,可能是一两个星期,又或者是一两个月,当你再次去听/阅读相同的材料时,也许就会沮丧地发现原来学过的东西现在又忘了:"这个我记得见过但现在想不起来"、同样一个单词,在不同的时候反复查了好几次。

    这时你大概会觉得是自己记忆力太差,还没有及时复习。但其实更多的是方法上需要优化,遗忘很正常,不论学习任何东西,从输入到输出,中间至少还有整理和内化的过程,也只有真正内化进自己大脑里的东西才能在需要的时候去应用。

    那么,就英语学习而言,如何把查过的单词都“装进大脑”呢?

关键词:语块; 加工水平; 内化


正文

1. 疑惑

1.1 学英语,到底需不需要背单词?

关于这个问题,网上有个经典的笑话——不背单词,读文章就会是下面这种感觉:

我们知道賢鏛是在生活中很重要的。比如在鼙蠻和贎鬍里,有彃燊在罅鷄那里蘩墝,之前他们鏈鴊恆闳嘑傡彚槩滼鞷蕻賤鬡艐倏雫寬褲灣。

请问:

1.鞷 在文中的意思?

2.这篇文章的最佳标题?

3.作者没有告诉我们什么?

4.作者为什么说“恆闳嘑傡彚槩”?

当然,这是比较夸张的情况。

但如果一段信息中,某些关键名词、动词都很陌生的话,确实会影响到理解。

1.2 学单词真的只凭努力、坚持就够了吗?

曾经有一条励志的数学公式,是下图这样的。

正面来讲,它的大意是:只要坚持每天进步一点点,那么一年以后,就会有非常明显的改变,最终积累出很强的力量。

于是理论上,只要每天学20个新单词,一年后,词汇量就涨了7300,三年也就过2万了......

但要想达到这种复利、持续增长的效果,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前提是:我们能把之前学过的新东西都记住。

而在实际操作中,光是‘每天都记新单词’就不简单了,如果一段时间后还发现之前学的现在又忘了,确实挺打击人的。

因为单靠蛮力,却没有科学的机制,很容易“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难以感受到持续积累的力量,以至于“单词是背了就忘的”这样一句话似乎成了人们的共识。

那么,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又该如何更好地解决呢?

2. 对策

诚然,大部分人其实是不喜欢学习的,尤其是不感兴趣又认为自己不擅长的东西,但如果又不得不学的话,一般的做法是通过各种办法增强自己的学习动机。「动力」固然很重要,没有动力人无法前进,但同时它也不稳定,会受到外界的干扰和诱惑、情绪、身体状况等因素的影响。

这时我们不妨从另一个角度入手——尽可能地降低「阻力」。

下面就分别从工具和方法两方面浅谈我的看法。

2.1 工具

为什么有些单词查了很多次却依然记不住?

对不同的人来说,原因可能有很多种,但本质上还是重复的次数和频率不合适。而阻碍高效重复的那些问题(我认为)又首先表现在管理上,比如:

分散的"地域分布":生词散落在各个不同的地方——课本原文旁、各种词典app生词本、甚至随手保存的图片和截图...

从囤积到放弃:笔记静态地待在原来的地方,极少会打开来复习,或者干脆记不起有这件事了。

受挑战的注意力和耐心:看词典时,释义密密麻麻,而我们不认识、或者语境需要的意思只是其中一个。

......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可以试着建立一个适合自己的、能长期使用的「个人词汇库」,相应的,它需要有这样的特点:

all in one:用一个工具容纳、归集所有你遇到并且想以后能记得的新信息,同时支持在各个设备间同步数据。

能让笔记"流动起来":自动安排复习计划,在你可能要忘记的时候重现,越是陌生的单词出现得越频繁。

单位信息密度较低:每次一张卡片,内容是经过自己思考整理后形成的,精简、结构化等,适合碎片时间复习。

讲到这里,你应该已经猜到了,我想说的这个工具是Anki。我曾在提高记忆、对抗遗忘的本质规律和1个记忆神器这篇文章中简单介绍过,可能你也已经用起来了,这里就不再赘述。

这篇文章主要谈谈日常英语学习中查阅词典和编辑Anki卡片时的一点可参考经验,顺便分享几个相应的资源。

2.2 方法 

1) 关于词典的选择及其意义

首先,当你需要查一个词的时候,尽量不要使用那种只有对应的中文意思的字典,比如说你输入scale,就只得到这样的结果:

 英 /skeɪl/  美 /skel/ n. 规模;比例;鳞;刻度;天平;数值范围 vi. 衡量;攀登;剥落;生水垢 vt. 测量;攀登;刮鳞;依比例决定

这样即使把这些都背下来,意义也不大。可能你在阅读中见到时能理解,反应快一点的话在听力中也能听懂,但却很难用它去表达什么。

因为实际上你真正遇到一个生词的时候,它通常不是单独出现的,更多的是与其他的词连用,作为一个最小的语义单位,有人称之为「句素」「语块」「词伙」,都是类似的意思。

具体点讲,像collocation(词组/搭配)、idiom(成语/习语)、句型、专有名词的固定中英文翻译、甚至常见的名言和文学作品的典故等,都可以归入这一范畴。(为叙述方便,后文统一用「语块」指代这一总体)它们才是组成句子、构成篇章的“积木”,是说和写的基础,而脱离了语境的零散单词是没有力量的。

也就是说,当你查"scale"这个词时,你更应该关注的其实是这些:

the sheer scale of sth

scale down/back sth

scale up sth

on a scale from/of 1 to 7

At the end of the scale

make...up/down the scale

a scale of 1:25 000

to practise scales on the piano

the scales fell from sb’s eyes

scale the heights

......

为什么呢?

因为如果仅仅将单词和一堆独立的中文意思对应起来背诵,那么当你真正读到、听到它的时候,就很可能会出现"好像单词都认识,但就是理解不了意思。"反过来说,造成“中式英语”的原因之一,也是用了单词来拼凑句子,而没有用合适的「语块」。

所以,查一个词的目的不仅仅是要知道它对应的中文意思,更重要的是关注它的用法,然后提取和积累它相关的语块。

而这些「语块」,在高级词典中就会看到。( 比如常见的《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

我手机上用的是欧路词典app,主要因为它支持自定义无限制导入词典库同步显示,可以同时看到不同的词典对同一个词的解释,并且软件本身清爽无广告、启动速度快。电脑端的MDict也支持同样的功能。(文末有词典库获取方式)

欧路词典App

2)关于读词典的过程

有些人会说学英语最好用英英词典。确实,英英词典对于培养语感和掌握一些英汉释义之间细微的差别大有帮助,但比较适合较高阶的学习者,否则可能理解上有偏差,也没有耐心看下去。个人认为对大部分人来说,英汉双解是更合适的选择。

但读的时候一定不要只看中文释义,要对照着分析,最好是先看了英文解释,然后再参考中文释义检验自己的理解。

我知道如果一段文本同时有双语对照的话,大部分人都会有意无意地直接去看中文的部分,更何况是枯燥乏味的词典。这本身无可厚非,因为人的大脑天性懒惰,本能地会选择消耗脑力更少的活动。但越是看得少,阅读速度和理解力就越差,进而更不想看,陷入负面循环。

另一方面,平时多适应读英文解释不仅能让你习惯读英语的感觉,还能更准确地理解词的含义,这个过程本身会帮助你记忆。关于这点,主要体现于意思比较灵活的动词,以及一词多义、中英文间很难有绝对确定的对应关系的词。

举个例子,像 introduce 这个动词,它在不同的语境下至少有以下这些意思:

介绍/使了解、主持(节目)、作开场白/书面中的前言部分、某人第一次接触/了解莫事物、引进/传入XX 、将sth(钥匙等)插入/放进sth、XX产品的问世(推出新产品)、实施/推行某政策、..提出法案/议案....

但问题是,这些意思看起来似乎并没有什么联系,硬是去记这么多释义是比较费劲的,也容易忘记。

有没有更好的方式,能将它们一网打尽呢?

认知心理学家Fergus I. M. Craik和Robert S. Lockhart在1972年提出了加工水平效应(Levels-of-processing effect),认为人对信息的记忆效果取决于对信息本身的加工深度,那些深的、基于语义的加工(semantic processing)能产生更久的记忆保持,回忆起来的概率也更高。

这个理论的应用,具体的做法有精细复述(elaboration rehearsal),比如说:

1. 编码/encode: 用自己的话去定义、表述相同的意思(相似的词、同义词、打比方...)

2. 联系/relate

    2.1 自我参照(self-reference effect): 将信息和自己相联系,用到自己身上

    2.2 连接/link: 和过去的、已掌握的知识结合、关联起来

3. 形象化/visualize: 视觉化的想象、思维导图...

回到刚刚的例子,因为introduce的中文意思很多,直接去给每个意思都编码显然不是最优解。

而如果你去看它的英文解释就很容易发现,各条释义虽然特定含义不同,但其实本质上都是在表达“( bring xx into/to xx ) for the first time、make known”这样的意思,只是其所针对的主体和使用场景不同,赋予了这个词各种特定的意义。

甚至你会通过词源(etymology),了解到它最原本的含义是词根'duce'表示的"to lead"(引导、带来等意思)。其他的各种意思只是它的衍生意义(derivative)。

至此,你对这个词的认识(按照重要性排列)就大概是这样的:

( bring xx into/to xx ) for the first time

to lead

to make known

insert、add、throw in [ informal ]

这便是你对“introduce”的编码,经过思考和分析下的个人化的定义

至于它的各种中文释义,反而不那么重要了,如果你的目标不是为了翻译,完全不必刻意记那些词汇表式的意思,直接用“英语思维”去理解就好了,这里的理解即可以是在头脑里形成心理画面、对标实物,也可以是你能举例子、打比方等等。

像这样基于对信息的整合、提取,抓住最根本的意思,会更容易在大脑中形成牢固的节点。

这个节点就像一个钩子(hook),当你真正读到、听到这个词的时候,各种具体的意思会藉由不同的触发点(语境、前后文...)被联想到、提取出来。

你会更加关注到语言整体想传达的信息,而不是拘泥于字词之间。这也是更接近英语母语者的语言思维。

当然,这样做会比较累,也不是所有词都有必要这样做。

更简单的方式,是把词直接用在句子中,用它造句,尽量和自身联系起来

3) 关于制作卡片

3.1 形式:

到了这一步,对于一开始那个词scale,你已经可以做成这样一张正面是「语块」,背面是单词的核心编码+语块含义的Anki卡片了。

Anki卡片实例

电脑端编辑界面
卡片正面
卡片背面

其实有了前面的思考,制作卡片是水到渠成的事,形式和内容详略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调整,只需要注意一点:要让自己有个主动回想的过程。

我们往往觉得,得先记住知识,才能想起来。事实却并非如此:不知道答案时直接进行知识的检索,主动回忆,会让大脑进入活跃状态,帮我们更好地记忆。这就像你被问到一个绞尽脑汁答不上来的问题后,回头找到答案会印象特别深刻一样。(也就是说,一般不要把中英文或问题与答案放在卡片的同一面)

这里放几个我自己的Anki卡片作为参考:

1)正面:单词,背面:核心编码+例句

front
back

2)正面:中文,背面:英文语块

front
back

3)正面:问题,背面:答案

Q+A

3.2 使用场景:

我通常是检索词典,快速地浏览,识别一下生词在此场景下的意思,然后把它们按日期随手记录在印象笔记里,确保记得有这回事就好了,不会打断当前正在做的事。

之后在固定的时间(比如每三天、每周)集中处理,在电脑上编辑Anki卡片,然后同步到手机上,用于碎片时间复习。

3.3 工具思维:

只需要记住一个简单的原则:Anki就像你的内脑,是记忆库,只要是放进Anki里的知识点,就意味着你想把它装进你的大脑,写入长期记忆。

而像Onenote之类的笔记工具则更像是外脑,是素材库,你不一定要很清晰地记得里面的内容,只要能回忆起相关的关键内容,需要的时候知道怎么通过搜索找到它就行了。


3. 总结

总结一下:

1. 词汇、概念、背景知识很重要,它们是一切学习和认知的基础。

2. 学习需要积累和耐心,但不要只靠蛮力,找到合适的方法,可以减少实践遇到的阻力。

3. 尽量少用那种只给出中文意思的"词汇表式"词典。

4. 查词典时比起了解中文意思,更应该关注词的用法,提取和积累它的「语块」

5. 读词典时多关注英文释义,概括出单词最核心的含义,抓住主干,减少记忆量。理解、思考和输出会让你记得更牢。

6. 用单词造句,通过例句和语境获得词的意思也是不错的方式。

7. 不用因为制作卡片打断学习,记录进便签,集中时间处理就好了。但真正整理时要走完一个完整的流程:查→阅读→提取、总结词的含义;加上语块、例句等→写入Anki,同步→碎片时间复习内化。

8. 善用工具,可以把Anki作为个人记忆库。


杂谈

    关于背单词这件事,方法和流派有很多,像夸张奇特的图像故事、联想记忆、谐音、象形......不是说这些技巧不好,只是它们会更适合“词汇量的原始积累”和某次考试的备考,因为这样背下来大部分都是被动词汇,到了一定阶段还是得靠大量、广泛地输入和输出。遇到拿不准的地方,都尽量查词典,结合词典和词根词缀词源,从更深层次去理解词的含义。

    再者,背单词本身不是目的,重要的是行为背后的为什么,为什么要学英语?想达到什么程度?学了之后用来做什么?又或者,你为什么决定打开这篇文章?想清楚这些,学起来也会更有动力和方向。

    最近看到一个挺有意思的观点,他说,如果你觉得某件事情很简单,那说明你根本不了解它,如果你觉得某件事情很难,那还是说明你不够了解它。当然了,这也只是一个观点。就我个人认为,我们会长期去做一件事情,并不是因为它简单或者困难,更多的是觉得它正确且有意义,如果你恰巧又喜欢这件事的话,就去做吧,不管是英语、编程、数学,还是阅读、写作、沟通与表达......花点时间去做,当你有了自己的理解后,便能更理智地面对各种观点。 

    而工具和方法,不完美是常态,世上没有那么多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解决方案,保持开放的头脑,接近本质,然后通过实践形成使用习惯,并逐渐调整,使之更适合自己的需求和期望,不一定非得怎么怎么样。

    毕竟,像“不守规则”、有自己的喜好和情感判断这样的属性,大概是在现在和将来,我们人类仅有的比机器强的地方了。:)


资源分享

在【门罗的小行星】后台回复 单词 二字,即可获取以下资源:

1. 包含牛津、朗文、柯林斯等十余本词典的词典包,可导入欧路词典/MDict软件

2. 2018年1-10月的《经济学人》外刊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3,324评论 5 476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5,303评论 2 38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0,192评论 0 337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555评论 1 27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569评论 5 36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566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7,927评论 3 395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583评论 0 257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827评论 1 29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590评论 2 320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669评论 1 329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365评论 4 31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941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928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59评论 1 259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2,880评论 2 349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399评论 2 34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