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有爱的【开课吧产品开车团伙】微信交流群,七嘴八舌的各位群友们
收集整理:阳光灿烂整理小能手-孙虎虎童鞋
1、想了解一下目前有哪些比较大的医患沟通平台、现在这些平台的目标用户群定位是什么、解决了什么问题。尤其有个我猜想的问题是,这种医患沟通平台,上面的医生是不是主要是大医院的,社区医生等比较low的是不是根本上不去
看你怎么引导,宣传,小病在社区也可以看,小社区也有好医生,宣传很重要,要改变患者的就医习惯,很难。另一种做法是,绑定(依靠)卫生局(政府)做项目,不过这种没项目就死得快
医疗主要是变现太受局限了 平安的模式可以研究但不能复制 毕竟背靠那么大的保险财团。他就是慢慢在布局HMO 闭环 深圳的环境还可以 医保什么的各种政策放得比较开。产品方向就是顺应了政策方向就对 政策调转枪头他就扑街 至少医疗这块是这样
希望有机会 多去参加卫计委的会议 。你们就知道上面那些人是多么的不靠谱和想一出是一出,专注医疗业务本身进行深耕的人 都是极其悲观的。几十年了,想医改的人 何止千万。 SO what
手机APP 能查到一生的就诊记录 用药历史 检查检验报告,可以签约家庭医生、可以问诊、开长处方、延伸处方的产品 我14年就做好了。又能如何,掌握了BAT蒙昧以求的核心患者数据又如何
2、小蜜圈是干嘛的?(回答较多可简略看)
小密圈slogan 连接一千位铁杆粉丝 做社群的 创始人为了打破微信限制建立的一种新的与粉丝交流的地方,类似的还有饭团 前段时间剽悍一只猫老师加入了饭团 现在应该有两万多粉丝。
为了体验,加了几个付费圈子,一些免费圈子,付费的更新量少的可怜,反而不如一些免费圈子获取内容多。而且精华帖不知是怎么来的?吴鲁加自己的产品党圈子三万多用户,精华帖仅17个。我觉得做社群或者内容性,还是要关注互动
是的,我感觉互动性并不好,我加入了一个付费饭团的,每天5分钟解读一本书或一个问题,感觉质量不是很高,而且没有粘连性,可能看段时间就不想再看了。
普通人没有行业背书也不是很好做,不过也不是不行。之前有一个读书群的群友,他在群里从来不说话,只是经常发自己公号的链接,突然有一天加我好友,上来就推荐他的一个付费课程,我也是很无语,委婉拒绝了,结果在饭团也看到了他每月9.9,粉丝都有180多人。
其实这是有个矛盾问题在的,比如特别牛的大咖(不以培训、分享为主要职业的),是很有可能建个圈子就不管了,因为忙的没空理。也很有可能建个免费圈子,偶尔说两句。所以一般建群收费的人,应该不是顶层牛咖,也不是底层小白。
小蜜圈的内容贡献者 不仅仅是针对大牛使用的,中层人也有沟通交流的必要,并且每个人的水平不等,或者他在你眼里不是大牛,但是在小白眼里就是大牛,故这也是其一。其二,从冯大辉的更新频率来看,内容的贡献者不仅仅是中层,也可能是某个行业的顶端人才,但是由于他们职位不等或许管理岗或许还处于一线,而一线的这部分人 每天忙于工作,肯定没时间搭理,而管理者时间上相对更有支配权,故更新频率会高一点。
你说的这个,我最近这几天也在考虑,我觉得如果要经营好一个圈子,不仅仅是需要圈主一个人,那么就需要在圈子中树立几个“助手”,再由某些机制来推动这些助手也来更新。而除了这些专业做自媒体的,一般建圈子的人想不到,所以需要平台去帮他想,要鼓励这些助手,然后我看到小密圈有“嘉宾”的角色。但是很多圈子嘉宾很不活跃。
如果推崇助手制的话,个人感觉产品的定位就有些跑偏了。1、如果有了助手,就意味着开始商业性经营粉丝,而内容的质量难免出现下滑,如同如今的的流量明星;2、小蜜圈的定位应该就是为了降低大牛与小白的距离,而保证大牛的输出质量是核心,如果站在这个角度来考虑的话,经营或者说搭理肯定还是大牛亲自负责比较好,因为对粉丝负责(毕竟人家花钱了),对内容粉丝,对自己的名声负责。
你说的有道理,但是我觉得更新频率难保证,而且对于圈主的压力会很大,助手或嘉宾输出,也是围绕圈子交流的主题的。
圈主的目的不是为了盈利,是为了自己的品牌,为了自己的名声,为了更多的输出交流。所以 更新频率对于作者来说不在多,只要在乎对粉丝有用就可以。
开课吧产品交流群是一个谈天说地,互撩互助,互相进步的有爱团伙!想交流产品的可加QQ群:624922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