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读《观书有感》NO.2

原创

  《观书有感》

              朱  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一、一首深刻的“哲理诗”。

朱熹在文学、哲学、思想、学术上都有成就,是一个集大成者。作为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朱熹被后世尊称为“朱夫子”,可见其在思想文化领域的造诣之深、影响之大。他对哲学问题、对心性之学、儒家修身之学,有独特的理解,在文学上,朱熹的诗歌创作,尤其是表达哲理的诗,哲理深刻,形象可爱。用诗喻理,理学家写诗独有的特征。

诗的背景:诗写于庆元二年,即公元1196年“庆元党争”时期。朱熹名字就叫方塘一鉴。

昨夜江边春水生,

艨艟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

此日中流自在行。


二、古诗今译: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白话文:

“半亩方塘一鉴开”:有个很小的水塘,池中的水像镜子一样,非常干净;

“天光云影共徘徊“:指水面反射光,映照出天空和白云的影子;

”问渠哪得清如许:问他,这河水怎么会这么清澈呢?

“为有源头活水来”:因为从源头有洁净的活水,源源不断的流进来。


🧚‍♂️🧚‍♀️🧚‍♂️🧚‍♀️🧚‍♂️🧚‍♀️🧚‍♂️🧚‍♀️🧚‍♂️🧚‍♀️


昨夜江边春水生,

艨艟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

此日中流自在行。


白话文:

“昨夜江边春水生”:昨天夜晚的江岸,春天江水涨起来了;

“艨艟巨舰一毛轻”:巨轮像羽毛一样,轻浮在水面上;

“向来枉费推移力”:一直以来,巨轮往前行驶,都要费很大的力才能推动它前移;

“此日中流自在行”:然而今天,巨轮在江中自由自在的航行。

三、写作特点:

(一)、文学价值

朱熹的诗抓住了形象,将抽象道理寓于具体形象中。

* 这首诗所描绘的是一个明亮通透的大千世界,而在这个世界中,如果想要保持原本的洁净与清澈,就需要源源不断的吸纳新知识。读书就是这样一个充实和修正自我的过程,只有不间断地读书,我们才能够在格物的过程中,看清世间的善恶是非,找到事物的本真。

* 格物自知,知先行后。朱熹在诗歌中诠释了自己的理学思想,以小见大,阐发哲理,发人深省,而又不失艺术之美。

*从内容形式上讲,这首诗语言简练,思维领先,表达哲学道理推陈出新,令人印象深刻。他的诗不追求词藻华丽、语惊四座,而是用朴素平实的字句,从容自然地描摹景象。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池塘虽然只有半亩,很小,但小中见大。天上的光、云彩的影都可以映见。

在中国古代,有一种比喻,把人的内心比喻成一颗摩尼珠。摩尼珠来自西域。它忽来忽现,能照耀一切,映现万物。

诗句思想深刻。天光云影,比喻明亮的内心,内心的修养。说不要让欲望蒙蔽内心的清澈洁净。

问渠,渠指他,唐宋时期的第三人称形式。问他,“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是因为他有源源不断的活水流进来。活水是有生命的,积极向上的,是一个明亮通透的世界。知识、学问要想保持充盈的状态,必需要有源源不断的源泉活水。朱熹是个哲学家,他无意识地引导读者积极正面地想问题。

(二)、思想价值

朱熹诗里强调 “格物致知”。

1.他用“哲学观点”讲理,写的是“理学诗”。

外在事物,万事万物都有道理。我们要知道事物怎么是正确的。要有正确认识,慢慢地、渐渐地累积,才能致知,发现事物本质,为有源头活水来。

2.朱熹强调 “格物致知”。

人性本善,但人心经常被各种欲望污染遮蔽,所以要不断地修正它,减少欲望,恢复本性,需要不断地在实践中学习才能通透理解,才能去除污染恢复本真。就像小方糖永远要有外在源源不断的活水助阵,才能使方塘维持生命力、维持灵性。

a. 格物致知 是汉语成语,指探究事物原理,从中获得智慧,或从中感悟到某种心得。参透事物本质,掌握知识本源。

格,有匡正、纠正之义。

知,乃智慧、原理。

格物,还原事物的本相;

致知,开达智慧。

格物致知:探究还原事物的本相,才可开达智慧。

格:推究;致:求得。探究事物原理,从而从中获得智慧(或从中感悟到某种心得)。

b.掌握事物风格的能力,通达世事百态。出自《礼记·大学》:“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

格物致知 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乃儒家专门研究事物道理的一个理论,源于《礼记‧大学》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所论述的 “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

c. "格物致知" 的真正意义:

“格物致知” 意义有两个方面:

第一,寻求真理的唯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

第二,探索过程不是消极的袖手旁观,而是要有想象力、有计划的探索。

四、现实启迪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大学》里这样说:一个人教育的出发点,是“格物”、“致知”,从探察事物中得到知识。

探察指“实验”。

格物致知的目的,使人达到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境界。

“实践精神” 在科学上的重要性:

1.科学发展历史告诉我们,新知识只能通过“实践检验”得到。

2.实验过程,是积极的、有计划的探测。比如,我们要知道竹子的性质,就要特别栽种竹树,以研究它生长的过程,要把叶子切下来拿到显微镜下去观察。

3.实验过程,需要有具体的目标、计划。特别重要的,是要有一个适当的目标,以作为整个探索过程的向导。目标怎样选,要靠实验者的判断力和灵感。一个成功的实验者需要眼光、勇气和毅力。

4.“格物致知”需要有主见,要有怀疑求真的态度。

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是不管研究科学、人文、还是个人行为,都要有怀疑求真的态度,在实践中发现事物真相。我们不能盲目接受真理,不能盲信“学术权威”指示。有独立判断力。

对格物致知精神有新认识和新思考,使 “实践精神” 真正变成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99,519评论 5 46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3,842评论 2 376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6,544评论 0 330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3,742评论 1 271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2,646评论 5 359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027评论 1 275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7,513评论 3 390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169评论 0 254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324评论 1 294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268评论 2 31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299评论 1 329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2,996评论 3 315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591评论 3 303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667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911评论 1 255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2,288评论 2 345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1,871评论 2 341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