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国庆回家,我姐对我说,“小蜗,我给你绣了一幅十字绣,等你结婚时送给你当嫁妆。”
我听后坏笑了一声说,“我结婚还早着呢,姐你慢慢绣,绣它个两三年。”
我姐用鄙视的眼神看了我一眼,“真想当老姑娘了啊,你过年都二十四周岁了,再不找婆家就没人要了。”
我撇撇嘴说,“我哪有二十四,才二十二好吗姐,人家谁说周岁呀,都说虚岁。”
这时我妈的声音出现了,“人家小芳比你小三岁,现在孩子都有了你怎么不说。”
我顺口回了一句,“人和人是不一样的,再说了她自己都还是个孩子,她能养育好自己的孩子吗?”
我妈也给了我一句,“不知道你哪里来的这么多鬼道理。”
(二)
我就想问问,我这是鬼道理吗?明明说的很对好吗?
说实话,在青岛的时候我就特别想家,但是因为婚姻的问题,我不敢回家。
我爸妈在电话里就经常唠叨我,说我老大不小了,该回家相亲了考虑订婚以及结婚的事情了。
还总是给我说小芳的事情,小芳是我爸爸一个朋友的孩子,她十八岁订婚,十九岁就结婚了。
我就想,小芳如果来过大城市的话,她肯定不会甘心这么小就结婚生子,步入婚姻的围城。
小芳初中毕业之后,就在县城的服装厂上班,一直到现在二十岁周岁有了孩子,她都没有去过一次大城市。
现在有了孩子,老公也是和她年纪差不多的男孩,家里的经济来源主要是小芳的老公以及公公在外打工赚钱。
所以说,小芳现在有了孩子,要照看孩子,根本就不能出门赚钱,而她也并不具备其它赚钱的本领,所以小芳并不具备经济独立的资本。
用一句并不是特别好听的话来说就是,这辈子也就那样了。
我说这样的话并没有歧视或者其他不好的意思,我想着重表达的是,每个人想要的东西不同,TA的选择也是不同的。
(三)
在农村,像小芳这样的女孩子很多,但是并不是说她们就是不幸福的。
有句话说的很好,“我本可以忍受黑暗,如果我未曾见过光明。”
通俗的可以说,她们并没有接触过太多女性需要独立的那些在大城市流行的思想,而是随大流,按照父母的安排,相亲订婚,结婚生子。
对于她们而言,早早结婚生子,便是潮流,便是一个女孩子应该走的路,该有的归宿。
这也便是她们心中的光明。
可是对于我来说,这是黑暗,因为我不喜欢这样走进婚姻围城的方式,以及这样在围城中生活的状态。
(四)
记得在高中时,我们班举行主题班会—“你为什么要努力?”
我们班学霸发言说,
“我努力是因为我想以后能够有能力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而不是只能听从父母的安排结婚生子,然后有了孩子以后哪里都去不了,整天就只能看着孩子东家串门,西家串门的。
不想一辈子谈论的话题都是一些市井,对于外边的世界不想永远只是在想象中去过。
只有自己强大起来之后,你才能有选择的空间,否则只能听从老一辈认为你应该有的最好的安排。”
她说的这段话,与我的想法不谋而合。
因为我不想一辈子只能在家的周围打转,不想一辈子只能谈论一些小市井话题,不想一辈子一次也去不了想要去的外边的世界。
所以我不想像小芳一样,早早地进入婚姻。
我告诉自己,进入婚姻之前,要先有一个傍身的技术,有属于自己的经济来源。
其实我在距离家乡这么远的地方一直努力,也是为了将来在婚姻问题上,我可以有选择权,而不是只能在家里相亲,然后之后的很长时间里只能结婚生子,哪都去不了,做不了。
(五)
这次回家,家里人都说,你都老大不小了,赶紧把工作辞了,回家找份工作吧,关键是先把婚姻大事解决了。
你看人家谁谁谁,孩子都会跑了,你这倒好,相亲都不愿意!
好吧,我能说什么呢?
毕竟没有人能够理解我,在他们眼里,我只是一个不听话,固执的人。
我妈总是对我说,“为什么别人家闺女找个婆家那么容易,到了你这就那么难””你不听话,不光是一头碰到南墙上,可能南墙上还有刺,会扎你一下呢“······
没办法,毕竟在他们眼里,我只是那个都快二十四周岁了,还没有嫁出去的那个姑娘。
(六)
我想,下次回家再有人问我什么时候结婚时,我得这样回答,
"实不相瞒,我就是那个快二十四岁周岁,还没把自己嫁出去的姑娘。"
但这又怎样呢?
别人问我多大的时候,我可以回答我的虚岁嘛,我还小,才二十二,不着急结婚哈。
当然,刚才那只是调侃。
结婚,每个人都会走到这一步,只是有早有晚而已。
我希望有一天我要结婚的话,那不是因为家里逼的受不了了,而是因为我遇到了真的可以共度余生的人,以及结婚后,我仍然可以像个年轻时一样,怀揣着梦想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