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韵韵6岁多,读小学一年级了,有一天放学回家,她对我说:“妈妈,今天有个高年级的姐姐在升旗台上讲英语,她讲的英语我都能听懂。”我真是惊喜不已。
去学校向老师打听了解到,那是孩子学校一个颇有特色的活动:快乐英语时光。就是每周一升国旗仪式结束后,会有一个孩子在升旗台上,面向全校师生朗诵一段英语或者讲一个英语故事。这是一个希望能提高孩子们英语学兴趣的活动。
难度其实不大,但学校只是在四年级及其以上年级的学生中选拔英语发音较好的学生上台展示,估计是学校认为四年级以下的孩子不具备这个能力以及水平,因为学校三年级才开始学习英语。
我找到校长,希望校长能给韵韵一个上台展示的机会。那位女校长非常高兴,她认为一年级的小朋友敢于上台展示,会更好的促使同学们的英语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所以校长大力支持,并安排一位教四年级的英语老师辅导韵韵。
这件事说明一个问题,很多的事情,不要在一开始时就觉得不可能,不试,怎么知道呢?
那位教四年级英语的老师,拿出英语课本让韵韵读给她听。韵韵傻眼了,她不认识那些单词啊!
六岁多的韵韵,会背诵很多课文,会唱很多英语儿歌、英语韵律诗,会讲很多英语故事,也会跟妈妈玩“妈妈说中文句子,韵韵说英语句子”的游戏,但是,那会儿,她真不怎么认识英语单词。我的理念就是:像学习母语一样学习英语。而学习母语,首先当然是会听会说,而不是会认字。
四年级英语老师可并不这样认为,她一脸不可思议:“她这是学的什么英语,就会噼里啪啦说一大串,却不认识单词,这有什么用?”我赶紧向老师道歉,说以后会改进学习方法,这次就先让孩子背熟一篇文章或者故事,让她能完成校长布置的任务。老师对我谦虚甚至谦卑的态度是满意的,再加上确实是校长分配下来的任务,她想了想,说:“我看你自己也能辅导,你帮她找一篇故事吧,让她背熟,到时背给我听。”
后来我就自己为韵韵找了一个英语故事,还是用我一贯的方法,让孩子跟随故事配的原声磁带学会读音,我根据故事的情节设计动作。韵韵在家练习熟练之后,那位英语老师也给了孩子许多好的建议,并且肯定了孩子的发音纯正。
孩子上台表演的那个早上,我站在学校门口,眼巴巴地看着升旗台。升旗仪式结束了,韵韵往升旗台走去。我的心紧张地“砰砰”跳。其实,这种背诵,对于六岁多的韵韵,是小菜一碟。对她来说有挑战性的,是在全校师生面前背诵。
韵韵的展示很成功,流利的英语、活泼欢快的动作,最重要的一点,她是一个刚刚上一年级的小同学。全校师生给予韵韵热烈的掌声,她跑下升旗台时,那位女校长拥抱了她!我无比感激那位校长,她的或许是无意的举动,给了孩子学习英语无比强大的动力。
韵韵这次的上舞台展示,极大的锻炼了她的胆量,也让我积累了一些经验:
1、力所能及地为孩子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与舞台,有些机会是可以积极争取的
2、永远不要与老师对着干,就算你心中坚持自己的教育理念,也要尊重老师
3、孩子有自己的世界、自己的“江湖”,她的学校,她的老师同学对她的肯定和鼓励,与家长的鼓励同样重要,甚至更有效果
(2)
(3)
湉湉开始学习英语,我沿用了姐姐的学习方法,在给孩子提供展示的舞台方面,也一样积极主动。
前几天,孩子爸爸单位春节联欢,有一个较大型正规的演出,演出两场,每次演出,观众都有两千人左右。
我知道了这个消息,找到节目组负责人,希望能给我们一个上台表演的机会。
负责人表示欢迎小朋友,因为节目组原本也安排了儿童表演这一项,他们觉得加一个英语节目也挺有意思。但又有点担心,担心孩子的水平,如果不是很好,就别上了,毕竟是个正规的演出,届时领导也会来观看。
我说让孩子先将要表演的英语故事表演给节目组的几位负责人看看。结果,几位负责人赞不绝口,同时也提出了修改意见。我向他们保证,一定在正式表演前帮助孩子练习得更完美。
接下来的几天,我跟湉湉一起,练发音,扣动作,力争完美。
彩排那天,湉湉非常紧张,我一直在台下陪着她,进入角色后,她没那么紧张了。
她说:“妈妈你知道我为什么这么紧张吗?以前是跟很多同学一起上台表演,这次是我一个人,而且要说那么多台词。”是的,在这之前,湉湉其实已有多次上台表演的经历,但都是集体表演,像这样独自一人讲一个完整的故事,其实对孩子的考验更大。
我突然想起当年韵韵,独自一人上学校的升旗台讲故事,而且没有经过彩排,韵韵的心理素质是非常不错的。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在韵韵上学校的升旗台讲英语故事之前,我已经多次给她寻找或者提供过上台展示的机会。
胆量、心理素质,都是锻炼出来的。
两场正式演出,湉湉都表现得相当棒!当然,第二场比第一场更好!“Practice makes perfect!”熟能生巧!
想办法为孩子提供展示的舞台与机会吧!真的能促使孩子学习质的飞跃!在准备期间,孩子也能明白:“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道理。
让孩子上台表演,不是为了显摆,真的是为了锻炼胆量,激发兴趣,也让她尝到成功的喜悦,同时明白,成功都是需要付出汗水的。
还有一点很重要:不要强调争取不到机会,如果你和孩子平时不做准备,机会到了、舞台就在眼前,孩子也没有能力站上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