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2005、2006年的时候,博客正盛行。恰好那时候的工作是在一家音像发行公司,除去购买一些纪录片版权后需要发片写文案,有非常多的时间在博客上看文,那时候认识了三联周刊主笔王小峰的博客:不许联想。
通过他博客旁边关联着一长窜的各界文化人的博客,比如他的同事现在也写各种讲科学题材文章的理科男土摩托,还有在潘石屹公司办公soho小报的美女非非,在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上班的最会写博客的会计师小精子,当然还有那时候还属于新东方老师,现如今锤子手机的创始人罗永浩,当时还没有拍《舌尖上的中国》的纪录片导演陈晓卿,以及今天要介绍的书的作者桑格格。
在大家都认真写博客的年代,通过他们的博客学习到了很多生活的方式,以及如何记录生活中的小事,变得更有趣。桑格格是个成都人,从博客文章里能感受到成都四川女生的爽快,但是又不乏细腻的表达。
看桑格格的文章是开心的,但是她自己曾说得过抑郁症,她的成名作《小时候》我并未看过,但是从一些节选中看得出她写文字的风格:亲近。然后能让你想到自己的小时候。
《不留心 ,看不见》
80年代出生的孩子对小时候记忆深刻,有简单的生活,每天干不完的家务活,有一起成长的小伙伴,还有纯朴的乡里乡亲。这本书也可以说是桑格格的自传,写了她成长过程中的很多人或者事,她说:我不怀旧,只是喜欢记住有趣的事情。
所以她写了有趣的邻居姐姐林招弟,写了属于她的小黄猫,还有傻傻可爱的丑舅舅,每个人物都特别实在,对话或者语言形象的让你从她写的人当中看到很多小时候身边的人,我们的身边好像也有这么一个人物,看到文字如看到当时的情景。
有一些地方,只能让人有短暂的惊艳,却无法有长期的回忆,比如去一个地方旅行。而故乡不是如此。
为什么会喜欢这本书,就是因为文章里写的人和事,有留下情感记忆,比如写她的朋友们,豆豆、郁达夫,爽快的对明天住哪明天再说的豆豆,可能在我们身边也有,就是一起做一些小坏事长大的闺蜜,长大后彼此过着不同的生活,但是回忆小时候可以瞬间拉近距离。
而朋友如郁达夫,会发现生活中好朋友是泛泛之交的见面,但是是真心的关心,羡慕这种友情,两老无猜应该是成熟的友情。
看这边书整个过程是开心的,开心得不想放下,因为一点没有自传吹牛夸大的那种成就,有的都是琐碎的生活小事,没有写她如何成为一个作家,写了她长大的成都,她在成都遇到的人,她在成都生活里觉得最有趣的事。
我们都有的小时候,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帮助,偶尔是安慰。
我对这本书的书签停留地在《灯泡塔》:
城里有座塔
那是一座奇妙的塔
你若正伤心,可以去塔下面
你所有的伤心
都转换成了塔的能量
越伤心
塔上的灯泡就越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