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桥是家24小时营业的咖啡店,也是宇宙中心五道口的刷夜圣地。临近期末的夜晚,你可以看到北京市学院路各大高校的有志青年纷纷背着书包来此苦读。
彼时,作为一个不到deadline没有生产力的懒癌患者,我也会在deadline前夜来到这里,混在那些学霸中装模作样赶作业。
宿舍十一点半门禁。趁着十一点时学校里小情侣的活动高峰期溜出学校。坐五分钟公交车后再走过已经关门的鲜芋仙和年糕火锅,便来到了桥咖啡。
桥在二楼。一楼是个酒吧。酒吧外有个煎饼摊,我有时会去买个煎饼,吃完再上楼。
考试周的夜晚桥总是很火爆。好不容易找到位置坐下,点好单后便开始一夜奋战。
[1]
第一次来桥咖啡通宵却不是为了学习。
那时刚上大学,上课认真,生活规律,态度积极,没有任何逾矩行为。
除了疯狂沉迷手机聊天。
和我聊天的是网友L君,我高中同学的大学同学。因为爱好相似志趣相投,经同学介绍后相见恨晚,每日都从诗词歌赋聊到人生哲学。
因为地理阻隔及朋友圈几乎无重合,我们不会对彼此的现实生活产生直接影响。而这微妙的距离感也让我们在网路上给予了对方最大的亲切和信任,我们总在想要说点什么又不知道跟谁说时点开和对方的对话框。
可在国庆假期的某个下午,我突然看到他在对话框里留言说买了今晚来北京的火车票。
——“遇到了一些事,很烦很难过,不知道该怎么办。”
——“不想回学校,不想跟舍友解释。”
——“不知道还能去哪儿……”
——“我来找你吧,好不好?”
心跳骤然加快。
几个小时后,距离被打破,他从济南到了北京。
[2]
我们漫无目的地在街上走,从中关村走到成府路口南,再到五道口。
他和照片里一样好看,比我高一个头,我有些不太敢看他。路过的汽车让他的声音时不时显得有些遥远。或者说身旁的这个人让我感觉很遥远。即使我们在网络上那么无话不说,即使我们现在正并肩而行,强烈的距离感依旧在这带着些刻意的谈话里肆意蔓延。
夜已深,银色的月光亮得发凉。
十月的北京一次次试图入冬。
不知不觉街上已没多少行人。我们也说完了所有无关痛痒的话题。令人窒息的沉默里我一直在思考该找个怎样的借口回学校。
可他这次的行程太过突然所以没有多余的钱去住酒店,加上遇到了很难过的事而且唯一想要见的人是我,我不好意思让他一个人在大街上呆一晚,却也想不出在这寒冷黑暗的宇宙中心还能带他去哪儿。
走过已经关门的鲜芋仙和年糕火锅,看到那家传说中24小时营业的桥咖啡还亮着黄色的灯光,便不自觉停下了脚步。
彼时,对从未晚归且极少去咖啡店的我来说,站在这样一家看上去极其普通的咖啡店门口都会紧张。直到听见他带着些迟疑地说“要进去吗?”,才鼓起勇气踏上那窄窄的楼梯。
[3]
那是我第一次去桥咖啡。
夜里十一点,桥依然有不少顾客。有人正说着“我们清华的女生和你们北大的男生blablabla”,有人好像在用泰语打电话。那些日常的谈话瞬间让我安心不少。他在身旁轻轻推着我进去,然后指了指靠墙的座位。
在靠墙的小圆桌面对面坐下。咖啡和点心很快就送了过来。
当咖啡被放在桌上,才发现两人的距离比想象中近。我可以清晰地看到他喝了一口放下杯子后,一滴咖啡沿着他的杯子外壁加速又减速,最后晕在杯垫上,形成一块深色水渍。视线往上,是他干净的衣领,再往上,便对上他带着些疲惫的笑。
安静的嘈杂。朦胧的灯光。微妙的距离。
好像电波终于找对彼此的方位。两颗漂浮在宇宙中心的小星球之间迅速架起一座桥。我突然决定今晚就在这儿留下。
没有再刻意看向对方,他自然而然地开始说那件让他难过的事,我也找回之前和他聊天时的那种亲切与信任。
他有些艰难地讲完那件事;
他说心情变得好多了;
他说买了明天中午回去的火车票;
他说还好这里有座桥;
他说谢谢你能在这里陪我。
三点一刻。桥已安静不少,我们聊天时也自动压低声音。楼下的酒吧依旧传来不知疲惫的鼓点,但那关于夜晚的灯红酒绿都被真空屏蔽,与我们无关。这里仿佛宇宙中心的小小黑洞,不吵闹,温柔接纳着每个寒夜里路过它的人。
四点三十。他累了,趴在桌上睡着了。中途醒了一会儿,满脸疲惫问我怎么不休息。我说出门前睡了一下午所以现在还好。他便继续睡,睡得一点防备都没有——我弯腰捡起他口袋里掉落的卡片,放在他手旁。
五点二十。看完一直随身带着的小说,便起身从墙边书架上拿了一本漫画。坐下的瞬间瞟了一眼窗外,天空像一片宝蓝色的湖。想和他分享,便拿出手机拍了张照片发给他。
六点。
桥的服务生换了班开始拖地收桌子。拖动凳子的声音和着清晨的鸟叫,让第一次看着城市慢慢醒来的我有些莫名感动。
他手指动了动,触到手边的卡片,惊醒了,然后直起身皱着眉头说,天亮了啊……
我们便离开了桥咖啡。
清晨的空气比夜晚还要寒冷,但两人间却带着桥里让人心安的温度。从楼梯口出来时我忍不住打了个喷嚏,他迅速脱下外套罩在我身上。
[4]
我们依旧是很聊得来的网友。我们什么都聊,不参与彼此的现实生活,给予彼此坦白与信任。那次跨年我们又隔着手机聊了通宵。他说上次通宵还是十月来北京见我。他还说提到五道口会觉得很亲切,因为知道这里有个地方叫做桥。
“啊,对了,”他打字飞快,“那天晚上你发的那张照片我还存着,很好看啊,像蓝色的湖。还有发的时间也很奇妙啊哈哈……可那天我居然睡死过去!尴尬!”
后来我们聊喜欢的人,充当对方的情感导师,而留给对方的时间则逐渐变少。
再然后他准备考研,我准备出国。和对方聊天在任务栏里的优先级一落再落,由每小时变成每天,变成每周,再变成每月。
同样是那段时间,桥对我来说已从咖啡店变成自习室,也逐渐成了同学们刷夜最常去的地方。
当然,在桥的门口也已经完全不会紧张,去早一点还会在路边买个煎饼为接下来的奋战储备能量。
我和室友去那里赶了很多deadline,喝了很多咖啡,看了很多次凌晨五点二十宝蓝色的天空。而第一次来这儿的记忆则被一遍又一遍覆盖,最终变得有些虚幻。有时甚至恍惚地想,关于L的那个夜晚,是否真实存在过。
桥依旧沉默,亮着朦胧的灯,温柔地接纳着寒夜里路过它的人。
[5]
大学毕设答辩前夜,室友说要去桥咖啡刷夜,大学最后一次。问我去不去。而我发现自己居然已经把所有东西都做完了,便有些可惜地说不去了。
突然想起第一次去桥刷夜还是和L。而上次和他聊天似乎是好几个月之前,他没有考研,说是找到了在北京的实习,要来北京了,而且实习地点就在五道口附近。我说那以后可以经常见面了呀,他说对呀。
可是从那之后,我们就再也没联系过。
[6]
大学结束得很匆忙。学校明确表示一周之内你们这群毕业生必须滚蛋。我们便收拾东西各奔东西。
离开学校前的夜晚,和室友穿着学士服打算去五道口拍一组毕业照。我们不约而同想到了桥咖啡,毕竟在这里刷过很多夜赶过很多deadline。大家宣泄似的摆着各种奇葩姿势拍照,然后带着几分报复般发誓以后再也不用来这儿刷夜了。
我们放心地转身离开,以为总会有新的生命入驻它的轨道,以为它仍会在这里等着我们回来。
桥永远沉默,亮着一盏灯,同我们道别。
☁️
✈️
[7]
“Coffee break?”
出国之后,外国组员经常在讨论结束后这样提议,然后原本神色麻木的众人立刻表示赞同,生龙活虎地奔向楼下咖啡机。
我通常都不会参与。最多跟着大家下楼,在一众血气方刚的double espresso中给自己接杯热水。
我不喝咖啡。喝了会心悸,困又睡不着。大概是之前喝了太多了咖啡。养生青年当然不会允许身体不舒服这种事情发生。
养生青年更不会刷夜。此时我已练就在deadline前依旧能面不改色地去睡觉,然后早上再爬起来做。毕竟作业没有生命重要。
养生青年使用手机聊天的频率也低到惊人,对于网络上认识的人也失去了聊天的耐心,毕竟现实生活还有这么多事要做,时间总是不够用。
又或许根本不是养生青年,只是有些莫名其妙地想同过去的自己划清界限。
[8]
今年六月,看到朋友圈里有人发了张图。是桥咖啡的店长丽丽在VIP会员的微信群里说的一段话:
桥,24小时不打烊的咖啡馆,即将关上最后一盏灯。
因为桥咖啡的整体调整和改造,6月28日晚11点将是桥咖啡最后的营业时间。欢迎来桥留个纪念……暂时的离开也许是以后更好的开始,非常感谢,非常感恩,这么多年来您对桥咖啡的支持与鼓励!
然后,便逐渐看到有人发和桥咖啡相关的图片或文字。一场集体性回忆来得盛大而迅速。
我从一些文章里知道了好多桥咖啡的故事。比如它从2003年就开始营业,比如它曾经举办过各种文化交流活动,比如它曾经停过一段时间的24小时营业制……
只是好像很快的,原来的白墙被刷成桃红色。短暂纪念后人们又马上回答自己的生活,没有人再提起它。
我也在和大学室友聊天时感慨了几句后,继续为没写完的paper焦头烂额。
现在偶尔会想起五道口,依稀能记得咖啡店里的小圆桌。
而关于那些纯白日子里的少年与梦,则和桥一起,消失在了寒冷而广袤的宇宙中心。
💫
图/文:栗子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