伞于石鼓,心系芳乡
湘潭大学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赴湖南省湘潭县石鼓镇暑假社会实践团来到石鼓镇调研油纸伞的发展历程并有幸采访到了自强不息,百折不屈的朱还乡伯伯。他制作油纸伞已有20余年的时光了,如今全世界越来越注重对传统工艺的保护与发扬,这种被誉为中国民间伞艺活化石的油纸伞又重新受到了人民的喜爱。
油纸伞作为中国人传统的生活道具,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这个由竹子、纸张、桐油、散发着桐油香味的油纸伞在过去的几百年里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石鼓油纸伞有着600多年历史,截止目前,石鼓镇油纸伞共有14家成品伞厂,40多家配件厂,形成了完整的产业制伞产业链,年产伞500万把,占到了全国工艺伞三分之一的市场份额。产品远销到美国、日本、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家,并畅销北京、杭州、桂林等国内著名旅游城市。而在这些繁荣景象的背后离不开无数的能工巧匠们的锲而不舍、推陈出新。宏伟伞业创始人朱还乡便是其中一位。
一、中年受阻,债台高筑
25岁那年,他结婚并育有一子,日子平静而幸福。然而,一个巨大的灾难正在悄然降临, 2008年, 46岁的他突患重病,四处求医,不仅花光家中积蓄还欠债十余万元。后来,他到长沙进行手术康复,但是手术后却落下后遗症,至今下肢瘫痪,日常生活都得要家人进行护理。
“这个打击对我来说简直无法承受。”朱还乡起初几乎对生活失去信心,不过在妻儿无微不至的照顾和鼓励下,他逐渐坚定了信念,在调整自身状态后,他开始思考创业,这时油纸伞渐渐走进了他的世界,便有了后来的“宏伟伞业”。
二、创业之行,柳暗花明
经过不断地思考,朱还乡认为当地楠竹丰富,又有悠久的油纸伞传统,他决心创办“宏伟伞业”。他四处筹借资金,招了30多名制伞工人,做起了油纸工艺伞。油纸伞产品质量好,价格较便宜,销售途径广,销量虽高,但收益不佳。
为了提高效益,朱还乡决定扩大规模,员工增加到了70多人,并经常开展技术技能讲座来确保质量。他还利用自己所学的机械制作和设计知识对做伞设备进行改造,将原来手工制作大部分改成机械制作,大大提高了功效。此外,在传统基础上他还将一些现代化元素融入油纸伞中。
三、伞遇伞知,合作双赢
随着市场供不应求,厂里经常要准备竹料数十吨,朱还乡常常感觉力不从心。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开始尝试包工包料,将流水线搬到村民家里。
“我主要负责销售,造生产计划,发货、运货,村民们根据自己的特长专业化制作不同工序,分工合作,大大提高了效率”。一个伞架成形需有多人参与,如何保障售后呢?朱还乡给每个伞架编号,并以验收的形式保障质量,一旦有故障, 可以找到生产的主人。
近两年来, 石鼓镇旅游伞业方兴未艾,有很多个厂家。因做伞有80多道工序,很多原材料不能自己生产,需要到外地采购,给厂家带来不便。朱还乡看准商机,办起了旅游伞材料批发部,供周围商家进贷,实现双赢。
如今,朱还乡的旅游伞厂半成品供不应求,年产值远远超过了预期,他还利用一部分资金承包荒田、荒山,种植药材和苗木,帮更多村民解决就业,增加收入。
四、不忘初心,与梦前行
虽然朱还乡的宏伟伞业在不断做大,但是他没有忘记自己最初的梦想。当调研团队问及“您有什么远大的梦想?”时,他这样回答到:“只要家里人幸福安康,不为生活所困扰就好。”就是这么一个简单的梦想,一个普通的朱还乡,正是他创办了宏伟伞业,并把工厂流水线带进了村民的家中。
一步一脚印,踏踏实实做事,简简单单做人。这便是朱还乡的传奇故事,同样也是调研团队与他的相遇相知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