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适区是一个心理学上的老词了,流行了很多年。
我在百度上搜索来的定义与解释是这样的:舒适区(Comfort zone)指的是一个人所表现的心理状态和习惯性的行为模式,人会在这种状态或模式中感到舒适。舒适区,又称为心理舒适区。在这个区域里,每个人都会觉得舒服、放松、稳定、能够掌控、很有安全感。一旦走出这个区域,人们就会感到别扭、不舒服,或者不习惯。
这倒是很好理解,比如,我一个只会用右手的人,就怎么都适应不了左撇子的世界,也一直学不会左手吃饭、左手漱口、左手写字。
§1、NoelTichy的三圈理论
美国人NoelTichy还提出了舒适区的三圈理论:舒适区、学习区、恐慌区。
如图所示,每个人都有从内而外的三个圈,最里面一圈,是“舒适区”,是习以为常的行为模式,最舒服的地方;中间一圈,称“学习区”,是有一定挑战,会感到不太舒服,但还不至于太难受,可以学会的东西;最外面一圈,即“恐慌区”,是超出能力范围太多的东西,我们的心理会严重不适应,是我们害怕,恐慌,学不会的东西。
NoelTichy的三圈理论告诉我们,沉溺在舒适区,就会不思进取,就会浪费大量的时间;而好高骛远,在突破舒适区时,把目标投向恐慌区,只会加剧害怕,失去前进的动力;真正能做的,就是抱紧学习区,不断地突破自己。
§2、舒适区是用来扩展的,不是用来打破的
想成长,想自律,想成功,您必须打破自己的舒适区,经过众多的成功学专家和众多的成功学书籍的教导,这基本已经成为一种普及的观点。
但非常遗憾的是,用打破舒适区的办法,99%的人最终都失败了,有的人,采取了打破舒适区的行为,坚持了几天,甚至几个月,最终放弃了,因为打破舒适区太痛苦了,实在是无法忍受;有的人,反复地制定了宏大的目标,反复地制定详细的行动计划,但直接就没有任何行动,几年过去了,还是原地踏步,没有任何改变。
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一直以来,对于作为普通人的我们来说,我们都过于相信那些所谓的专家学说与书籍了。
事实上,普通人的舒适区,根本就不是用来打破的,而是用来慢慢扩大的,因为打破很恐怖,很痛苦,大多数人的大脑根本就接受不了;而慢慢扩大呢,是潜移默化的,是舒缓的,大多数人的大脑很容易接受。
§3、践行微习惯可以慢慢向外扩大舒适区
践行微习惯时,不是一步登天,也不能好高骛远,没有大目标,只有大脑感受不到直接难度的微小步骤,一小步一小步地,一步一个脚印地,慢慢地、轻微地从舒适区向外推进,推进的过程很慢,慢到大脑感觉不到。
践行微习惯时,我们会不断地完成微目标,积小胜为大胜,最终养成微习惯时,我们舒适区的边界就会逐渐模糊,慢慢地外移,相当于舒适区的范围在慢慢地扩大。
践行微习惯是专门针对普通人量身订制,用于扩展舒适区,养成良好习惯的最佳选择。
践行微习惯,你会发觉,其实不用那么难,不用那么痛苦,每天进步一小步,坚持下去,量变最终一定引起质变,我们一样可以养成良好的工作、生活、学习、健身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