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了解了Mybatis的session级别的一级缓存和全局级别的二级缓存,那么缓存是如何运作的呢?今天小博老师给大家实现一个自定义的二级缓存,帮助理解cache的运作流程。
自定义缓存只需要实现一个接口:org.apache.ibatis.cache.Cache即可。先来看一下这个接口的定义:
接口中共有七个方法,我们队每个方法做一个简单说明。
getId():获取cache对象的唯一标示,该标识在对象创建时传入(构造函数)。
putObject():把key-value键值对存放到cache。
getObject():根据key获取存放在cache中的值。
removeCache():根据key删除对应的缓存对象值。
clear():清空所有的缓存对象。
getSize():获取已经缓存的对象个数。
getReadWriteLock():获取读写锁。
根据接口说明,我们可以实现一个自定义的缓存类,如:BwfCache。该类中,我们使用ConcurrentHashMap作为缓存的容器。具体代码如下:
使用自定义缓存,只需要在mapper的元素加上type属性,指向自定义的缓存类即可:
接下来,我们对该缓存做一个简单测试,测试代码如下:
控制台打印结果
1.生成cache对象id;
2.第一次从cache中获取对象,未命中(因为还没有存放对象);
3.把从数据库查询的结果放到cache中;
4.第二次从cache中获取对象,命中;
从以上测试可以了解到,二级缓存的流程为:从二级缓存中进行查询-> [如果缓存中没有,委托给 BaseExecutor] -> 进入一级缓存中查询 -> [如果也没有] -> 则执行 JDBC 查询 -> 把查询结果放到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