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做一件事!大家好,我是老五!今天是2019年06月19日,这是我的第020篇简书。
这两个月陆陆续续写了一些文字,没来得及整理,所以也就未发布,这本《天才在左疯子在右》去年读过一遍,今年买的是第二版新书,重新看了一遍。将一些好的章节在目录上做了记号,方便以后回头再翻一翻。这一遍读完,我有两个收获:一是梳理了一遍书中有用的观点;二是对作者高铭产生了兴趣,所以也顺带梳理了一下他的经历、写这本书的初衷以及该书热销后的一些生活状态。读书的好处就是可以窥探一下别人的人生,以及别人眼中的世界;然后回过头审视一下自己的人生和世界,其实是很有意思的一件事情。
一、这个世界,究竟是什么?
道说:是人间;
佛说:是六道之一;
上帝说:是天堂和地狱之间的战场;
哲学说:是无穷的辩证迷雾;
物理说:是基本粒子堆砌出来的聚合体
人文说:是存在;
历史说:是时间的累积;
……
各有各的解释,看来,这世界是有着无数面的不规则体。从不同的角度看世界,是件很好玩的事情!这本书带我们走进精神病眼中的世界。
二、作者高铭
本职工作是影视策划的高铭,生于1974年北京,2004年纯粹出于好奇,利用业余时间开始接触精神病人,也不抱什么研究的心态。“起初是在跟一个精神科医生朋友聊天时,她说起一个病例,我当时听了觉得真有意思,我们一般看东西是从外往里看,精神病人直接钻到东西里面,从里往外看。”带着复杂的心态,他开始接触精神病人这个特殊群体,从一个正常人的角度窥探精神病人的非正常世界。4年里他密集接触了一百多号精神病人,把大多数空闲时间都搭在这上面。“就像有的人喜欢去K歌、泡吧一样,与精神病人聊天成为我的乐趣。”
2010年,出版《天才在左疯子在右》第一版;
2011年,推出作品《人人都能梦的解析》;
2012年5月,出版图书《谋杀记忆》;
2013年,出版心理推理纪实档案《催眠师手记》;
2015年12月,推出《天才在左 疯子在右(完整版)》 ;
2016年5月,推出悬疑小说《千魂》 ;
2018年1月,在第12届“书业年度评选”颁奖典礼中,所著图书《天才在左 疯子在右(完整版)》荣获年度非虚构类畅销书奖 [11] 。同年,推出心理纪实推理作品《催眠师手记》第二季 。
三、有意思的篇章
1、聚在一起就是生命!蚂蚁是松散生命,单个的蚂蚁好比人体的单个细胞,你不用指挥你的细胞,细胞之间就协作得很好。你也无法单独养活几只蚂蚁,就好比无法单独养活几个细胞一样。石头也是生命,沙子和土聚在一起,就会有思维,只是石头的生命太长,我们人类在它面前动作太快,生的太快,死得太快,所以它们感受不到我们。 ——《生命的尽头》
2、好奇达摩面壁九年参禅的事。只准备水和馒头,然后闭关,前48小时最难熬,快到48小时的时候,体会到感觉的存在。4-5天后会感觉到精神的存在,有了很多原来没有的认识,那是一种信马由缰让精神驰骋的状态。每次闭关都刻意准备一个苹果作为“重新回来”的开始……味道就像冲击波一样传向嘴中的每一个角落……苹果的清香伴随着果汁滑向喉咙深处,刚刚被冲刷过的味蕾几乎是虔诚地向大脑传递这种信息。所有的感官经过好几天的被遗忘后,由精神、感觉统驭着,伴随着一个苹果,卷土重来!——《苹果的味道》
3、当你知道得越来越多,你就和别人越来越不一样。实际上,每个人都是越来越和别人不一样。我们每个人看到的世界,偏差会越来越大,但是会有所谓的集体价值观在均衡着我们的主观。民间传说中总是提到某种动物修炼多少年成了精对吧?事实上,我认为不用修炼,活够年头直接成精了,是因为阅历。你发现没,活得越久,阅历越多,人的思维就越深越久远。——《真正的世界》
4、我们理解的世界超越不出我们的认知水平。树上的一只小虫子,无法理解大海是怎么样的,沙漠是怎么样的,那超出它的理解范围了。捉了这只虫子,放到另一棵树上,它不会在意,它会继续吃,继续爬,它不会认识到周围已经不同了,它也不在乎是不是一样,有的吃就好。把DV放裤兜、鞋子或狗脖子上去拍一天这世界,你会发现好多不一样的东西,你会发现原来你不认识这个世界。——《在墙的另一边》
5、一些给孩子看的文章,比如说早上出门吧,会用孩子的口气去说:天空很蓝,朝阳很美,树木青翠,空气新鲜,诸如此类。这些都是站在大人的角度去解读的世界。实际上,小孩子的身高没我们高,也就没兴趣看那么多、那么远、那么宏观。他们比我们更靠近地面,地面才是最吸引他们的。他们会看虫子;会注意走路踢起来的石头;会留意积水的倒影;会看到埋在土里一半的硬币;会认真地研究什么时候踩下去才会发出踩雪特有的吱吱声;他们会观察脚下方砖的花纹……他们注意的太多了,但是没有几个仰头看天、看朝阳、说空气新鲜的。——《角度问题》
6、如今的社会需要的人:如螺丝钉一般工作的人,安分守己、读书工作、结婚生子、安享天年。其实纵观历史,掠夺才是人类的本性。社会的规则不是选出聪明的活下来,而是批量地活下来。产品制造的目的不是造出几个极其完美的成品,而是批量化生产出也许有那么一点儿瑕疵的产品。这样才能促成规模化市场。游戏的乐趣就在于规则,学会遵守规则,还要在规则中胜出,这才是精英的标准。社会就好比一盘围棋,找准自己的位置,完成自己的使命。——《棋子》
7、全身细胞十几二十年基本全部换掉,到时候差不多就是一个全新的你了。你敢说你的记忆就准确吗?你回到你儿时住的院子你就明白,你的记忆和真实场景差别有多大。单个的“我”是没意义的,“我们”才有意义(把自己处于一种链接中)。我们身上的每个细胞都有存在的意义,肝脏细胞负责传递信息,红细胞负责运输氧气……那么对于社会,你的存在意义又是什么呢?——《谁是谁》
8、作者自己的一些心里状态:人是矛盾的,每个人都有一种孤独感,虽然为此痛苦不堪,但是又尽力去维护。一方面渴望被理解,一方面又害怕被误解。有时候你会感觉到语言和文字的无力,怎么嘴里说出来话跟心里想的完全相反?
有些东西在心里,不是不说,而是不能说。我试过太多次说给别人听,得到的评价是:“你想那么多干吗?你有病吧?你最近怎么啦?你老老实实挣钱,别想些没用的东西。你疯了吗?你就不能干点正经事吗?你喝醉了?……”太多太多次的打击了。——《灵魂深处》
四、人物评价
1、高铭好奇心重,喜欢刨根问底,他曾花了4年多的时间接触病人,发表了被誉为“国内第一本精神病人访谈手记”的《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这本书火了,因为它打开了一种新的世界观。很多人看得背脊发凉,因为他们在疯子的世界里找到了认同。(环球人物评 )
2、每个人看待世界是不一样的。既然一个世界可以演绎成这么多样,那么尝试一下很多个世界来让一个人看,这样似乎很有趣。 (《中国新闻周刊》评 )
3、当高铭把他见到的精神病人的世界公布于众时,他曾震动过的,病人们的逻辑、感情、精神;经历过的惊惧、悲悯、收获……在读者身上一一重现。(《中国青年报》 评 )
4、有人说这本书有意思,我觉得这本书不好玩,我在写一个大悲剧。他们知道很多东西很了不起,但是他们没有释放出来,你不能了解到他们的目的。我跟他们接触很多,并没有看不起他们,我很尊重他们的存在,但并不代表我认同。(《广州日报》 评 )
5、希望他们看完后能够放空自己,回归到一种简单的状态,就像我后记里写的——人生若只如初见。(《京华时报》评 )
6、丹麦批评家勃兰兑斯说:“人心并不是平静的池塘,并不是牧歌式的林间湖泊,它是一片海洋,里面藏有海底植物和可怕的居民。”高铭称得上是此间一个不知疲倦的探险者 。(环球人物评)
五、总结
这段时间感觉不妙,到了一种做什么都怀疑的状态,似乎患上了意义缺失症……看书也好,越来越少有那种捧起就爱不释手的书了;做事情也好,还没开始行动,就开始质疑这样做是否有意义;有人说这是想太多,想太多就会限制行动,还真是,有时就觉得自己被几个方向拉住,不知往哪边走的感觉。也有人说这是达克效应,说得也有道理。
一直以来,我是那种追求确定性和因果关系的人。很多事情,我会有一种想彻底弄明白它的冲动,容不得心里有疑问,这是优点,也是缺点。这种性格用在封闭式问题中,比如解决技术问题或者参加范围明确的考试等,这就是优点。但像寻找人生意义这样的开放问题,这种性格就很糟糕。正如第一部分所说,这个世界本身就是一个不规则的多面体,它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众说纷纭,你没办法说谁不对,也没办法说谁就一定对,人生、世界……本来就没办法描述清楚,盲人摸象而已。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尽可能多地换角度体验它。在这一点估计我和作者高铭的想法是相近的。
达克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