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段时间一直想买一个手表,闲暇的时候去看了一下,刚一进店里,导购员就直接把我拽到了最贵的一款手表前,开始介绍:您看,这是我们最新款的手表,从做工到质量,从文化内涵到设计理念都是十分上档次的,也是十分符合您的气质的,您看看怎么样。我看了看价签,立马落荒而逃,因为我知道自己并没有什么“气质”,怕待时间长了被他们看穿,也知道那些“上档次”的东西是我的腰包配不起的“档次”。
说起来可笑,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起,“上档次”开始成为每一个人的追求。装修房子一定要欧式木地板才算“上档次”,吃饭一定要去西餐日韩才算“上档次”,出门买瓶酱油就算不到一公里也要开着车去才算“上档次”,明明是月光族也要透支信用卡买一个高档手机用才算“上档次”,好像一夜之间自己变成了跟不上潮流的土鳖。终于有一天当听到“上档次”这三个字,自己好像就有生理上的反感,也在认知中不自觉地形成一种偏见。
生活中很多人应该都有这样的想法,那就是,同样功能的东西中,我自己所拥有的一定要比别人好,或者是并不一定比别人好但是一定要比别人的贵,才能在与别人的比较中凸显出自己的不一样,才能显现出自己的高贵。说到底这种想法还是来源于虚荣,很多人去买东西,并不是去考虑这个东西是否适合我,而是考虑这个东西跟邻居、同事的相比是否能显得自己更有品位,更有钱。
除了虚荣之外,我感觉还跟一样东西有关,那就是奴性。鲁迅先生曾说过:我们极容易变成奴隶,而且变了之后,还万分喜欢。这句话一直以来被我们看作是对中国人奴性的批判,但是在我看来,中国人的奴性应该还有另一个层面的表现,这种表现在表层上与“极容易变成奴隶”恰恰相反,但是它的根上还是奴性的一种。那就是:我们也极渴望体验一下皇权,看奴隶们匍匐在脚下,以彰显自己的尊贵。因此可以说,中国人的奴性可以有两个方面的表现,一个是“极容易变成奴隶”,另一个是“极渴望体验一下皇权”,不管怎么说,这两种心理都是一种病态的心理。中山先生辛亥革命后,袁世凯窃取果实,却依然想要称皇称帝,原因就在这。
现在的商家更是研究心理的好手,他们就是抓住了消费者的这种心态和中国人的这种奴性,所以才把皇权覆灭之前的一些东西又重新搬上台面,什么“御园豪宅”、“帝王尊享”,什么“龙庭气度”、“宫廷御制”等等,说白了就是一个虚无的口号罢了,但是这虚无依然吸引了很多的人。就像赵丽蓉老师的小品《打工奇遇》里面说的,所谓“宫廷玉液酒”只不过是二锅头兑白开水,所谓“群英荟萃”也就是一盘大萝卜。但是人们所享受的是高价买来的特权享受,跟东西本身并没有多少关系了。好像你享用了别人无法享用得到的东西,你花了比别人多的钱得到某个东西,这就叫“上档次”。但是我感觉这更是一种肤浅,是对自己本身的不自信,也是内心不够强大的一种表现。
封建时代,“将人不当人,不但不当人,还不及牛马”,那个时候的人们大多是“极容易变成奴隶”。而现代社会中,当人人都是“人”的时候,他们却又突然一反常态,“极渴望体验一下皇权”,对原有的帝王特权有了憧憬,这在很多人眼里也是一种“上档次”。
其实,在我看来,对于一个人来说,一件东西在自己经济能力承受范围之内,且自己感觉很舒服,这就叫“上档次”。所谓的“上档次”就是适合自己,没有别的解释。房子装修的再豪华,如果不是自己喜欢的风格,也只能从别人的眼中得到一些艳羡而已,却不能让自己住得舒服;西餐做的再好吃,如果不是自己喜欢的口味,又何必一定要强迫自己假装给别人看呢。
选择一些适合自己的东西,不攀比嫉妒,不艳羡别人所拥有的,享受自己当下的生活,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内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不好高骛远,不假装开心,过自己想过的小日子,才是最“上档次”的生活。
——2015年5月10日星期日,晚,立夏后仍有余寒,停笔时雨声突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