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生中,你觉得最重要的一段关系是什么?是和父母的原生家庭关系,和伴侣的亲密关系,和孩子的亲子关系,还是和自己相处的自我关系,我们会遇见形形色色的人,建立亲疏远近的关系,有些可能是擦肩而过,有些却是刻骨铭心。我们所认识的这个世界就是我们所建立的这一切关系的总和,人的世界就是关系的世界,但究其根源,所有外在关系都是内在自我关系的呈现,我们如何与自己相处,就如何与整个世界相处,我们的内心世界是如何的?我们的外在世界就会如是地呈现出那个样子。
我们付出了毕生的努力,把所有的时间喝精力都用在维系外在关系上,却恰恰忽略啦决定一切外在关系质量的自我关系,如果我们把人生比作一棵大树,那么根部就是自我关系,它能决定这棵大树能否枝繁叶茂,硕果累累,最终收获各种完美的外在关系。英国著名作家王尔德曾经说过,爱自己是一场终身恋情的开始,也就是说,这个世界上唯一从生至死跟随我们的只有自己所以最需要投入情感去经营的,正是我们与自己的关系,也就是自我关系。
一切关系的根源都是自我关系,我们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在与各种关系的互动中,可能会有很多情绪和冲突爆发,比如父母觉得孩子不够听话,孩子觉得父母不够爱自己,丈夫觉得妻子不够包容妻子,觉得丈夫不够体贴,上司觉得。下属不够尽责,下属觉得上司不够宽厚,我们总是在向往良好的关系,但却总是在经营各种关系中感到力不从心,觉得做什么都是错的,什么也做不好。其实所有的外在冲突都是内在自我冲突的表现,爆发的情绪也都是自己没有照顾好自己,耳机亚的怨气,我们或多或少都有不接纳自己的地方,比如觉得自己身材不好,皮肤不好,性格不好,能力不好,如果我们不能与真实的自己和解,就很习惯于向外寻求,比如别人的认同,更多的关爱更高的社会地位的,就会导致我们在关系中追求的东西可能是混乱的,不是自己真实需要的。
张德芬曾经说过,每个人都有自己为之痛苦的卡点[流泪],我们所有人的痛苦有80%以上都是自己内在创造出来的,也就是说,这些问题的根源不是原生家庭亲密关系或者亲子关系,而是在于自己关于自我关系,我见过的最贴切的比喻是,如果杯子里盛满了水,打翻后撒出来的一定是水儿,如果杯子里盛满了奶,打翻后撒出来的也一定是奶。杯子里撒出来的东西并非取决,于是谁打翻了他,而是取决于杯中有什么,外在关系中的情绪和冲突爆发也是一样的,因为我们内在关系中本就存在情绪和冲突的积累,外在的都只是诱因而已,因此,我们在每段关系中表现出来的自己其实都是自我关系的呈现,我们想要解决外在关系的不完美,就要把视线从外在世界转化为内在世界,在与自己的关系上多加审视。
自我关系攻击型和支持型,其实自我关系就是一种剧本,有些人演绎的是攻击型剧本儿,有些人演绎的则是支持型剧本,适当的攻击性是人类的生存本能,攻击行为的本质是源于一种认知,世界就是一个竞技场,不管是原始社会还是现代文明社会。我们可能都会在追求个人目标时,通过攻击的手段去抢夺食物关系财富地位等资源,有攻击型剧本的人有强烈的追求优越感的需求,他们往往会通过指责冷漠控制和讨好的方式来获得自我价值感。
一指责,每当有不好的事情发生时,攻击型的人会下意识地去指责,怪罪当事人都是你的错,你怎么会犯这么低级的错误[发怒],你必须要负全责,善于指责别人的人往往是以自己的行为标准来要求别人,甚至觉得这是为了别人好,是希望对方能够尽快认识错误并尽快弥补。一切关系都会反映在我们与自己的关系当中,指责本质上就是一种自责,当我们用一根手指指向别人说出伤害别人的话语时,另外的手指是指向自己的攻击性的,人体会更多的是对自己的失望和愤怒,他们只能通过对外指责的办法让自己的情绪得到宣泄,这种攻击的方式既伤害了别人,又伤害了自己。
用共情和理解的支持方式代替指责和自责,亚瑟乔拉米卡利曾在共情的力量,这本书中讲到一个故事,下午5.1个父亲下班回家后,看到自己13岁的儿子没有做家务活,父亲说,你没有修剪草坪是吧,儿子很直接的回答。没有,父亲老了,你太懒了,就是一个拖延症患者,你这辈子还能做成任何事情吗?父亲的这种刻薄的指责会让儿子产生很差的内在评价。觉得自己就是一个拖延症患者,自己就是不行,那么他以后的行为也会是自暴自弃的,我们在生活中对伴侣对孩子的这类指责话语很常见,这种行为是只看到了你的真相,而并没有考虑到当事人的真相是什么。
共情是情商的核心,它是指最大限度地从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理解对方的内心世界,尽可能的去觉察和接纳对方的情绪和行为,这就意味着,当我们要评价别人时,多给对方一些对自己行为作出解释的机会,因为你看到的真相未必就是真相。而且不管关系有多亲近,我们对别人的评价都要以尊重为前提,只有尊重别人,尊重每个人的真实体验,我们才能给关系赋予更高的价值,了不起的盖茨比中有这样一句话,当你想要指责别人时,你要记得这个世界上不是人人都拥有你的优越条件,也就是说人人都有不够好,不够出色甚至犯错误的时候。
我们不要用自己的标准居高临下的指责别人,当我们站在自己的位置上去看别人时,我们看到的风景得出的结论一定是喝当事人有偏差的,不恰当的,未经他人苦,莫劝人大度,只有将心比心,运用共情和理解,才是真正的与他人和解,与自己和解。二冷漠在遭遇冲突和矛盾的时候,有些攻击性的人会选择用冷漠来保护自己不受伤害,他们可能会说,这件事情没有什么好讨论的,我们不要吵了,都冷静一下,总之会通过回避沉默拒绝冷漠的方式来控制情绪,避免沟通。
他们会觉得情绪都是负面的,对关系都是有害的,所以选择不去直面冲突,出发点虽然是好的,但对方可能会觉得自己没有被看到,没有被回应,更没有被重视,这种冷漠的处理方式反而会让亲密关系的连接中断,一切关系都会反映在我们与自己的关系当中,冷漠本质上就是一种忽略,如果我们看不见自己,忽略自己,自然也会对别人很冷漠。我们觉得自己是不重要的,无足轻重的,也不确定别人是否能关注自己信任自己爱自己,我们既想对别人好,又担心受到伤害[流泪],我们会在关系中有一种强烈的不确定感,为了避免失望的反馈,宁愿选择用冷漠的方式将自己紧紧包裹起来,不再与外界有任何连接。
用连接和体验的支持方式代替冷漠和忽略美国行为,心理学家哈洛曾做过著名的恒河猴实验,工作人员选了两种假恒河猴,一种是用铁丝做成的,身上有奶瓶,一种是用绒布做成的,身上什么也没有,结果发现所有参加实验的。小恒河猴只有在饥饿的时候才会去铁丝猴身上吃奶,其余所有时间都趴在绒布猴身上,尤其在遭遇危险或者感到恐惧的时候,这足以说明连接对成长和关系的影响。
在童年时期,父母需要给孩子的不仅是食物温暖安全等基本的需要,更要满足孩子对爱的需要,父母要及时回应孩子的情绪反应,让孩子意识到自己不是一个人,被看见就是爱,就是最好的疗愈,就是与内在的自我建立了连接,也必然不再忽略自己,或者用冷漠的方式对待他人。三控制,很多时候攻击的方式并不是我们所看到的表象行为,比如推搡打骂虐待等,有些攻击型的人善于用控制手段来发动攻击,你应该听我的,你为什么犯这种低级错误?好了好了,你不用解释了,你一直都是这样的人,类似这样强势的表达,就是再披着说教指导道德的外衣去攻击别人的边界。
这种人把自己当作权威,把话语权和支配权当做体现自我价值的衡量标准,而且往往以我都是为你好为出发点,让别人无法拒绝,但被控制的人常常会落入圈套,并伴随着自我怀疑和否定。 一切关系都反映在我们与自己的关系当中,控制本质上就是一种自我控制,善于控制别人的人,往往也是在被操控的环境中长大的,他们拼命想要自主决定一些事情,但却总是无能为力[流泪],于是他们从父母那里习得这种沟通方式,然后很自然的用相同的模式去控制别人。
用好奇和探索的支持方式代替控制和操控,每个人都是独立而完整的个体,如果我们总是用自己的思维去控制和支配对方,只会让人感到压力和窒息[流泪],觉得失去自由,最终导致双方关系中断,真正支持性的关系是对一个人的好奇心,你有你的个性,我有我的个性。我们想要探索对方是怎么一个人,但又会相互尊重彼此的个性差异和精神边界,只有尊重对方的独立性和自由性,而不把他塑造成自己理想的那个人,双方才能真正建立好彼此平等的关系。
四讨好我们生活中可能也有很多老好人,他们努力围着全世界转,把别人的需要放在自己之前,努力奉献自己的时间精力金钱和爱,但最终往往发现没有人能看见自己关注自己回报自己,他们也许会有小小的失落[流泪],但却总是感觉内疚[流泪],一定是自己还不够好,做的还不够多,只要在多讨好一点,所有人都会喜欢自己的。为了讨好他们,常常压抑自己的情绪[流泪],忽略自己的需要,但情绪和需要积压久了就一定会爆发出来,他们会用攻击和伤害人的方式来宣示自己的存在,同时也破坏掉自己苦心经营的好脾气,一切关系都会反映在我们与自己的关系当中,讨好本质上就是一种贬低。
这类人觉得自己不值得不配,他们从来没有被无条件肯定过,除非能满足父母的期待,为一段关系更多的付出发生冲突时,更多的退让,他们会拱手把衡量自我价值的标准让给别人,并辛苦讨好整个世界,乞讨有条件的爱。用欣赏和肯定的支持方式代替讨好和贬低,我们要相信自己足够好,自己应该无条件被爱,自己值得一切美好的事物,我们要像关爱身边人一样关爱自己,像在乎别人情绪一样在乎自己的情绪,像照顾孩子一样照顾自己。
像欣赏优秀的人一样欣赏自己,像肯定所有人一样肯定自己,我们要给自己一些包容,放下对自己非黑即白的评判,把讨好别人的力量用在自己身上,敢于与世界建立边界取悦自己,永远是回报率最高的一件事。总之,我们与外界的一切关系都是与自己关系的投射,喜欢指责别人的人,其实常常更多地是指责,容易对别人施加冷暴力的人,往往也很容易忽略自己,善于控制别人的人,也是自我操纵的高手,刻意去讨好别人,根源在于贬低自己。
我们可以看到外在关系的剧本,其实反映的是我们内在关系的模式,我们要有意识地将外在不顺畅关系的关键词转化为事实的真相,我们就是这样对待自己,我们要将攻击型的自我关系转化成支持型的自我关系,用共情和理解的支持方式代替指指责和自责。用连接和体验的支持方式代替冷漠和忽略,用好奇和探索的支持方式代替操纵和控制,用欣赏和肯定的支持方式代替讨好和贬低。
很多时候,我们拼命向外追求的真实内心极度缺失的一切问题的解决答案都在我们自己身上,而自我关系的根源就是爱,不论我们渴望的是被认可,被接纳被赞美被支持还是被理解,其实都是希望得到爱,只有我们真正的审视真实的自己,接纳自己所有的优点,缺点真实面具,才能与自己建立和谐的关系,做到爱自己,无条件支持自己。我们才不会与别人比较,期待别人的认可,活在别人设定的价值标准,也不再通过更多的付出与妥协去换取少之又少的爱与支持,爱自己是教会别人爱我们的第一步,也是与这个世界更圆融相处的关键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