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讀書經常是邊讀書邊在書上畫,沒有做讀書筆記,但是不做讀書筆記會覺得讀完書收穫很小,讀書的過程中遇到有共鳴的句子,如果不及時記錄,就會很快淡忘,所以要邊讀書邊寫讀書筆記。
在暫時性的人機交往中,你或許能摸清并操控“人造”法則,按“規矩”辦事,暫時矇混過關;你也可以憑藉個人魅力八面玲瓏,假扮他人知音,利用技巧賺取好感。但在長久的人際關係中,單憑這些次要優勢是難有作為的。
任何技巧都是外在的,只能發揮一時的作用,自己的心才是長期外在顯現的根源。
愛默生說:大聲喧嘩反而難以入耳。
與人交往的過程中,如果想靠大聲來樹立自己的威嚴,那就大錯特錯。記得以前上學的時候,我生氣時經常會訓斥弟弟妹妹,當著他們的面我會大聲說話,已達到自己在他們心中的威嚴形象,讓他們怕我,然後唯我是從。但結果卻恰恰相反,剛開始他們可能會怕我,聽我的話,可是後面慢慢地他們就不願意聽我說話了,很排斥我說的話,到後來他們在學習上遇到問題時,我很想幫助他們,給他們也說好多,他們都聽不進去。
梭羅曾經說過:“一棵邪惡的大樹,砍它枝葉千斧,不如砍它根基一斧。”行為和態度就是枝葉,思維定式就是根基,抓住根本才能讓生活出現實質性的進展。
實踐是個別的、具體的、而原則是深刻的、基本的和普遍的。
要想改變自己,就要從根本上改變,改變自己的思維模式,放低自己的姿態,虛心接受,不再執著於以前自己錯誤的思維模式。
承認自己的無知往往是求知的第一步。梭羅曾說:“如果我們時時忙著展現自己的知識,將個從憶起成長所需的無知?”
承認自己的無知是邁向求知的第一步,這句話對我而言如五雷轟頂,我恍然大悟,我自尊心太強,所以平時遇到問題都習慣性的藏在心里,不及時說出來,害怕說出來的是錯的,害怕被別人笑話,所以一直以來我都衹是侷限在自己的世界裡,假裝自己很強大,這樣不但心累而且進步很慢。孔子也說過,“三人行必有我師”、“不恥下問”,對我而言,這些都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很難,這將是我以後一直要做的功課。
与配偶、子女、朋友或同事相處一定要學會聆聽,這需要情感力量的支撐。聆聽需要耐心、坦誠和理解對方的願望,屬於品德的高級範疇。相較之下,以低投入的情感給出“高高在上”的建議要容易得多。
與人聊天學會聆聽並且切實感受對方的情感需求是能夠讓聊天繼續很好地進行下去的前提。這句話教會我們如何和家人、朋友、同事相處,非常實用。